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夫荥阳,实惟令德。 优入圣门,过不留迹。 道以目传,妙则心识。 倚欤伟欤,后代之则。 |
| 人禀秀德,气貌或同。 而子俨然,温温其容。 两端发问,未答机锋。 以礼节和,斯言可宗。 |
| 谦德知二,器实瑚琏。 动必几先,孰并其辩。 一使存鲁,五国有变。 终相其主,誉处悠远。 |
| 循良之要,在于有政。 可使为宰,千室百乘。 师门育材,治心扶性。 退则进之,琢磨之柄。 |
| 子长宏度,高出伦辈。 虽在缧绁,知非其罪。 纯德备行,夫子所采。 以子妻之,尤知英概。 |
| 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犹未是全功。 圣贤成法事物理,都在诗书六艺中。 |
| 君子若人,单父之政。 引肘寤君,放鱼禀令。 傅郭勿获,遂能制命。 百代理邑,用规观听。 |
| 子敛受封,爰居武城。 亹亹其间,翩翩共英。 抠衣时习,愿学日明。 诞敷孔教,爵里疏荣。 |
| 室家壮年,无子则逐。 见于信吏,全齐之俗。 原本厥初,师言可复。 以学则知,揆之宜笃。 |
| 孰封于萧,实惟子柳。 夙饫格言,克遵善诱。 明德斯馨,贤业所就。 以侑于儒,传芳逾茂。 |
| 琅琊之伯,其惟子骄。 微言既彰,德音孔昭。 已观雩舞,同听齐韶。 历千百禩,跂想高标。 |
| 刚毅近仁,志操莫渝。 性匪祝鮀,面岂子都。 有一于此,刚名可图。 云欲则柔,盖生之徒。 |
| 有卫伯玉,夫子与居。 寡过未能,荐赞使乎。 以尸谏君,友则史鱼。 果得进贤,烂然简书。 |
| 惟子挺生,道德之门。 佩服至论,鲤则弟昆。 三得三亡,所问殊温。 君子归宓,义不掩恩。 |
| 师席高振,大成是集。 至道克传,贤达斯执。 善道云袤,儒风可立。 渔阳之士,得跂而及。 |
| 纪伯子鲁,圣学是务。 厉己斯的,好问乃裕。 周旋中规,容止可度。 允矣昔贤,后世所慕。 |
| 在昔石邑,能知所尊。 懋依有德,克述无言。 鼓箧槐市,扬名里门。 此道久视,彼美长存。 |
| 念昔颛孙,商德与隣。 学以干禄,问以书绅。 参前倚衡,忠信是遵。 色取行违,作戒后人。 |
| 秦有子南,蜚声述作。 守道之渊,成德之博。 范若铸金,契犹发药。 历世明祀,少梁宠爵。 |
| 多能鄙事,圣人曲意。 惟其知之,是以不试。 宗鲁虽友,吊必以义。 尚师嘉言,祀亦罔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