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蒲泳藻两相忘,宛有江湖气味长。 凭槛翛然真得计,只应幽兴在濠梁。 |
| 爱士风流古,繙书气味长。 诗家入陶谢,书法到颜杨。 竹石故无恙,人琴今则亡。 二龙天下秀,一一看增光。 |
| 亭亭涧阿松,冰雪何青青。 千岁已枯死,流膏生茯苓。 虽无岁寒姿,气味犹典刑。 尘土久埋没,谁能验仙经。 置君药笼中,傥可延年龄。 |
| 觉后追思气味长,欢情愁绪两俱忘。 近来方得醉中趣,熟寐沈沈是醉乡。 |
| 万事厌寻常,羡慕每不足。 居南多北思,在远惭近俗。 既来橘变枳,但见空条绿。 气味谁复论,孤根逼岩曲。 |
| 僻居虽爱近林泉,幽径闲居碧藓连。 向竹掩扉随鹤息,就溪安石学僧禅。 古琴带月音声亮,山果经霜气味全,多谢故交怜朴野,隔云时复寄佳篇。 |
| 崇台穷石照,气味乐偷间。 南陆朱明驭,西阑白雪山。 茶瓯回舌本,尘尾落谈间。 欲缀风烟句,弥高不可攀。 |
| 那复有。 气味酉农于春酒。 犹向故乡怀印绶。 相过何日又。 吐出心肠锦绣。 问我阿娘依旧。 娘亦祝君如柏寿。 相看霜雪后。 |
| 太息君侯有祖风,樽樽五载簿书业。 功臣昔绘云台上,循吏今標汉傅中。 绿水江风送行色,紫金亲月照孤忠。 预人家国非吾事,但喜诗书气味同。 |
| 风帆晓影动行装,月淡芙蕖浦溆香。 正想双亲开色笑,不须千里叹凄凉。 随行书卷生涯在,省事官曹气味长。 便为君山问今古,一樽清啸满江乡。 |
| 秋帷里。 长漏伴人无寐。 低玉枕凉轻绣被。 一番秋气味。 晓色又侵窗纸。 窗外鸡声初起。 声断几声还到耳。 已明声未已。 |
| 老来气味觉深稳,馀子但知声击撞。 烟云合千态万状,意气吞五湖三江。 如闻日观眇天下,俯视坎井非吾邦。 丈夫出门各一笑,笑罢归来心则降。 |
| 石垆修笪萧爽,水边老树槎牙。 气味与翁相似,岁寒长对苍华。 |
| 红紫春来独擅场,销魂人抱送春觞。 少嫌宴度声歌短,晚觉书林气味长。 列座燕毛成二老,一番花事付诸郎。 吾侪到此无他好,莫厌赓酬费锦肠。 |
| 李白桃红气味奢,早须分付醉吟家。 春风春雨难期信,便是无言做落花。 |
| 僻居惟爱近林泉,幽径闲园任藓连。 向竹掩扉随鹤息,就溪安石学僧禅。 古琴带月音声正,山果经霜气味全。 多谢故交怜朴野,隔云时复寄佳篇。 |
| 南窗日暖北窗凉,时节频移意自长。 半坐蒲团七家饭,两函经卷一炉香。 身辞尘杂元无累,人见朝昏却自忙。 雪屋夜寒灯火暗,萧条气味合邻墙。 |
| 金锡罢游留靠壁,草鞋乾晒待秋风。 且那长夏深思省,看是平生有底功。 真实行藏宜保惜,虚头伎俩疾销溶。 老僧岂是多饶舌,要与诸人气味同。 |
| 敢将蔬笋拟甘鲜,清瘦肥痴定孰贤。 气味比僧从淡薄,支离似鹤要轻便。 未随烟客登山屐,且辍江神饮马钱。 一岁可能三百把,骨青髓绿配松仙。 |
| 我亦云根结小房,年来与世略相忘。 定知可蜕纷华事,不及弦歌气味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