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鼓却微寒,犹是芳菲时节。
意思:箫鼓退却微寒,就像是芳菲时节。
出自作者[宋]舒亶的《好事近·箫鼓却微寒》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夜晚的诗,诗中描绘了箫鼓声中微寒的夜晚,芳菲时节的美好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深深喜爱和赞美。
首句“箫鼓却微寒,犹是芳菲时节。”描绘了夜晚的微寒和春天的芳菲气息。箫鼓声是春天的象征,它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带来了微寒的感觉,这微寒让人感到春天的清新和凉爽。而“犹是芳菲时节”则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特点。
“分付塞鸿归後,剩一钩寒月。”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亮被描绘成一钩寒月,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与前面的箫鼓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春天夜晚的独特感受。
“双垂锦幄谢残枝,馀香恋衣结。”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残枝上垂下的锦幄,似乎还保留着前一晚的余香,这余香似乎与衣裳紧紧相连,不愿离去。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春天夜晚的细腻感受和深情赞美。
最后,“又被鸟声呼醒,似征鞍催发。”这句诗描绘了诗人被鸟声唤醒的情景,似乎预示着即将出发的征途。这句诗与前面的春天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留恋和对即将到来的征途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深深喜爱和赞美。诗人通过对春天夜晚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征途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相关句子
- 那能时节更芳菲。-- 出自《浣溪沙》作者:[近代]况周颐
- 芳菲时节,花太枝折。-- 出自《伤春曲》作者:[宋]盈盈
- 时节相会聚,燕笑芳菲菲。-- 出自《送道士十二侄归金观》作者:[宋]陈著
- 时节伤蟪蛄,芳菲忌氵睿菙。-- 出自《兵后余不亭重送卢孟明游江西》作者:[唐]皎然
- 尽日芳菲园,不见芳菲好。-- 出自《闲步过芳菲园》作者:[宋]陈尧佐
- 南也芳菲。-- 出自《一翦梅·东风吹醒老梅枝》作者:[元]谢应芳
- 北也芳菲。-- 出自《一翦梅·东风吹醒老梅枝》作者:[元]谢应芳
- 桃也芳菲。-- 出自《一翦梅·一天和气盎春晖》作者:[元]谢应芳
- 李也芳菲。-- 出自《一翦梅·一天和气盎春晖》作者:[元]谢应芳
- 桃也芳菲。-- 出自《一翦梅·一天和气盎春晖》作者:[元]谢应芳
- 李也芳菲。-- 出自《一翦梅·一天和气盎春晖》作者:[元]谢应芳
- 误芳菲。-- 出自《春从天上来 次南金早春韵》作者:[元]邵亨贞
- 芳菲春二月。-- 出自《瑞鹤仙·芳菲春二月》作者:[宋]王迈
- 匆匆换时节。-- 出自《兰陵王 春日寄钱塘诸友》作者:[元]邵亨贞
- 恁时节。-- 出自《霜天晓角·暮天云阔》作者:[宋]张辑
- 时节又黄昏。-- 出自《菩萨蛮·翠楼十二阑干曲》作者:[宋]卢祖皋
- 好时节。-- 出自《中秋月》作者:[明]徐有贞
-
时节。-- 出自《霓裳中序第一·江郊雨正歇》作者:[宋]胡翼龙
- 从心时节。-- 出自《暗香·停云望极》作者:[宋]彭子翔
- 去年时节。-- 出自《点绛唇·明日征鞭》作者:[宋]晏几道
- 个时节。-- 出自《江神子·林泉养素拙》作者:[宋]无名氏
- 小院黄昏时节。-- 出自《西地锦·岭上初消残雪》作者:[宋]无名氏
- 时节渐阑珊。-- 出自《朝中措·败荷枯苇夕阳天》作者:[宋]李之仪
- 汾阴箫鼓。-- 出自《青玉案 送温叔刚之解州军司幕官》作者:[元]王沂
- 箫鼓仍存。-- 出自《浪淘沙·雁塞说并门》作者:[宋]裴湘
- 箫鼓休。-- 出自《长相思·沙棠舟》作者:[宋]周邦彦
- 箫鼓沸。-- 出自《千秋岁·燕前莺底》作者:[宋]陈著
- 沸天箫鼓。-- 出自《点绛唇·千里欢谣》作者:[宋]史浩
- 雨晴箫鼓。-- 出自《清平乐 贺雨》作者:[元]刘因
-
停箫鼓。-- 出自《点绛唇·五马归来》作者:[宋]郭应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