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感怀》 掩耳恶闻宫妾语,低颜须向路人羞。

掩耳恶闻宫妾语,低颜须向路人羞。

意思:掩耳厌恶听到宫女话,低额须向过路的人感到羞耻。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感怀》

全文赏析

这首诗《石径松轩亦自由,谩随浮世逐飘流。驽骀路结前程恨,蟋蟀床生半夜秋。掩耳恶闻宫妾语,低颜须向路人羞。虽教小事相催逼,未到青云拟白头》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联“石径松轩亦自由,谩随浮世逐飘流。”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他认识到人生的道路是自由的,但人们却常常被世俗的浮名所牵绊,随波逐流。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也透露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颔联“驽骀路结前程恨,蟋蟀床生半夜秋。”驽骀和蟋蟀都是比喻人生的困境和挫折,而“路结前程恨”和“床生半夜秋”则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悲观和无奈。 颈联“掩耳恶闻宫妾语,低颜须向路人羞。”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恶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他不再被外界的声音所干扰,而是选择了向路人展示自己的羞愧和尊严。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和对自由的追求。 尾联“虽教小事相催逼,未到青云拟白头。”最后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自己未来的担忧。尽管生活中有许多琐事在催逼着他,但他仍然担心自己会在未达到理想的高度时就白了头。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人生的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由的追求。他认识到人生的困境和挫折,但他仍然选择面对现实,追求自我价值。这首诗也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追求自我价值,不被世俗所牵绊。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石径松轩亦自由,谩随浮世逐飘流。
驽骀路结前程恨,蟋蟀床生半夜秋。
掩耳恶闻宫妾语,低颜须向路人羞。
虽教小事相催逼,未到青云拟白头。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路人

    读音:lù rén

    繁体字:路人

    短语:生人 外人 闲人 局外人 陌路 异己 旁观者 陌生人

    英语:passerby

    意思:I

     1.指路上的行人

  • 掩耳

    读音:yǎn ěr

    繁体字:掩耳

    英语:covering ears

    意思:
     1.捂住耳朵不听。
      ▶《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荀跞掩耳而走。”
      ▶汉·荀悦《汉纪•昭帝纪》:

  • 宫妾

    引用解释

    宫女。《史记·卫康叔世家》:“ 献公 十三年,公令 师曹 教宫妾鼓琴。” 汉 蔡邕 《和熹邓后谥议》:“罢出宫妾,免遣宗室。” 唐 韩愈 《讳辩》:“惟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諭’及‘机’,以为触犯。”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上:“﹝小人﹞以其身深结於宦寺宫妾之间,而显然与士大夫为敌。”

    读音:gōng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