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漫兴二首》 送老虚无寂寞滨,圣朝乃复记遗民。

送老虚无寂寞滨,圣朝乃复记遗民。

意思:送老人虚无寂寞边,朝廷于是又记遗民。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漫兴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诗人通过送别友人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送老虚无寂寞滨,圣朝乃复记遗民。”诗人以一种深深的哀愁和感慨,表达了对友人即将离开这个冷清世界的无奈和悲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朝廷能够再次记起遗民的欣慰。这一句中,“老虚无寂寞滨”象征着友人即将离开这个冷清的世界,“圣朝乃复记遗民”则表达了朝廷对遗民的重视和关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朝廷的期待和希望。 颔联“□摛温洛荥河笔,藻饰寒灰槁木身。”这一句中,“温洛荥河笔”象征着文人的笔墨,“藻饰寒灰槁木身”则表达了友人离开这个世界后,自己的内心感受。这一句充满了诗人的哀思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 颈联“虽拜老龙呼学士,肯教夜鹤怨山人。”这一句中,“老龙”和“夜鹤”分别象征着朝廷和诗人自己,“呼学士”和“怨山人”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朝廷的期待。这一句充满了诗人的热情和期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 尾联“它时题向征西墓,道是先皇献纳臣。”这一句中,“征西”指的是友人曾经任职的地方,而“先皇献纳臣”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意和对朝廷的忠诚。这一句充满了诗人的敬意和忠诚,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整首诗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友人的送别和对时局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期待和对未来的信心。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对朝廷的忠诚,同时也充满了对时局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送老虚无寂寞滨,圣朝乃复记遗民。
摛温洛荥河笔,藻饰寒灰槁木身。
虽拜老龙呼学士,肯教夜鹤怨山人。
它时题向征西墓,道是先皇献纳臣。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圣朝

    读音:shèng cháo

    繁体字:聖朝

    意思:(圣朝,圣朝)
    封建时代尊称本朝。亦作为皇帝的代称。
      ▶《汉书•两龚传》:“圣朝未尝忘君,制作未定,待君为政,思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
      ▶晋·李密《陈情

  • 遗民

    读音:yí mín

    繁体字:遺民

    英语:adherents of a former dynasty

    意思:(遗民,遗民)

     1.亡国之民;前朝留下的老百姓。
      ▶《左传•哀公四

  • 虚无

    读音:xū wú

    繁体字:虛無

    短语:抽象 纸上谈兵 迂阔 空洞 悬空 泛 空洞无物 肤浅 架空 虚幻 空虚 言之无物 空空如也 虚无缥缈 无意义 华而不实

    英语:nihility

  • 送老

    引用解释

    1.养老;怡老。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十四:“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唐 李商隐 《杜工部蜀中离席》诗:“美酒 成都 堪送老,当罏仍是 卓文君 。” 宋 苏轼 《送王敏仲北使》诗:“吾生如寄耳,送老天一方。”

    2.犹送终。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四折:“一齐的去那 皖子城 中送老。”《西游记》第三二回:“把白

  • 寂寞

    读音:jì mò

    繁体字:寂寞

    短语:寂 众叛亲离 落寞

    英语:lonesome

    意思:
     1.空虚无物。
      ▶《吕氏春秋•审分》:“是故于全乎去能,于假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