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滁莱千顷变嘉禾,两岁之中绩效多。 赏格虽悬初不用,柄臣何事有偏颇。 |
| 解到周公谓鲁公,尚书深见古人风。 流传顿广谁之力,千古须知魏与洪。 |
| 闻说仙居窈复宽,湖山全似画图看。 谪归正值皇纲整,莫向斯时咏考盘。 |
| 绍兴乙卯选贤时,弋水鸣琴有去思。 文石对敭言动听,演纶无愧改官词。 |
| 汉水萦川北且南,大堤花映府潭潭。 若非刺史裨颓缺,鸭绿浇成几醉酣。 |
| 名酒烦将一斛来,瘴余衰病不胜杯。 醉中独爱舂容奏,恰似春潮卷海回。 |
| 天涯覉枕看三山,一日皇恩诏使还。 君子但知为善乐,岂同余臭满人间。 |
| 东坡政绩踵香山,梅下韬光独养閒。 一样清风无异代,三公遗像有生颜。 竹亭画鹤衔芝老,石鼎蟠蛛炷柏悭。 摘取吟联分扁隶,英游时驾碧云还。 |
| 北台御史共推贫,饥走三吴几阅春。 襦袴远闻歌政绩,江山应复助诗神。 乡尊耆旧多遗事,地有神山得近邻。 料得新篇满中箧,好分风月寄闲人。 |
| 小说风烟已自佳,前峰矗矗为盘牙。 千重岩壑名卿宅,一簇楼台刺史家。 自愧虚凉无物望,难将术业向人夸。 所闻政绩刊金石,刻画无监学篆沙。 |
| 政绩虽殊道且同,无辞买石纪前功。 谁论重德光青史,过里犹歌卧辙风。 |
| 耆旧凋零久,惟公作世程。 险夷全一节,终始保荣名。 二府勋庸著,三州政绩成。 十连方倚重,何遽掩佳城。 |
| 久闻政绩最淮淝,鄮岭循良亲见之。 梓里尚遗前日爱,棠阴还长旧年枝。 钓璜方兆非熊卜,曳杖俄兴梁木悲。 千里佳城空望断,他时归哭岘山碑。 |
| 政绩新皇眷,功名旧壮怀。 人才双立玉,笔势各排淮。 鹏路天惟咫,鲰生骨未埋。 行看仲淹弼,接武冠尧阶。 |
| 生常信流坎,老不叹漂零。 雪后菊未死,雨馀山更青。 仍烦析尘语,远寄打包僧。 政绩随诗价,多君日日增。 |
| 喉舌专司历有年,两朝望重志愈坚,魏公令德光闾里,山甫柔嘉耀简编。 调鼎念常周庶务,劳谦事每效前贤。 古今政绩如悬鉴,时为苍生咨惠鲜。 |
| 左符得请未逾年,民誉朝评两蔼然。 补衮工夫旧荷橐,承流政绩暂蒲鞭。 周衡可迓须分陕,孔室容窥顾及肩。 侧伫翘材着枚叟,看公亲反汶阳田。 |
| 奇才不泯扬马名,善政况著龚黄绩。 政绩才名分外荣,山林意趣无方觅。 人生富贵骨相中,何须强力争豪雄。 三光五岳蟠心胸,岁寒春色梅花风。 我有小隐傍石屋,石上几回斸黄独。 看来我已不啻足,何事攒眉劳案牍。 程子谈何不碌碌,古意今情两堪掬。 归与归与毋忍辱,同寻牧童过天竺。 |
| 奕叶文宗盛,如公罕与俱。 源流传紫橐,题品重洪枢。 淛左清名凛,江南政绩殊。 二难芗共荐,生死亦同涂。 |
| 朝野清风五十年,更留政绩与民传。 全家只饮东阳水,自古无如太守贤。 手把耕犁农业劝,足投庠校士风迁。 弗容惠爱终三载,倍使罢穷恋二天。 来暮井闾存昔讼,去思亭观有新篇,倾城幼艾方遮道,尽日旌麾不得前。 尘土想趋层阙下,梦魂犹忆两溪边。 吾君正欲登耆哲,未放收身到地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