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家同匏系,游子似箨飞。 昔分参与商,今作埙与篪。 感子意气殊,顾我齿发非。 茅屋正萧萧,野花亦离离。 无酒水可饮,无饭黍可炊。 杲杲看朝阳,连连弄夕晖。 男儿重交好,雪霜以为期。 |
| 雨过天如沐,回山浓翠侵。 平桥带野水,涓涓绕竹林。 茅屋闃无人,案上横素琴。 白鹭正熟睡,杳无羡鱼心。 维舟欲渡谁,柳岸烟沉沉。 长啸在何处,惆怅隔云岑。 |
| 雪晴村路尚残泥,茅屋清寒正要低。 野渡船虚飞鸟集,烟村路近蹇驴嘶。 坚顽那复愁空橐,老健犹能伴架犁。 蹴榻不僵君会否? 更须百瓮享黄齑。 |
| 避地东村深几许? 青山窟里起炊烟。 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 |
| 龙光寺里只孤僧,玄武湖如掌样平。 更上鸡笼山上望,一间茅屋晋诸陵。 |
| 元日送朝天,侵寻又一年。 无诗供猥诵,有志辱哀怜。 茅屋苍苔合,芳洲杜若搴。 去留俱未遂,两鬓已苍然。 |
| 村酒沽来浊可斟,扁舟过雨系枫林。 午春吹稻海田熟,秋蔓引瓜茅屋深。 天地暗尘归客鬓,江湖斜日动乡心。 衰年自笑为形役,空羡间鸥卧水阴。 |
| 吾家老茅屋,破漏尚可住。 门前五巨樟,枝叶龙蛇舞。 半空隔天日,六月不知暑。 西照坐东偏,南薰开北户。 胡为舍是居,受此炮炙苦。 |
| 风红疏梅蘸石泉,山涵弱构借厨烟。 竹篱茅屋倾樽酒,坐看银钩上晚川。 |
| 竹篱如鸡栖,茅屋类蜗壳。 静几默如禅,往来人不觉。 |
| 湖南茅屋裹,避世隐墙东。 瀹茗知泉味,栽桑助女工。 高歌牛背笛,称棹艇头风。 忆昔天随子,相逢乐在中。 |
| 飞桥走岩居,茅屋今已破。 何年避世僧,此地常独卧。 秋风高鸟入,夜月寒猿过。 自非心已灰,静极生悲惰。 |
| 夏潦连秋涨,人家水半门。 都抛破茅屋,移住小山村。 聒聒笼鸡犬,累累带子孙。 安居华屋者,应觉此身尊。 |
| 夜发晓未止,独行淮水西。 明知寒草露,暗湿瘦骢蹄。 半灭竹林火,数闻茅屋鸡。 秋天畏残暑,不为月光迷。 |
| 数椽茅屋俯清溪,学者盈门所得栖。 地僻任从云聚散,林深不碍日东西。 巍巍道德千年在,凛凛声猷万古齐。 遗像载瞻三太息,一庭烟草有余凄。 |
| 茅屋七五聚,沙汀八九磬。 梯山畦麦秀,囊石障溪湍。 父老鸡豚社,儿童梨栗盘。 幽居有馀乐,奔走愧儒冠。 |
| 朱门金叵罗,九醖葡萄春。 酌贵不酌贱,酌富不酌贫。 君家破茅屋,飘摇河水滨。 中有一樽渌,醉尽天下人。 |
| 地远无迎吏,州城若个边。 宁甘茅屋粥,勿饮石门泉。 旋橐挑诗卷,家书托客船。 安知二千石,不荐议曹贤。 |
| 溪外青山山外村,数间茅屋掩柴门。 青裙灶下偷窥客,白发堂中笑弄孙。 乞火煮茶烧圭锉,隔篱贳酒举匏尊。 梅花不解留人住,山路归来已夕昏。 |
| 故园梅树三年别,长忆看花溪雪晴。 巧出疏篱更萧散,近遭碧水更分明。 扬州何逊足诗兴,茅屋巳公无俗情。 画图忽见转愁绝,遥想月华枝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