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泉何取台仪凤,事佛空教后作蛇。 狐穴蚁巢零落尽,却能留此梵王家。 |
| 风驭云车去几年,空余故迹锁苍烟。 古来信有神仙事,莫漫诗成谢自然。 |
| 只为登山远,当门叠石为。 人来嗟故迹,景胜入名诗。 立鹤高过槛,欹花半在池。 百年庭际木,新长挂冠枝。 |
| 常时俯仰尚为陈,千载重来感一深。 曲水已伤迷故迹,崇山依旧对游人。 萦纡雪路联珠骑,萧爽风亭岸角巾。 秖恐瑶池归扈宴,不能修禊见深春。 |
| 荒林依约旧山门,秋草离离故迹存。 双瀑有声传宿雨,一龛无地住闲云。 蜗沿坏壁丹青古,龟负残碑字画昏。 三叹废兴谁可问,乱鸦鸣噪自成群。 |
| 白玉楼成阅几春,今瞻祠貌俨如生。 一麾出守唐朝旧,八字封王宋爵荣。 花发梨山存故迹,水流柘浦响清声。 传闻有祷须形梦,能使人知桂籍名。 |
| 洞要穷源入莫閒,初头底事做成山。 开先水独为乾始,判后山方立地间。 气浊下流泥作土,滓坚中结石成关。 奇哉故迹皆堪验,何日重来更共攀。 |
| 涨溪者为谁,人骨皆已朽。 我来寻故迹,溪荒乱泉吼。 惜哉幽胜事,尽落唐贤手。 唯余旧时月,团团照山口。 |
| 极浦遥山合翠微,週乃秀色自清机。 长江淡淡吞天去,白鸟翩翩接翅飞。 屐齿苔痕犹故迹,露沙霜树映斜晖。 牧童何处吹羌笛,哧得巢禽不敢归。 |
| 内外及中间,无处寻这个。 若舍内外中,又向鬼窟坐。 团团踏故迹,笑杀牛挽磨。 随处即个中,始显机用大。 |
| 忆昔坚保兮铭著心腑,故迹堙芜兮茫坠绪。 瞻翠碧之万竿兮犹有遗矩,岁寒之句俨然如覩。 |
| 故迹存栖鹤,高风扫镜鸾。 烟霞扃地邃,冰雪照人寒。 妙句挥浓墨,仙颜焕渥丹。 虽云归棹晚,犹及附飞翰。 |
| 儿时宗伯寄吾州,讽诵高文至白头。 二赋人间真吐凤,五年溪上不惊鸥。 蟹尝见水人犹怒,鹘有危巢孰敢留。 珍重使君寻故迹,西风怅望古城楼。 |
| 南中道是岛夷居,也有安期宅一区。 屐齿苔痕犹故迹,霓旌鸾佩已清都。 元戎解领三千骑,胜日来寻九节蒲。 万岳松风和涧水,鸣琴漱玉自相娱。 |
| 罨画溪山杳霭中,为寻遗事访禅宫。 回嵓故迹依然在,渭水非熊恍似空。 绿薜侵衣馀手泽,遗榴辉壁想仙风。 溪边东老家何处,尚有孙礽话乃翁。 |
| 初叹来游未必重,等闲十载又相逢。 壁间故迹尘轻涴,物外初心病暗攻。 坐上酒生冬暖意,檐前梅弄岁寒容。 半酣僧不须烹茗,自有山云可荡胸。 |
| 翠屏缺处添奇观,修眉远浮孤碧。 天影微茫,烟痕黯淡,不与千峰同色。 凭高望极。 向帘幕中间,冷光流入。 料得吟僧,数株松下坐苍石。 泉源犹是故迹。 煮茶曾味古,还记游历。 调水符闲,登山屐在,却倚阑干斜日。 轻阴易。 看飘忽风云,晦明朝夕。 为我飞来,傍江横峭壁。 |
| 昔贤已跨鹤,故迹馀参云。 旧德慨云远,干霄气仍存。 青山宿雾卷,乔木苍烟昏。 尚想来游处,笙箫中夜闻。 |
| 莫笑栽培日月迟,待看老干及孙枝。 天将腊去春回首,人与花同雪满颐。 万里陇头空故迹,孤山篱落但余基。 至今佳句无人继,谁与招魂著楚辞。 |
| 会稽迎太守,舟屋画粉雘。 前舟载图书,後舟载女乐。 月出镜湖心,长笛使孤作。 还见渔者来,曾令李謩愕。 吹裂比竹管,士果不可度。 二分学宫装,艳色斗京洛。 尝闻有西子,菡萏不相若。 得郡考故迹,精绝古所怍。 慎莫为俗牵,乘闲数斟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