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博望侯墓》 争残四夷国,只在一枝筇。

争残四夷国,只在一枝筇。

意思:争残四夷国,只在一根拐杖。

出自作者[宋]张俞的《博望侯墓》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国家战争和和平的哲理。通过对“九译使车通,君王悦战锋”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国家对外战争的重要性,以及君王的决策对于战争胜利的影响。接着,诗人通过“争残四夷国,只在一枝筇”的比喻,阐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短暂性,以及和平的可贵和持久性。 首先,“九译使车通,君王悦战锋”这句诗描绘了战争的必要性。九译使车通,是指通过多次翻译和沟通,使外国的使节或使者能够到达朝廷,表达了国家对外交往的重要性。而君王悦战锋,则表达了君王对于战争的热情和决心,这是国家能够对外扩张和发展的关键。这两句诗强调了战争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以及君王的决策对于战争胜利的影响。 然后,“争残四夷国,只在一枝筇”这句诗则是对战争的残酷性和短暂性的描绘。争残四夷国,表达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四夷国是指周边的一些国家或地区。只在一枝筇,则表达了战争的短暂性,就像一个人拿着一根竹竿一样短暂,暗示了和平的可贵和持久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和和平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发展和和平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让读者深刻理解了战争和和平的重要性,以及和平的可贵和持久性。这首诗不仅具有哲理意义,也具有文学价值,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九译使车通,君王悦战锋。
争残四夷国,只在一枝筇。
作者介绍
张俞(《宋史》作张愈),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字少愚,又字才叔,号白云先生,益州郫(今四川成都郫都区)人,祖籍河东(今山西)。屡举不第,因荐除秘书省校书郎,愿以授父而自隐于家。文彦博治蜀,为筑室青城山白云溪。著有《白云集》,已佚。

关键词解释

  • 四夷

    读音:sì yí

    繁体字:四夷

    意思:
     1.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
      ▶《书•毕命》:“四夷左衽,罔不咸赖。”
      ▶孔传:“言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被髮左衽之人,无不皆恃赖三君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