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赋得枕上闻雁》 远违沙漠雪,不下汶阳田。

远违沙漠雪,不下汶阳田。

意思:远离开沙漠雪,不下汶阳田。

出自作者[宋]贺铸的《赋得枕上闻雁》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寂、悲凉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在寒冷的夜晚独自漂泊在外,对远方的家乡满怀思念之情。 首联“朔吹飘惊雁,寒声彻枕前”通过描绘北风呼啸,惊飞大雁的场景,以及寒冷的声响穿透枕前的描绘,为整首诗奠定了凄凉的基调,也展现了诗人独自在外的孤独和寒冷。 颔联“远违沙漠雪,不下汶阳田”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远离家乡,身处寒冷沙漠,而家乡的汶阳田却在温暖之中,对比强烈,更能体现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颈联“客梦悲中夜,归期隔故年”通过在半夜梦中悲伤,归期却遥遥无期的描绘,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悲伤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尾联“莓苔与菰米,何处是湘天”通过对莓苔和菰米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孤寂的氛围,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家乡湘天的思念。 整首诗以凄凉、孤寂的氛围贯穿始终,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无奈。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朔吹飘惊雁,寒声彻枕前。
远违沙漠雪,不下汶阳田。
客梦悲中夜,归期隔故年。
莓苔与菰米,何处是湘天。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出生于卫州共城县(今河南辉县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关键词解释

  • 汶阳田

    引用解释

    1. 春秋 时期 鲁国 属地。在今 山东省 泰安市 西南一带。因在 汶水 之北,故名。地近 齐国 ,数为 齐 所侵夺,是 齐 鲁 两诸侯国多次发生纠纷的地方。《春秋·成公二年》:“庚寅, 卫侯 速 卒,取 汶阳 田。” 杜预 注:“ 晋 使 齐 还 鲁 。” 清 钱谦益 《费县道中》诗之一:“驱车入 鲁 弔遗黎,宗国相传事可悲……唯有

  • 沙漠

    读音:shā mò

    繁体字:沙漠

    英语:desert

    意思:亦作“沙幕”。
     指地面完全为沙所覆盖,干旱缺水,植物稀少的地区。
      ▶三国·魏·阮籍《为郑沖劝晋王笺》:“前者明公西征灵州,

  • 不下

    (1).不少于。 汉 晁错 《论贵粟疏》:“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自用兵已来,已经二年,前后所奏杀获,计不下一二万人。” 杨朔 《乱人坑》:“八年来,单单这个乱人坑埋的死人不下六千。”
    (2).不亚于;不次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释道·萨王二真君之始》:“此二宫者,俱在京师兑隅,雄丽轩敞,不下宫掖。” 刘光弟 《美酒行》:“云今东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