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庭贡橘拣宜精,太守勤王请自行。 珠颗形容随日长,琼浆气味得霜成。 登山敢惜驽骀力,望阙难伸蝼蚁情。 疏贱无由亲跪献,愿凭朱实表丹诚。 |
| 敢将蔬笋拟甘鲜,清瘦肥痴定孰贤。 气味比僧从淡薄,支离似鹤要轻便。 未随烟客登山屐,且辍江神饮马钱。 一岁可能三百把,骨青髓绿配松仙。 |
| 我亦云根结小房,年来与世略相忘。 定知可蜕纷华事,不及弦歌气味长。 |
| 睡起杨花满绣床,为他人作嫁衣裳。 因过竹院逢僧话,始觉空门气味长。 |
| 书生棲大厦,燕贺愧无从。 嵩高乏嘉颂,何以祝我公。 一节贯岁寒,愿以南山松。 下有千岁苓,尝许气味同。 |
| 气味相投陈与雷,有时煎点两三回。 午窗睡著呼汤急,止渴还应似望梅。 |
| 娟娟百个竹,落落一丈松。 岂无桃李华,春事孰与冬。 寒菊北户下,不斗颜色浓。 气味如秃翁,忍死无容容。 霜风落系雁,露草栖织蛩。 读书真可人,明星耿疏篷。 |
| 访旧知俗非,好书与理近。 气味既如此,况复少畦畛。 |
| 闽浙风土异,九日未见菊。 丰枝閟秀色。 细蓓凄已绿。 当樽折野蕊,气味亦格触。 讵知三径中,采采不一足。 |
| 落笔摛辞烂有章,故应往岁擅文场。 身登霄汉声猷著,兴寄湖山气味长。 无计盍簪同把酒,尚怀扫地对焚香。 依然日暮碧云合,相望回头各一方。 |
| 二川来集南康郡,气味相似相和流。 木落山明数归雁,郁孤栏楯绕深秋。 胸中淳于吞一石,尘下庖丁解十牛。 |
| 野菊细琐物,篱间私自全。 徒因气味殊,不为庖人捐。 采升白玉堂,芦以黄金盘。 愿若南阳守,永扶君子的。 |
| 谁把繁英染绛脂,晓妆红淡腊前时。 栽培上苑无多地,嘱付行人第一枝。 朔雪有情相掩映,东风何事少嘘吹。 莫嫌冷落天涯远,他日和羹气味移。 |
| 山又水。 行尽吴头楚尾。 兄弟灯前家万里。 相看如梦寐。 君似成蹊桃李。 入我草堂松桂。 莫厌岁寒无气味。 余生今已矣。 |
| 堇荼易地味不甘,姜桂到老性愈辣。 人言申椒能变化,我见苾芬终不灭。 古来郊庙荐德馨,此物气味通神明。 开口一笑露眼睛,望君点化佛先成。 |
| 平生未省为人忙,贫贱安闲气味长。 粗免趋时头似葆,稍能忍事腹如囊。 简书见迫身今老,樽酒闻呼首一昂。 欲挽天河聊自洗,尘埃满面鬓眉黄。 |
| 乃祖曾为文送穷,儿孙气味略相同。 立朝有疏慕汲直,去国无书干子公。 竹椅蒲团深著意,雪窗萤案坐收功。 自怜无补朝廷事,又向蛮烟瘴雨中。 |
| 傍人往往羡清途,野逸情怀亦自扶。 官舍四边多种竹,潮沟一面近生芦。 病嫌见客低徊甚,才觉临官气味粗。 兴主浮名是身累,有时閒撚白髭须。 |
| 茫茫尘世厌风波,但把柴门掩薜萝。 朝野交游能有几,文章气味已无多。 收书且作林泉隐,洗砚间将岁月磨。 后夜偶然逢埜叟,错看太乙重相过。 |
| 曲肱幽梦午风凉,销尽熏炉一穗香。 急雨萧萧犹未觉,浮尘熠熠更相忘。 自非静处心神定,谁识閒中气味长。 隐几岂容无一事,愿将奇字问偏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