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墙不通问,千里乃寄音。 平生于缔交,淡泊味最深。 吴山青插天,应同碧玉簪。 尚怜风马牛,暌若商与参。 一声南来雁,西风又相寻。 君其念衰朽,余亦怀瑶林。 一廉了官事,吟外时鸣琴。 识量万顷陂,文华宝南金。 向来唐相璟,疑事问崔琳。 诸台贵得贤,而肯舍此琛。 会晤喜有期,宽此离索襟。 |
| 始之有作无人见,及至无为众始知。 但见无为为要道,岂知有作是根基。 |
| 夫孝要道,周训群生。 以纲百行,以通神明。 因子侍师,答问成经。 事亲之实,代为仪刑。 |
| 达命期顺受,务德其勉修。 诚已有要道,兹外非所求。 使君名是庵,可谓善自谋。 端居若无营,志业日以休。 心端物自正,化行速如邮。 野辟岁有获,庭虚讼无留。 民俗兴礼让,闾阎息奸偷。 查以报上恩,可以嗣先猷。 倘异地此道,则为是庵羞。 |
| 建德真乐国,万里渺中州。 除荡俗氛尽,心如九天秋。 满船载明月,乃可与同游。 平生期斯人,共挟风雅輈。 定知诗客来,夜虹贯斗牛。 执斧修月轮,链石补天陬。 破的千古下,乃可泣曹刘。 危柱鸣哀筝,知音初见求。 成功在漏刻,尧舜去共吺。 收此文章戏,往作活国谋。 开纳倾万方,皇极运九畴。 闭奸有要道,新旧随才收。 |
| ...符御极。 恭俭慈仁,已隆燕翼。 励精治具,群工惟辟。 斯皇圣德,以受方国。 躲秉要道,化成斯民。 问寝侍膳,克勤日新。 刑于四海,率土兴仁。 至矣圣孝,悦安严亲。 猾夏余种,久失我重。 稍恢雄略,尽还尊奉。 复修绛 |
| ... 手中期得桂,箭下待穿杨。 騃鹿方随焰,坚冰忽遇阳。 系珠知在体,甘露忝亲尝。 要道传三观,真机得妙常。 |
| ...太皇太后亦兼此二德,故天下思慕,庶几于仁宗也。 )有作犹非圣,无私乃是天。 侍臣谈要道,家法信家传。 (宰相以下,尝于经筵论奏祖宗以来家法十余事,书于记注。 )却狄安诸夏,先王社稷臣。 固应祠百世,何止活千人。 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亲。 万方何以报,得疾为勤民。 |
| ...正不恶,安用薄彼为。 第令牧民心,常如护婴儿。 休息戒扰动,饱暖毋冻饥。 清净乃要道,中庸亦良规。 桐江古佳郡,幽胜公所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