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苕之华》

苕之华,芸其黄矣。
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
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
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作品赏析
全诗三章,前两章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说苕华盛开,一片黄色,叶子青青,沃若葱茏。这两句诗人以所见苕的花、叶起兴,苕叶青花黄,充满生机,而荒年的人民呢,却难以为生。诗人由联想导入感慨,两章诗的结尾两句即是所感。诗人痛心身处荒年,人们在饥饿中挣扎,九死一生,难有活路,反不如苕一类植物,活得自在,生命旺盛。为此,他心里忧伤不已,竟至于觉得最大的遗憾就是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天地之下,本以人为贵,今反而羡慕无知觉的植物,乃至说出“不如无生”的话,实在悲哉痛哉,愤极恨极。
前两章尽管诗人感情激切,难以压抑的忧愤,几如烈火喷射而出,但是这一忧愤产生的原因,还是隐含在比兴之中,到第三章才加以揭示。“牂羊”两句确如清方玉润所说“造语甚奇”(《诗经原始》)。正因为“奇”,所以旧说纷纭,多不得要领。其实这是诗人诉说忧愤的原因,意思是说:荒年无物可食,宰母羊吧,可是它瘦弱得只剩下一个大头;打鱼吧,水中捕鱼的竹器中只有星光不见鱼。最后两句“人可以食,鲜可以饱”是最沉痛的呼号,人吃人,同类相残,本已惨绝人寰,可是此诗却说,即使人可以吃,而剩下的人已经很少了,而且还可以想见,吃草的羊都已瘦得无肉可吃,何况饥饿已久的人呢。不消说个个枯瘦如柴,就是把这为数不多的人全吃了,也难以饱肚子的。说得何等毛骨悚然,把惨景更推进了一步,较之唐人所写的“足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白居易《轻肥》)的诗句更加怵目惊心,不忍卒读。对于这两句话王照圆还特地记下她闻见的一段事实,加以印证,其文说:“东省乙巳、丙午三四年,数百里赤地不毛,人皆相食。鬻男卖女者,廉其价不得售,率枕藉而死。目所亲睹,读此诗为之太息弥日。”并自注云:“巳、午间,山左人相食。默人与其兄鹤岚先生谈诗及此篇,乃曰:‘人可以食’,食人也;‘鲜可以饱’,人瘦也。此言绝痛,附记于此。”可见,此诗所反映的周代残酷的社会现实与人民苦难,在长期封建社会里是具有普遍性的,这充分显示了《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力量。
上一首
《荡》
下一首
《蓼莪》
诗词关键字: 可以 不如
相关诗词
  • 1
    [先秦]
    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
    命乎命乎。
    逢天时而生。
    曾无我赢。
  • 2
    [宋]
    西北有高楼,缥缈齐紫清。
    周栏十二折,飞鸾结丹楹。
    上有弦歌女,充耳以黄瑛。
    当窗弄白日,颜若苕之荣。
    阳阿奋哀响,梁欐有遗声。
    不惜厉清商,零霜飞园英。
    谁为听之者,皎皎自知明。
    幸承遗褋眷,同车以遐征。
  • 3
    [宋]
    自我识松涧,于今二十年。
    譬彼鸿与虬,薄霄而栖川。
    忆昔初见时,予客刘养源。
    邂逅一相遇,松涧称其贤。
    蹇予久骚屑,养源亦萧然。
    携家辇毂下,炊玉斗万钱。
    贷粟监河侯,盖为生事牵。
    访予苕之滨,欲学东方先。
    率然集吴地,求汲松涧泉。
    予谓子往矣,辙鳞今复鲜。
    杜陵送李君,南入黔中天。
    应为汧公醉,剩操云峤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