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鞍山下倚吟鞭,慨想前贤古道边。 健笔南轩三大字,高风相国一泓泉。 征途著句虽无暇,诗版留名自可传。 寺主相邀观石刻,呼童汲水取茶煎。 |
| 摩挲石刻叹微茫,孰若汗青移硬黄。 几净窗明肯游戏,千金便当橐中装。 |
| 倦游只有囊诗锦,试为高人一笑开。 当日留题海山寺,旋闻石刻暗莓苔。 |
| 摩挲石刻拜方兴,误国从初恨老秦。 十六州归仍遗虑,百馀年事语谁人。 出师表在今如昔,坠泪碑存旧似新。 江水江花岂终极,风光一任转青春。 |
| 当年贤守令,载酒沔南游。 凉月呈新霁,明湖涵素秋。 郎官夏口使,仙客夜郎囚。 促膝青螭舫,连觞紫绮裘。 高驩随雨散,余躅想风流。 芳草失青履,沧波浮白鸥。 江吞百顷尽,石刻一篇留。 宜有沈碑者,前怀陵谷忧。 |
| 寺藏两山腹,路转百步阴。 登高试病脚,掬冷清烦襟。 败壁龛石刻,岁月不可寻。 惟应查公石,俯仰阅古今。 屋古囷枝挂。 摧颓力难任。 何当咄嗟办,嗣彼钟梵音。 兴衰岂关吾,得酒且满斟。 归路有溪月,揽之醒吾心。 |
| 白发从夫志,青刍为客谋。 送车今几两,乐土有斯丘。 犹子声名甚,他时雨露秋。 摩挲看石刻,嗟惜到松楸。 |
| 洞庭老龙时出没,万斛舟航皆辟易。 此龙脊背已铁石,肯逐时好作人日。 我呼邦人来踏碛,恍然如见河图出。 大巫鸡卜占云吉,小巫竹枝歌转激。 飘石杨沙障江色,尘埃何处不相袭。 摩挲石刻聊偃息,恐有老人来横笛。 |
| 盗发广陵冢,及扉开石枢。 中环走彻道,高阔可通车。 五尺铜铸人,执兵冠服朱。 壁石刻位号,列侍幽宫隅。 殿将将军属,侍郎常侍俱。 启棺见其尸,鬓斑颜未渝。 白璧十双藉,云母一尺铺。 黄金塞耳鼻,千岁不腐枯。 生为贵与富,死与人未殊。 後世逢暴祸,虽久将焉如。 尧舜及周孔,岂不固形躯。 |
| 壁间石刻图经在,瀼外祠堂绘像真。 秋去书怀传北客,归时遗曲祠蛮神。 十年口语投荒谪,千里兵戈下峡身。 嗟我南来心迹似,临风把酒寄情亲。 |
| 浯溪一峰插天齐,上有李唐中興碑。 肃宗勳鄴愈烜赫,次山文字真崛奇。 我昔为州坐兩載,吏鞅束縛马就羈。 咫尺名山不可到,抱恨常若有所遺。 兹游得遂償素願,況有文字古一夔。 周遭巖壑尋勝迹,摩挲石刻立多時。 野僧半解知人意,滿巵笑岘酒一杯。 |
| 喜登群玉访幽奇,步步琼瑶力不疲。 拂拭棠阴留石刻,天然仙境岂人为。 |
| 居庸关中四十里,回冈复岭度萦纡。 道傍石刻无人识,尽是前朝蒙古书。 |
| 先祠石刻摩挲久,华胄遥遥企慕劳。 字古似观秦急就,词幽如读楚离骚。 不夸绝艺临池学,只羡清风誓墓高。 更有山居须问讯,拟携方士炼金膏。 |
| 毕生欲赋观潮阁,立尽斜阳倦复还。 一日江山蒙笔力,百年名字满人寰。 郡从晋宋风流后,诗到苏黄伯仲间。 向去摩挲看石刻,谁知功在十年闲。 |
| 快阁春边,倚阑干外,东西晚晴。 有银潢公子,摩挲石刻,金华仙伯,主掌鸥盟。 陶柳清新,潘花红嫩,早有丰年笑语声。 还知道,是街头父老,竞说升平。 怪来昨夜长庚。 与一道澄江月共明。 但寿烟起处,千山天远,寿杯满後,千尺泉清。 兴庆宫中,长生殿里,早踏金鳌背上行。 明年好,望紫云楼上,一点台星。 |
| 麾节元戎祖席光,晚风吹雨借初凉。 师传问讯谁书院,石刻摩挲是道乡。 闻有先声来召馹,想无后会到流觞。 路朝正设横经席,册府重紬辟蠹香。 |
| ...乡惜。 从来乐极自生哀,泗水东流不再回。 万岁千秋谁不念,古之帝王安在哉? 莓苔石刻今如许,几度秋风灞陵雨。 汉家社稷四百年,荒台犹是开基处。 |
| ...。 上烟际危亭,彩笔题石。 山中猿鹤应相识。 对远景舒啸,壮怀豪逸。 刘郎何在玩石刻。 感往事陈迹。 还忆。 少年日。 帅旗鼓文场,轩冕京国。 如今老大机心息。 有陶令秫酒,谢公山屐。 闲来潭洞,醉皓月,弄横笛。 |
| 正觉留题久岑寂,此后此意谁知得。 老僧揖入廊东头,摩挲石刻令人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