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如晓行,志竟多閒佚。 老如夜还家,行李自迫怵。 向来轻寸阴,此去惜余日。 已往不可追,未来嗟莫失。 昔人秉烛游,不为杯中物。 |
| 虫有络纬婆,如缫复如纺。 豆篱秋雨余,秉烛不须纲。 置之银丝笼,因而入罗幌。 偏资儿女玩,终夜奏繁响。 |
| 珠靴玉指擘箜篌,谁记山南秉烛游? 结绮诗成江令醉,橐泉梦断沈郎愁。 天涯落日孤鸿没,镜里流年两鬓秋。 不用更求驱豆术,人生离合判悠悠。 |
| 燃薪代秉烛,煮茗当传杯。 但恨朋侪少,那知日月催。 衣裘任穿穴,芋栗且燔煨。 不为残年迫,吾心久矣灰。 |
| 赏心未足事多违,啼鸟声声怨夕晖。 客梦一番芳草歇,人生几度落花飞。 病难为别乡情远,老不禁愁酒力微。 犹记当年歌舞地,醉游秉烛夜深归。 |
| 东风吹寒晴,春事归花柳。 既有杖头钱,何苦不饮酒。 嗟嗟王孙去,芳草入户牖。 惟有南山高,晓雾亦白首。 去年秉烛游,知有今日否。 所以晋名流,酒杯不去手。 |
| 七十老翁身退耕,可怜未减旧风情。 典衣取酒那论价,秉烛看花每到明。 江浦时时逢画楫,寺楼处处听新莺。 此生无复阳关梦,不怕樽前唱渭城。 |
| 清明初过雨初收,春意重因霁景留。 风定草烟还压野,云开山色始归楼。 邙阴高树藏低岭,河曲新波没故洲。 点检丛花犹半在,应须秉烛为君游。 |
| 忆自梁州下益州,身闲处处醉红楼。 早知虚起弹冠意,悔不常为秉烛游。 诗思已惭驰阵马,目光犹觉射车牛。 莲峰日观何时到? 下看人间万里秋。 |
| 池上小亭幽,清宵秉烛游。 荷盘时泻露,萤火早知秋。 有感岁时速,无声河汉流。 殊方不堪住,归梦绕沧洲。 |
| 隐显亭台旧,浅深桃杏新。 池光迷去鸟,春色醉游人。 改席那嫌数,持杯不记巡。 海棠宜秉烛,归恨隔城闉。 |
| 晓月苍苍向烟灭,朝阳焰焰明丹阙。 杜鹃催促踟躅开,鶗鴂芳草歇。 芳春苦不为君留,古人劝君秉烛游。 愿与松乔弄云月,紫泥仙海鸾皇洲。 |
| 春晴无十日,秉烛亦须游。 冷笑鲰生面,黐粘蠹简头。 方殚义理乐,蚤觉鬓髯秋。 几欲抛书坐,痴成不自由。 |
| 高浪惊人处,新滩复眼中。 虽无曳尾淖,奈有打头风。 秉烛破春闇,看山坐雨蒙。 终朝收足坐,兀兀与僧同。 |
| 江流风虢虢,云薄雨丝丝。 上马忙呼繖,巡檐静看棋。 露天厨作泞,沙地水生池。 秉烛留前夕,兹游更绝奇。 |
| 归来不省醉还醒,只怪谯门打一更。 秉烛径穿梅下过,此身真在雪中行。 |
| 过雨秋风洒客裳,长廊广厦更清凉。 不看云际痴牛女,细读文中古战场。 病骨未轻聊把酒,诗情欲适旋焚香。 敢辞秉烛分清夜,犹记槐黄昔日忙。 |
| 雨歇变气候,空庭叶飕飕。 闲听一枝风,乃知千里秋。 百虫鸣四壁,新月生高楼。 登楼看明月,涛光满林丘。 人生呼及间,何为苦忧愁。 发白不再黑,兔走难暂留。 徘徊感古人,劝告秉烛游。 |
| 莫笑山翁老据鞍,探梅今夕到江干。 半滩流水浸残月,一夜清霜催晓寒。 倚醉更教重秉烛,怕愁元自怯凭栏。 谁知携客芳华日。 曾费缠头锦百端。 |
| 避湿违寒不出门,一冬未省正冠巾。 月从雪后皆奇夜,天向梅边有别春。 秉烛登临空语旧,拥炉情味莫怀新。 荣华势利输人惯,赢得尊前现在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