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处灵犀一点真。 忺随紫橐步红茵,个中自是神仙住,花作帘栊玉作人。 偏澹静,最尖新。 等闲舞雪振歌尘。 若教宋玉尊前见,应笑襄王梦里寻。 |
长天淡淡雁沈沈,人在桃源路更深。 一点灵犀千里月,云遮不断故人心。 |
风紧灵犀怯镇帷,晓来白尽远山眉。 石蹲错认盐形虎,地暖应知穴处狸。 色混江梅无眼目,润添陇麦有膏脂。 朱门酒肉嗟遗臭,蓝缕樵夫不掩肌。 |
诗老毫端别有春,岩前草木也精神。 锦囊留得灵犀在,辟尽人间俗子尘。 |
谁教窄路恰相篷,脉脉灵犀一点通。 最恨无情芳草路,匿兰含蕙各西东。 |
园林春到杳无踪,恰似灵犀一点通。 胜著新题问花信,从头二十四番风。 |
绮绣张筵。 粉黛争妍。 记六朝、旧数闺房秀,有长圆璧月,永新琼树,随步金莲。 不减丽华标韵,更能唱、想夫怜。 认情通、色受缠绵处,似灵犀一点,吴蚕入茧,汉柳三眠。 |
瘦削而黄,惯穷不忙。 闲情许淡,默味能长。 灵犀之通一点晕,老蚌之蕴千年光。 而今到处相随去,头头的的露堂堂。 |
一笑相逢,依稀似是桃根旧。 娇波频溜。 悄可灵犀透。 扶过危桥,轻引纤纤手。 频回首。 何时还又。 微月黄昏後。 |
勿愁金蕊堕秋风,自是灵犀一点通。 醉魄薰成宝篝细,香脂匀就玉肌丰。 |
夜月透灵犀,寒光吞老蚌。 如是转法轮,平沉乎万象。 |
楼上新诗二百篇,三吴处士最应贤。 非夷非惠真天隐,忘世忘身恐地仙。 散尽黄金犹好客,归来碧瓦自生烟。 灵犀美璞无人识,蔚蔚空惊草木妍。 |
千古青囊破六丁,太原衣钵在心经。 天教文字留心印,世有儿孙振说铃。 跨断九龙行地脉,踏翻八卦撼天星。 灵犀一点无传诀,莫向山头泥鬼灵。 |
两眼碧,一面黄。 舌头不掉,鼻孔难藏。 老兔静弄魄,灵犀通得光。 历历机感兮,何用思量。 |
体态玉精神,惺尫言语。 一点灵犀动人处。 绣香罗帕,为待别时亲付。 要人长记得,相思苦。 彩鸾独跨,蓝桥归路。 憔悴东风自蛮素。 桃叶杨花,又向空江欲度,任洛阳城里,春无数。 |
沈水浓熏,梅粉淡妆,露华鲜映春晓。 浅颦轻笑。 真物外,一种闲花风调。 可待合欢翠被,不见忘忧芳草。 拥膝浑忘羞,回身就郎抱。 两点灵犀心颠倒。 念乐事稀逢,归期须早。 五云闻道。 星桥畔、油壁车迎苏小。 引领西陵自远,摧手东山偕老。 殷勤制、双凤新声,定情永为好。 |
凌波不止。 少小拍浮荷女喜。 出没由风。 安得灵犀与暗通。 龙池醉酒。 应是太真羞见寿。 不晓谁何。 却是浑身一半多。 |
晕入灵犀,胎含老蚌。 正好修竹,正好供养。 有人於此,拂袖便行,脚跟下已吃三十拄杖。 何以见得,禅归海,经归藏。 |
裙带石榴红。 却水殷勤解赠侬。 应许逐鸡鸡莫怕,相逢。 一点灵犀必暗通。 何处遇良工。 琢刻天真半欲空。 愿作龙香双凤拨,轻拢。 长在环儿白雪胸。 |
灵犀鳞甲鸱夷腹,块土能奇诧善埏。 器似虞陶知不窳,规同庄埴巧成圆。 雕镌尚喜兼文质,空洞只堪容圣贤。 於一器中求不器,愿珍嘉惠比韦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