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之所学,本学人事。 人事不修,无学何异。 |
| 士迫饥寒已变初,权门宁免曳长裾。 帐纱所学明何事,却陷忠良草奏书。 |
| 小时所学老何如,自诧西河不记洙。 曾子斯言讥背本,祗今犹足警吾徒。 |
| 青编读后方为士,共牒颁时始是官。 不拜皇朝真爵命,要行所学也应难。 |
| 仕至二千石,富贵有足乐。 官为谏大夫,亦足究所学。 兰阶擢珠树,金闰聊棣萼。 何妨赤松游,不负黄石约。 |
| 所学源流远,澹交滋味长。 看来浑易与,别去自难忘。 独客梦千里,佳人天一方。 细观宾退录,亦足慰凄凉。 |
| 扰援从俗为,日与所学戾。 茫茫坐三复,心面自相愧。 守道恶从人,取俗患高世。 谁令二者异,不得一吾致。 |
| 我读豳风七月篇,圣贤事事在陈编。 岂惟王业方兴日,要是淳风未散前。 屈宋遗音今尚绝,咸韶古奏更谁传? 吾曹所学非章句,白发青灯一泫然。 |
| 白云相顾尚依依,十载江湖负宿知。 时事未容轻所学,山中依旧只吟诗。 |
| 哦松人与职俱清,时见春郊雨又晴。 所学政应如陆九,只消一语了平生。 |
| 所学如山海,吁嗟不一施。 未闻访箕子,但见诔宣尼。 空郡来陪哭,无人敢撰碑。 纷纷门弟子,若个解称师。 |
| 平生于所学,常若丧其敏。 临池书未成,池水黑已尽。 传来叶岭帖,遂与兰亭近。 凡兹究极功,亦足损肝肾。 |
| 生平不肯负所学,高洁清风自凛如,逆孺殿岩辞特荐,暱交戚畹绝私书。 不矜虏馆穿正鹄,甘向蛮溪佩左鱼。 沅芷沣兰香满路,万人恸哭护灵舆。 |
| 道学相承祖子孙,诸儒谁得似渊源。 铜川而上谁家世,程氏之门止弟昆。 后世定知尊所学,当时未尽用其言。 四书功用弥天地,惜不推行半鲁论。 |
| 却扫衡门岁月深,残骸况复病交侵。 平生所学为何事? 後世有人知此心。 水落枯萍黏破块,霜高丹叶照横林。 一樽浊酒西窗下,安得无功与共斟? |
| 阳华万叠云,无计得相寻。 所学皆时好,何人知尔心。 莎城百粤远,雪峤一翁吟。 已中怀人极,天寒奈水深。 |
| 考亭云谷孰居先,名世悠然得正传。 穷理致知须主敬,存心养性道齐贤。 凌云端拟陈三策,魂梦那知隔九泉。 后世表章尊所学,四书功足继朱宣。 |
| 温温中旨肃传宣,鲁语书陈诵说专。 圣意聿宗伊洛训,愚臣谨绎考亭编。 寸心普物根源地,百拜承颜咫尺天。 尧舜吾君持所学,敢陈他道对王前。 |
| 泛观事物间,是理真卓卓。 无一非吾事,要在博所学。 |
| 删定实惟曾大父,文忠况是老先生。 力行所学斯无愧,偶发于诗亦有声。 合止笙镛成雅奏,抉挑草木示微情。 嗟予公事君归兴,不是相从细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