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吾作舞,一曲无谱。 若将耳闻,未敢相许。 |
| 堂下青衿日就文,帐中丝竹遏行云。 岂应鲁壁遗经日,雅秦洋洋满耳闻。 |
| 目见之谓识,耳闻之谓知。 奈何知与识,天下亦常稀。 |
| 寒气春深未肯归,雪花夜半忽成飞。 耳闻北地常如此,身老南方见苦稀。 卜岁唯知念丰歉,谈天不敢议祥袜。 江陵见李迷高下,千树郭西疑是蜚。 |
| 长安高阙此安刘,祔葬累累尽列侯。 丰上旧居无故里,沛中原庙对荒丘。 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坏。 千载腐儒骑瘦马,渭城斜月重回头。 |
| 眼见黄叶落,耳闻孤雁鸣。 咦,溪上秋光分外清。 |
| 出家儿,无休暇,终日忙忙空构架。 临行一著火区区,眼见耳闻争不怕。 百骸狼藉撒奚为,普请般柴用烧化。 |
| 观恶言,是功德,妙明岂假旃檀刻。 一言一喝彻圆音,不用耳闻须得得。 |
| 大都四绪阴晴半。 天上油云舒又卷。 若还心也似云闲,老色何由来上面。 生平辛苦今潇散。 得丧荣枯皆历遍。 人言不死是神仙,我但耳闻非眼见。 |
| 未见燕铭勒故山,耳闻殊议骨毛寒。 愿君共事烹身语,易取皇家万世安。 |
| 人之耳所闻,不若目亲照。 耳闻有异同,目照无多少。 并弃耳目官,专用舌口较。 不成天下功,止成天下笑。 |
| 修竹长林罗水车,梵王家近葛仙宫。 耳闻清磬是非静,心领菩提名利空。 啖枣尚知前世事,拈花还遇上机翁。 抽簪若得烧丹诀,莫负扶桑半夜红。 |
| 才方八月中秋,又是九月十五。 唯有这个不迁,一众耳闻目睹。 |
| 芭蕉无耳闻雷开,葵华无眼随日转。 释迦老子亦无生,每岁今朝浴一遍。 |
| 唧唧复唧唧,夜叹晓未息。 虫声急愈尖,病耳闻若刺。 壮士易为老,良时难再得。 日月相随东,天行自西北。 三者不相谋,万古无穷极。 安知人间世,岁月忽已易。 |
| 蔼蔼声华万耳闻,可凭诗礼大於门。 浮云终负三馀学,流水难追九逝魂。 朝有青衿怀旧德,室惟黄卷富诸昆。 生平不对论文酒,空使清铅比泪痕。 |
| 盛服拜清夜,中庭朝太阴。 凡来仰天者,俱有爱君心。 目断山河影,耳闻钟磬音。 还光俄顷易,涕泗漫沾襟。 |
| 诸佛日日降生,圣人时时出现。 与大地群生,同一耳闻,同一眼见,同此一心,同此一念。 共乐太平时,大家呈笑面。 有谁更问,日与长老,孰近孰远,大千沙界含元殿。 |
| 寺甚聊台余五月,户庭微细事皆知。 山中菊径多归思,膝下莱衣少脱时。 吏散庭空无滞牒,客来酒尽只新诗。 耳闻眼见谁虚实。 写与行人作口碑。 |
| 小舟冲雨清溪上,雨密溪深宿雾昏。 游子到家无旧物,故人留客叹空尊。 荒畦蔓草缠蒿草,落日青猿叫白猿。 语罢不须还秉烛,耳闻目见总销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