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死奸老谀舐牛,非才讵可镇西州。 豺狼逐去群狐惧,鸷鸟虽多一鹗秋。 天下孤寒有生意,诸蕃元师为清修。 太平更有当年事,未可廉织只麽休。 |
| 杖藜随步到琼宫,满目幽奇景莫穷。 山锁九层虽阴远,洞庭五处自相通。 侵云天柱笼朝雾,傍水清阴弄晚风。 可惜春禽啼晓月,又催行李过江东。 |
| 托迹红尘不染尘,径梅溪竹共精神。 字真正逼张居士,禅味曾参印上人。 声色素轻非为老,须眉虽皓却如新。 儿孙须得文章力,富贵丛中一寿椿。 |
| 头风间作已全轻,山雨虽频却快晴。 窗外时时度花片,木梢处处送莺声。 地偏无客谈闲事,麦熟逢人乐太平。 不为衰迟辜节物,一瓯羊骆荐朱樱。 |
| 衢婺徽严水固豪,其如所至与山遭。 当难进处虽回避,到不平时辄怒号。 出峡冲开崖脚阔,迎潮激起浪头高。 乘风终作归墟去,略涌三山驾六鳌。 |
| 重阳却喜无风雨,野菊迎人亦自花。 年去年来秋又老,江南江北鬓将华。 离骚如此那无酒,羁旅虽谙不似家。 但得东篱堪种菊,尽容吾子岸乌纱。 |
| 吾生宜客不宜家,今趁轻舟傍浅沙。 天拥云堆浮玉乳,波摇日影弄金花。 诗中已醉那消酒,饭后虽酲可废茶。 安得长闲棹歌里,清风明月任年华。 |
| 抱玉归来泪满襟,世间何许觅知音。 此生虽有噬脐悔,到死终无尝胆心。 伏枥马思云路远,避钩鱼隐石潭深。 故人若问淞江客,自采芙蓉学楚吟。 |
| 殷勤寄谢湖州牧,五马谁能鬓未斑。 民事虽云急期会,登临要不负溪山。 如公讵免帝城入,有诏不迟旬岁间。 人士端能客张贾,声名自不减苏颜。 |
| 黄菊香留晚节中,回头犹记矢悬蓬。 细看南极寿者相,全与东山老子同。 向日闾里门转人,此时庠序栋方隆。 解衣推食虽私感,普为儒流更祝公。 |
| 襟怀牵牵久沈沦,念子令人白发新。 苏季揣摩虽未试,陈平容貌不长贫。 要须业履能追古,不信儒冠解误身。 早达才名未为贵,王杨卢骆愧前人。 |
| 唱歌须是,玉人檀口,皓齿冰肤。 意传心事,语娇声颤,字如贯珠。 老翁虽是解歌,无奈雪鬓霜须。 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 |
| 书生昧筹算,罕立横草功。 征南日耽经,帷幄明指踪。 胸中有武库,矧与竖儒同。 贤哉秉节度,不制蜀阿童。 沈碑虽好名,要是真英雄。 寥寥万山路,爽气摇松风。 |
| 朋旧多随秋叶风,与君心赏向来同。 十年相忆头先白,万里重分途更穷。 莼菜虽堪夸洛下,酒樽终是忆江东。 自从学道全无梦,直待亲逢紫陌中。 |
| 漓江开遍四时花,游览都忘屐齿赊。 风景虽宜秋向老,关山无奈客思家。 漏传楼上三通鼓,水落滩头几尺沙。 京国未归乡信断,阵鸿何处贴云斜。 |
| 波涛涌处浮双塔,塔影高低树影边。 山下虽无归寺路,门前却有过淮船。 石峰隔水难寻水,井脉通泉易得泉。 闻说老龙归洞口,几回惊起定僧禅。 |
| 从生至老只这汉,历历孤明没形段。 虽无形段却淆讹,要是红炉千万煅。 如今何处是红炉,两浙江南试行看。 空生老矣浑不知,栽松只在寒岩畔。 |
| 台门新漏一声闻,从此朝昏百刻分。 他日郡人思太守,也须谈及叶参军。 风雨虽昏漏不移,百年应未失毫釐。 须知万户千门里,正得人间吉凶时。 |
| 入官当是学优时,政学尤知念昨非。 鬴实剖争真识变,宝刀佩信解知几。 人谋是处虽同好,天于是当然识者希。 易箦遗言无一愧,死能如此庶全归。 |
| 懒踏门前没马尘,适安亭上坐吟身。 殷勤风月一樽酒,斟酌湖山十里春。 柳叶未舒先妩媚。 梅花虽老更精神。 白鸥似会冥搜意,来往忘机欲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