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北桃花渡,楼居半海商。 官河通远浦,津树杂高樯。 旭日江烟暖,东风水草香。 为看风土异,客子又怀乡。 |
| 去年冬至尧母城,城头较射角弓鸣。 今年冬至毗陵馆,冻雨寒云岁华晚。 江南塞北风土殊,何地何年是家居。 愁端岂只如宫线,一日长添千里余。 |
| 荆扬风土暖,大城铁不如。 秦山忽破碎,流落随丘墟。 |
| 才过清如候,凄然感旅怀。 新蛩吟古砌,落叶满前阶。 榴火春仍驻,槐屯午自佳。 凭诗记风土,归以语朋侪。 |
| 鸟啭蜂飞日渐长,旅人情味悔思量。 禅门澹薄无心地,世事生疏欲面墙。 二月云烟迷柳色,九衢风土带花香。 大知高士禁愁寂,试倚阑干莫断肠。 |
| 粤女市无常,所至辄成区。 一日三四迁,处处售虾鱼。 青裙脚不袜,臭味猿与狙。 孰云风土恶,白州生绿珠。 |
| 南方有珍禽,鸣声天下奇。 毛羽黑如漆,两脸凝璚脂。 燕赵佳公子,笼槛以自随。 童子重丁宁,饮食必以时。 将献上林苑,来巢万年枝。 待之岂少恩,不免加絷维。 珊瑚真珊瑚,碎琢良自悲。 中原寒气深,风土非所宜。 |
| 八方异风土,百里殊阴晴。 夷夏殆天设,终古难合并。 权家但好胜,持议乖群情。 孤军病深入,问罪虑无名。 客主既不如,师老功难成。 当恐强弩末,遂令小国轻。 安得长者言,立谈罢交兵。 皇惠均万物,各各遂其生。 ¤ |
| 逢人问行李,几日至东园。 别去将三月,书来得五言。 淮山分限域,风土异寒暄。 四大知安稳,根尘要反源。 |
| 橘柚生南国,幽林日匆蒨。 上有嘉禽鸣,五色被余绚。 彼美发华英,厥包待秋荐。 根本当自持,无为风土变。 |
| 天书万里至,旌旆上江飞。 日向鄱阳近,应看吴岫微。 暮帆何处落,潮水背人归。 风土无劳问,南枝黄叶稀。 |
| 身如五岭炎蒸里,尽似三江高浪中。 谁道醉乡风土好,舟车常願不相通。 |
| 为郎复典郡,锦帐映朱轮。 露冕随龙节,停桡得水人。 早霜芦叶变,寒雨石榴新。 莫怪谙风土,三年作逐臣。 |
| 闽浙风土异,九日未见菊。 丰枝閟秀色。 细蓓凄已绿。 当樽折野蕊,气味亦格触。 讵知三径中,采采不一足。 |
| 人家少能留我屋,客有新浆马有粟。 远行僮仆应苦饥,新妇厨中炊欲熟。 不嫌田家破门户,蚕房新泥无风土。 行人但饮莫畏贫。 明府上来何苦辛。 丁宁回语屋中妻,有客勿令儿夜啼。 双冢直西有县路,我教丁男送君去。 |
| 绿橘生西山,得自髯翁家。 云此接活根,是岁当著花。 俛仰乃十霜,垂蠹纷相遮。 芳意竟寂莫,枯枝谩槎牙。 风土谅非宜,翁言岂予夸。 会令返故山,高深谢污邪。 石液滋旧根,山英擢新葩。 黄团挂霜实,大如崆峒瓜。 当有四老人,来驻七香车。 |
| 轩车此去也逢时,地近湘南颇入诗。 一月计程那是远,中年出守未为迟。 水边花气熏章服,岭上岚光照画旗。 想得化行风土变,州人应为立生祠。 |
| 阖闾风土不禁火,绿水城边碧油舸。 屡逢蹴踘踏花茵,时见秋千乱云朵。 金莲点点步底生,鸳鸯彩彩缠头巘。 越女曾为吴馆娃,周郎只合留江左。 前溪桃树隔垂杨,仿佛红妆隐青琐。 |
| 恨无负郭田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 江上青山横绝壁,云间细路蹑飞蛇。 鸡号黑暗通蛮货,(胡人谓犀为黑暗。 )蜂闹黄连采蜜花。 共怪河南门下客,不应万里向长沙。 (乔受知于吴丞相,而施州风土大类长沙。 ) |
| 无媒嗟失路,有道亦乘流。 客处不堪别,异乡应共愁。 我生早孤贱,沦落居此州。 风土至今忆,山河皆昔游。 一从文章事,两京春复秋。 君去问相识,几人今白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