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偈三十五首》

岩谷相从始晏然,又携瓶锡应时缘。
奉川此去无多远,兴发何妨访戴船。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岩谷之间平静安详的生活,以及携带瓶锡应时缘的闲适心情。作者在离开故乡之后,前往奉川,途中可以乘船访戴,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首句“岩谷相从始晏然”,描述了作者与岩谷相伴的生活,平静而安详。这里的“相从”指的是与岩谷相伴,而“始晏然”则表达了作者初到此地时的欣喜之情。 “又携瓶锡应时缘”,表达了作者携带瓶锡,应时而往,表现出作者的闲适心情。这里的“瓶锡”是佛教用语,指的是携带水瓶和锡杖,象征着修行者的生活态度。 “奉川此去无多远”,表达了作者对奉川的向往之情,表示距离并不遥远。这句诗与前两句形成对比,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闲适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兴发何妨访戴船”,这句诗则表达了作者兴发前往奉川的愿望,乘船访戴,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里的“访戴”是古代典故,指的是晋代的王徽之曾乘舟夜行,突然天降大雨,船夫请他换船以避雨,他却问:“君何为者邪?”随即让船继续前行。这里的“访戴船”则表示作者乘船前往奉川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岩谷之间的平静生活、携带瓶锡的闲适心情、对奉川的向往以及乘船访戴的愿望,表达了作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同时,这首诗也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之情。
创作背景
《偈三十五首》是宋朝诗人释祖珍所作的一组诗歌。这组诗歌的创作背景与佛教文化和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释祖珍作为一名佛教僧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修行体验和感悟。这些诗歌可能源于他对佛法教义的理解、修行的体悟、以及与僧侣间的交流等。 在宋代,佛教文化盛行,许多僧侣都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修行心得和体悟。这些诗歌既具有文学价值,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释祖珍的《偈三十五首》可以说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要深入了解《偈三十五首》的创作背景,还可以研究释祖珍的生平、修行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等。
诗词关键字: 应时
相关诗词
  • 1
    [宋]
    一二三,四五六,碧眼胡僧数不足。
    泥牛入海过新罗,木马追风到天竺。
    天竺茫茫何处寻,补陀岩上问观音。
    普贤拍手呵呵笑,归去来兮秋水深。
  • 2
    [宋]
    观身实相,观佛亦然。
    这里见得,黄面瞿昙。
    隐身无地,其或渺漫。
    不分照雇,眉毛鼻孔。
  • 3
    [宋]
    欲渡巨少,必假方舟。
    橹棹俱全,风帆两便。
    夜观星月,昼视云山。
    万里之遥,一瞬可到。
    人心尽畏波涛险,未必被涛险似心。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