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风入松·松风掩昼隐深清》 颇笑山中散木,翻怜爨下劳薪。

颇笑山中散木,翻怜爨下劳薪。

意思:多笑着山里散木,翻可怜爨下饭菜。

出自作者[宋]张炎的《风入松·松风掩昼隐深清》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松、风、水、琴等自然元素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赏析这首诗: 1. 诗的开头:“松风掩昼隐深清。流水自泠泠。”这两句诗以松风和流水为引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松风轻轻掩映,白天也变得隐秘而深沉,流水则自顾自地泠泠作响,表现出一种自然的美和静谧。 2. “一从柯烂归来后,爱弦声、不爱枰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活的喜爱。他不再关注世俗的喧嚣和争斗,而是更喜欢自然的声音,如琴弦的声音。 3. “颇笑山中散木,翻怜爨下劳薪。”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将山中随处可见的柴木与自己屋中的柴薪相比较,表达了对自然、朴素生活的赞美。 4. “透云远响正丁丁。孤凤划然鸣。”这里再次强调了琴声的清脆和深远,如同孤凤的鸣叫穿透云层。 5. “回首更无寻处,一江风雨潮生。”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眷恋和无法割舍的情感。回首望去,江水在风雨中涌动,仿佛是自然的呼唤,让人无法抗拒。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松风、流水、琴声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朴素、自然、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对世俗纷争的淡然和超脱,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和从容。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松风掩昼隐深清。
流水自泠泠。
一从柯烂归来后,爱弦声、不爱枰声。
颇笑山中散木,翻怜爨下劳薪。
透云远响正丁丁。
孤凤划然鸣。
疑行岭上千秋雪,语高寒、相应何人。
回首更无寻处,一江风雨潮生。
作者介绍
张炎(1248-约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

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

关键词解释

  • 散木

    读音:sàn mù

    繁体字:散木

    意思:原指因无用而享天年的树木。后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养性、不为世用之人。
      ▶《庄子•人间世》:“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则速腐,以

  • 爨下

    读音:cuàn xià

    繁体字:爨下

    意思:
     1.灶下。
      ▶元·马祖常《移海》诗之二:“始逃爨下厄,复脱燎原焚。”
     
     2.指厨房。
      ▶清·周亮工《书影》卷五:“小人即除马通,妇括爨

  • 劳薪

    读音:láo xīn

    繁体字:勞薪

    意思:(劳薪,劳薪)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按,旧时木轮车的车脚吃力最大,使用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