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雾溟蒙未见天,山光水影白相连。 余杭不似西川路,六月中旬叫杜鹃。 |
| 物色当秋半,登临更夜阑。 山光倒眠水,水影上摇山。 宿鹭都飞去,渔人独未还。 老夫与明月,分割一清湾。 |
| 何处足清凉,山南古石堂。 溪沙留虎迹,水影上僧房。 万景因深僻,无人为发扬。 侵苦写涩句,笔冻不成行。 |
| 梧州旧治扶桑国,虎圈山名记大园。 蜑户举罾看水影,舟人移橛认潮痕。 贫婆果熟红包坼,荔子花开绿萼繁。 北望九疑云尽外,重华端拱太微垣。 ¤ |
| 邑居不见江山景,去马来车喧万井。 冷落重帘日影西,萧条四壁人初静。 轻飚卷空云幂幂,水影天光同一色。 满樽浊酒愁不醒,怅忆松江万里行。 |
| 三仙一一驾红鸾,仙去云闲绕古坛。 炼药旧台空处所,挂衣乔木两摧残。 清风岭接猿声近,白石溪涵水影寒。 二十四峰皆古隐,振缨长往亦何难。 |
| 结束虚亭近太清,山光水影互逢迎。 人心祗觉山多险,几个人心不样平。 |
| 轩窗晓吹清,枕簟晴光冷。 亭上逍遥人,满身摇水影。 |
| 渔庄落日柳毵毵,水影天光漾蔚蓝。 一片布帆双桨雨,稳摇诗梦到江南。 |
| 绝伫灵素,少清真。 如觅水影,如写阳春。 风云变态,花草精神。 海之波澜,山之嶙峋。 俱似大道,妙契同尘。 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
| 北洫敞高明,凭轩见野情。 朝回五马迹,更胜百花名。 海树凝烟远,湖田见鹤清。 云光侵素壁,水影荡闲楹。 俗赖褰帷谒,人欢倒屣迎。 始能崇结构,独有谢宣城。 |
| 竟日坐春台。 芙蓉承酒杯。 水流平涧下。 山花满谷开。 行云数番过。 白鹤一双来。 水影摇藂竹。 林香动落梅。 直上山头路。 羊肠能几回。 |
| 窗密春声聚,花多水影重。 只留一路过东风。 围得生香不断、锦熏笼。 月地连金屋,云楼瞰翠蓬。 惺忪笑语隔帘栊。 知是谁调鹦鹉、柳阴中。 |
| 过庭闻礼日,趋侍记言回。 独卧玉窗前,卷帘残雨来。 高秋南斗转,凉夜北堂开。 水影入朱户,萤光生绿苔。 简成良史笔,年是洛阳才。 莫重白云意,时人许上台。 |
| 诗境西南好,秋深昼夜蛩。 人家连水影,驿路在山峰。 谷静云生石,天寒雪覆松。 我为公府系,不得此相从。 |
| 水影虚涵一镜中,晴光摇荡暖云红。 小桃花重初经雨,弱柳丝柔屡舞风。 暑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平。 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 新秋凉露湿荷丛,不断清香逐晓风。 满目秾华春意在,晚霞澄锦照芙蓉。 池头六出花飞遍,池水无波冻欲平。 一望玻璃三百顷,好山西北玉为屏。 |
| 树合藏深屋,河移出远汀。 山容云冉冉,水影日冥冥。 柳色无南北,春来不断青。 |
| 独向东亭坐,三更待月开。 萤光入竹去,水影过江来。 露滴千家静,年流一叶催。 龙钟万里客,正合故人哀。 第二百七十一卷 |
| 山深春未动,沙浅水欲冰。 玉梅於此时,靓妆略无朋。 露蕊欲的皪,月枝持鬅鬙。 俨如江汉女,可爱不可陵。 他年江南路,晓妆犯严凝。 寻香烟雨中,横斜插茅簦。 却数今几日,痴如秋后蝇。 北岭枝欲空,谁与扶一登。 聊分窥水影,依我照字灯。 坐使惜花梦,临风脚腾腾。 昔如梦中蝶,今学桑下僧。 了知菩提长,念起我何曾。 |
| 晚风微劲喜新晴,夜半船窗漏月明。 卧看孤篷摇水影,悠然枕上一诗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