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大梁老人行》 何当偏师缚颉利,一驴驮载送都市。

何当偏师缚颉利,一驴驮载送都市。

意思:为什么当一支军队捆绑颉利,一头驴子驮载送市。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大梁老人行》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大梁宫中设毡屋、大梁少年为题材,通过描绘大梁少年与乌虖国君之间的仇恨,表达了对唐朝与突厥关系的忧虑和对二帝蒙尘的悲愤。 首句“大梁宫中设毡屋,大梁少年胡结束”描绘了场景和人物,大梁宫中设毡屋,大梁少年穿着胡人的服饰,为接下来的故事铺垫了背景和人物形象。 “少年嘻笑老人悲,尚记二帝蒙尘时。”这句诗通过少年和老人的对比,表达了二帝蒙尘的悲愤和痛苦,同时也揭示了二帝蒙尘的历史背景。 “乌虖国君之雠通百世,无人按剑决大议。”这句诗描绘了乌虖国君与唐朝之间的仇恨,这种仇恨已经延续了百世,但没有人敢于站出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反映了唐朝在处理突厥问题上的无奈和无力。 “何当偏师缚颉利,一驴驮载送都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颉利的愤怒和对唐朝胜利的期待。诗人希望唐朝能够派遣偏师擒获颉利,并将其押送到都市接受审判。这反映了诗人对唐朝胜利的渴望和对突厥问题的关注。 整首诗通过描绘场景、人物和情感,表达了对唐朝与突厥关系的忧虑和对二帝蒙尘的悲愤。诗人通过描绘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展现了唐朝在处理突厥问题上的无奈和无力,同时也表达了对唐朝胜利的期待和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和历史反思意味,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大梁宫中设毡屋,大梁少年胡结束。
少年嘻笑老人悲,尚记二帝蒙尘时。
乌虖国君之雠通百世,无人按剑决大议。
何当偏师缚颉利,一驴驮载送都市。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偏师

    读音:piān shī

    繁体字:偏師

    英语:auxiliary force

    意思:(偏师,偏师)

     1.指主力军以外的部分军队。
      ▶《左传•宣公十二年》:“韩献子谓桓子曰:‘

  • 都市

    读音:dū shì

    繁体字:都市

    短语:城池 垣 都 市 城

    英语:metropolis

    意思:
     1.都城中的集市。
      ▶《汉书•王嘉传》:“丞相幸得

  • 何当

    读音:hé dāng

    繁体字:何噹

    意思:(何当,何当)

     1.犹何日,何时。
      ▶《玉臺新咏•古绝句一》:“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

  • 载送

    读音:zǎi sòng

    繁体字:載送

    意思:(载送,载送)
    以车运送。
      ▶《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皆承讽旨傅致其事,乃载送暴室。”

    解释:1.以车运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