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大梁老人行》

大梁宫中设毡屋,大梁少年胡结束。
少年嘻笑老人悲,尚记二帝蒙尘时。
乌虖国君之雠通百世,无人按剑决大议。
何当偏师缚颉利,一驴驮载送都市。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大梁宫中设毡屋、大梁少年为题材,通过描绘大梁少年与乌虖国君之间的仇恨,表达了对唐朝与突厥关系的忧虑和对二帝蒙尘的悲愤。 首句“大梁宫中设毡屋,大梁少年胡结束”描绘了场景和人物,大梁宫中设毡屋,大梁少年穿着胡人的服饰,为接下来的故事铺垫了背景和人物形象。 “少年嘻笑老人悲,尚记二帝蒙尘时。”这句诗通过少年和老人的对比,表达了二帝蒙尘的悲愤和痛苦,同时也揭示了二帝蒙尘的历史背景。 “乌虖国君之雠通百世,无人按剑决大议。”这句诗描绘了乌虖国君与唐朝之间的仇恨,这种仇恨已经延续了百世,但没有人敢于站出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反映了唐朝在处理突厥问题上的无奈和无力。 “何当偏师缚颉利,一驴驮载送都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颉利的愤怒和对唐朝胜利的期待。诗人希望唐朝能够派遣偏师擒获颉利,并将其押送到都市接受审判。这反映了诗人对唐朝胜利的渴望和对突厥问题的关注。 整首诗通过描绘场景、人物和情感,表达了对唐朝与突厥关系的忧虑和对二帝蒙尘的悲愤。诗人通过描绘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展现了唐朝在处理突厥问题上的无奈和无力,同时也表达了对唐朝胜利的期待和对和平的渴望。这首诗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和历史反思意味,值得一读。
下一首
《返照》
诗词关键字: 大梁 偏师 少年
相关诗词
  • 1
    [唐]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 2
    [清]
    长看白日下芜城,又见孤云海上生。
    感慨河山追失计,艰难戎马发深情。
    埋轮拗镞周千亩,蔓草枯杨汉二京。
    今日大梁非旧国,夷门愁杀老侯嬴。
  • 3
    [南北朝]
    自昔殷代。
    哲王迭有。
    降及周成。
    惟器是守。
    上天乃眷。
    大梁既受。
    灼灼重明。
    仰承元首。
    体干作贰。
    命服斯九。
    置保置师。
    居前居后。
    前星比耀。
    克隆万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