| 空余一丹旐,无复两朱轓。 寂寞蒜山渡,陂陀京口原。 音容归绘画,才业付儿孙。 尚有故人泪,沧江相与翻。 |
| 折得芳蕤两眼花,题诗相报字倾斜。 箧中尚有丝纶句,坐觉天光照海涯。 |
| 流复辞家客凤城,小楼在书写兰亭。 从教佩印荣苏子,岂为锄金动管宁。 尚有故人同一笑,何妨时俗忌偏醒。 君知濯濯东风柳,早晚飞花变绿萍。 |
| 吴市当年梅子真,不堪万里久辞亲。 故无发雨酬知己,尚有平生不负人。 锦里风光馀别恨,镜湖云水送闲身。 感君恋恋勤相记,岁暮长途知苦辛。 |
| 恭惟同自出,累世复通家。 惠沫沾枯涸,忠规补过差。 胸中明玉石,仕路困风沙。 尚有平生酒,秋原洒菊花。 |
| 长安春色自依依,大命移应地不知。 蔓草已迷双凤阙,千花犹照九龙池。 岂无东合开今日,尚有南山似旧时。 一月悠悠游不足,青门欲出步迟迟。 |
| 千古筠溪节,名孙尚有诸。 敢言禁阔黯,勇退汉廷疏。 扫轨门如水,悬鱼饭只蔬。 讣传缨绂骇,惜绾不中书。 |
| 渐无南渡旧衣冠,尚有西湖风雨寒。 凤鸟不来山寂寂,鸱夷何在海漫漫。 荒陵樵采官犹禁,故苑烟花客自看。 惟恨余杭门外柳,长年不了送征鞍。 |
| 何处初寒好,初寒肃政台。 官闲免簿领,门静少尘埃。 天借风霜气,人无鹰隼猜。 庭荒余老柏,尚有夕乌来。 |
| 学问渊源汲绠深,逢时肯作子光瘖。 平泉旧圃多奇石,栗里闲居只素琴。 终竟封侯凭燕颔,莫夸对客割牛心。 向来谢传游山伴,尚有白头支道林。 |
| 细字书横双眼明,破窗阅尽几阴晴。 年来干禄浑梦行,老去吟诗尚有情。 谩向纸田耕石砚,断无金缕侑银觥。 和篇聊博先生笑,应笑寒儒太瘦生。 |
| 百年尚有一十六,天不穷人人自穷。 未解寡尤并寡悔,若为知至又知终。 如真可死何妨死,欲养不中那得中。 无可奈何委诸命,狂澜终久必须东。 |
| 曾识清明上巳时,嬾能游冶步芳菲。 梨花半落雨初过,杜宇不鸣春自归。 双冢年深人祭少,孤山日晚客来稀。 江南尚有余寒在,莫倚东风褪絮衣。 |
| 平生弱羽寄冲风,此去归飞识所従。 好语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山僧有味宁知子,泷吏无言只笑侬。 尚有读书清净业,未容春睡敌千钟。 |
| 常恐朝阴至夕曛,好风吹去信多勤。 得逢白日忽开眼,可惜青天尚有云。 安得植梯悬碧落,共操长帚扫妖氛。 恨无玉纩充天耳,垤鹳鸣鸠愿不闻。 |
| 西园牡龠夜沉沉,尚有游人卧柳阴。 鹤睡觉时风露下,落花飞絮满衣襟。 |
| 断灭佛种,破除家计。 不是别人,杨岐五世。 禅道耳边风,佛法眼中翳。 问渠将底为人,尚有随身赤契。 |
| 潮沟东路两牛鸣,十亩漪涟一草亭。 委质山林如许国,寄怀鱼鸟欲忘形。 纷纷易变浮云白,落落谁锺老柏青。 尚有使君同好恶,想随秋水肯扬舲。 |
| 送去迎来两毂朱,如侯治行极稀疏。 清惟薄采闽山荔,仁不曾苞丙穴鱼。 遗爱验于还印后,归装贫似下车初。 汉廷尚有公卿阙,颇怪龚黄欠玺书。 |
| 区区敢计一身存,剥尽皮毛尚有根。 有客款门歌慷慨,清负为我濯尘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