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行者妙晓求颂》 自是出家无眼目,只言苦行落空虚。

自是出家无眼目,只言苦行落空虚。

意思:从此离开家没有眼睛,只说苦修落空虚。

出自作者[宋]释印肃的《行者妙晓求颂》

全文赏析

这首诗《头头相应人希会,物物皆真体不殊》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以自然万物为对象,探讨了人生的真谛和智慧。 首先,诗中提到了“头头相应人希会,物物皆真体不殊”,这是对世间万物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深刻洞察。这里的“头头相应”可以理解为每一个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而“物物皆真体不殊”则表达了每个事物都是真实存在的,它们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这种思想强调了尊重和欣赏每一个事物的独特性,同时也提醒我们要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和世界。 接着,“但办肯心终不赚,情忘想尽入无余”这两句诗表达了只要肯用心去追求真理,就能获得真正的智慧和利益。这里的“情忘想尽”可以理解为放下世俗的欲望和杂念,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清净。而“入无余”则是指达到一种超越世俗、超越自我的境界,进入一种无欲无求、无我无他的状态。这种思想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净,追求真正的智慧和真理。 然后,“自是出家无眼目,只言苦行落空虚”这两句诗则是对出家人的生活方式的思考。出家人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清净,他们舍弃了世俗的欲望和杂念,追求的是一种超越物质、超越自我的境界。然而,如果只是苦行而没有真正的智慧和内心的平静,那么这种苦行就变成了空虚的行为。因此,这里的“自是出家无眼目”提醒我们要有真正的智慧和内心的平静,才能成为真正的出家人。 最后,“甘贽在俗犹通理,妙晓无求自得珠”这两句诗则是对世俗生活的思考。即使在世俗生活中,也有着通用的道理和智慧。只要我们能够领悟到这些道理和智慧,就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清净,达到一种超越物质、超越自我的境界。这里的“妙晓无求自得珠”表达了只有通过领悟和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和利益。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出家人的思考和感悟,强调了内心的平静和清净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有真正的智慧和内心的平静才能获得真正的利益。这首诗的哲理深刻,富有启示性,值得人们深思和学习。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头头相应人希会,物物皆真体不殊。
但办肯心终不赚,情忘想尽入无余。
自是出家无眼目,只言苦行落空虚。
甘贽在俗犹通理,妙晓无求自得珠。

关键词解释

  • 眼目

    引用解释

    1.眼睛。《后汉书·袁敞传》:“识其状貌,伤其眼目。”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自后所患眼目,不曾再发疼痛。”《儒林外史》第二九回:“琉璃塔金碧辉煌,照人眼目。” 冰心 《往事(二)》一:“图画的色彩也加倍鲜明,动摇了我们的心灵与眼目。”

    2.眼力;见识。 宋高宗 《翰墨志》:“况流传歷代之久,贋本杂出,固不

  • 苦行

    读音:kǔ xíng

    繁体字:苦行

    英语:penitentially

    意思:
     1.宗教徒指受冻、挨饿、拔髮、裸形、炙肤等刻苦自己身心的行为。谓行之可求得解脱。
      ▶《百喻经•煮黑石蜜浆

  • 出家

    读音:chū jiā

    繁体字:出家

    英语:pravrajana; cloister

    意思:
     1.离开家庭。
      ▶汉·王符《潜夫论•赞学》:“是故无董·景之才、倪·匡之志,而欲强捐身出家

  • 自是

    读音:zì shì

    繁体字:自是

    英语:naturally; of course

    意思:
     1.自以为是。
      ▶《老子》:“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吕氏春秋•察今》:

  • 空虚

    读音:kōng xū

    繁体字:空虛

    短语:抽象 迂阔 纸上谈兵 架空 言之无物 空虚 悬空 空空如也 虚无 虚无缥缈 无意义 华而不实 泛 肤浅 空洞无物

    英语:emptiness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