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挟策端平偶见遗,不旋踵已遇嘉熙。 虽闻栖楚叩墀语,不见阳城伏合时。 下殿君能和富范,上房吾愿让夷夔。 或疑廉蔺曾相避,知两翁心更有谁。 |
| 舒黯淹留守相间,平津千载有惭颜。 惜渠不见端平相,召了西山召鹤山。 |
| 王吕纷更尚治安,史韩椓棧始凋残。 乃知元祐调弦易,却是端平变局难。 |
| 仕宦端平甲子岁,结局景定壬戌年。 有北窗凉来枕畔,无南风尘傍扇边。 |
| 西山名节太峥嵘,洪魏同时俱有声。 斥去不妨为宝庆,出来亦只做端平。 事师如子何为谄,植党旁人笑好名。 婺女谏官良解事,正邪辨析极分明。 |
| 忆昨端平际,烦公尹帝京。 解弦三辅理,免胄一军惊。 举国言尊勇,无人议敞轻。 如何开济手,寂寞向佳城。 |
| 晚起苏公以礼郎,侍经掌制位文昌。 端平气脉真堪寄,元佑光阴惜未长。 马邑深忧形谏墨,鸾台宁徙耻书黄。 门生最是知心者,追记微言泪数行。 |
| 此君玉立此楼空,不复幽眠想白公。 百尺有檐侵碧落,千竿无语足清风。 阑尖亭影流渔屋,龛面祠香托佛宫。 石琢端平丞相记,都归宝庆守臣功。 |
| 去非前日在端平,我以为兄不敢名,若使去非观此疏,须饶幼学作难兄。 |
| 扶植纲常抗直声,白头不惮岭南行。 书云惟孝友兄弟,臣罪当诛王圣明。 削籍投荒从宝庆,陟阶录后赖端平。 朝家赐谥今方举,凛凛孤忠死亦生。 |
| 忆昔端平转化弦,公时输委为安边。 鼎成龙御方宾帝,弓堕乌号亦蜕仙。 漫仕此情初已薄,爱君一念世逾坚。 典刑今与丹旌去,空些哀词咽涧泉。 |
| 金茎露,金茎露,绝胜九霞觞。 挼碎菊花如玉屑,满盘和月咽风香。 不老是丹方。 六十七,六十七,七岁见端平。 记得是秋除目好,近年大路到南京。 楚制起诸生。 |
| 端平忝缀鵷行末,曾抗纲常疏一通。 诸老不能回横议,孤臣犹记寤清衷。 鹤林莫掣傲象肘,乌府甘弯射羿弓。 西涧相君知我者,箧中尚书记遗忠。 |
| 赵掌端平制,萧萧素发新。 更生宗室老,太白谪仙人。 贵矣狨施马,悲哉笔绝麟。 谁为篆华表,题作宋词臣。 |
| 昔在端平际,临朝想老成。 但闻辕固召,不见伏生行。 霜柏无寒暑,朝华有悴荣。 由来天所靳,上寿与高名。 |
| 珠纬躔奎后,坤文世载英。 奇才冠元佑,大手擅端平。 时事虽难并,词华略与京。 自从双鸟寂,禁柳谩嘤鸣。 |
| 曾见端平进士评,邱君磊落榜中英。 忘形尔汝同年集,驰志伊吾即日行。 举子能谈真将略,元戎夸得好门生。 可怜书剑浑无用,才力如何与命争。 |
| 端平初偶忝朝班,亲见仙枝折广寒。 揭晓名高推虎榜,凌云赋奏动龙颜。 烹桑犹记攻京尹,谏草何妨上史官。 膜外浮荣姑勿论,长留公是在人间。 |
| 六十年前幼学儿,端平明日改嘉熙。 黟川亡妹来归日,歙陇先君改葬时。 学问文章成画饼,科名官爵着饶棋。 细思未觉家声坠,能忍穷人不是痴。 |
| 嘉定名尤重,端平眷最浓。 子虽曾摄相,公自要明农。 尚意宣麻拜,俄惊斩板封。 白头西府掾,无复奉从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