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公辟会蓬莱阁》 非是登高能赋客,可怜猿鹤自相容。

非是登高能赋客,可怜猿鹤自相容。

意思:这是登高能赋客,可怜猿鹤自相容。

出自作者[宋]秦观的《次韵公辟会蓬莱阁》

全文赏析

这首诗《林声摵摵动秋风,共蹑丹梯上卧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登高感受的诗,通过对林声、秋风、丹梯、卧龙、西陵、南镇、碧落、青冥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出诗人的心境和对自然的赞美。 首联“林声摵摵动秋风,共蹑丹梯上卧龙。”诗人借助秋风和丹梯,引导读者进入一个神秘而富有生气的世界。秋风起,林声簌簌,仿佛是自然的呼吸,又像是秋天的旋律。诗人攀登着丹梯,仿佛是与卧龙一同升天。这里的“丹梯”象征着诗人对高处的向往,“卧龙”则寓含着深邃的意义,引人深思。 颔联“路隔西陵三两水,门临南镇一千峰。”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登高的环境,道路隔开了西陵,水流潺潺。门庭临南镇,千峰竞秀。这里的环境既富有自然的美感,又充满了神秘的气息。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象,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颈联“湖吞碧落诗争发,塔涌青冥画几重。”诗人将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湖水吞吐着碧空,诗人的灵感也随之喷薄而出。塔影在青空中涌起,如画如梦。这里诗人将自然的美与文学的美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尾联“非是登高能赋客,可怜猿鹤自相容。”诗人以一种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并非登高能赋的诗人,但猿鹤都能自在地生活在这里,可见这里的环境之优美。这里诗人以猿鹤自比,表达了对环境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登高感受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环境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林声摵摵动秋风,共蹑丹梯上卧龙。
路隔西陵三两水,门临南镇一千峰。
湖吞碧落诗争发,塔涌青冥画几重。
非是登高能赋客,可怜猿鹤自相容。
作者介绍 秦观简介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苏高邮人(现高邮市三垛镇武宁秦家垛),字少游,一字太虚。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关键词解释

  • 登高

    读音:dēng gāo

    繁体字:登高

    短语:

    英语:uphill

    意思:
     1.升至高处。
      ▶《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相容

    读音:xiāng róng

    繁体字:相容

    英语:interconsistency

    意思:同时并存;互相包容。
      ▶《韩非子•五蠹》:“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
      ▶《史记•淮南衡山列

  • 可怜

    读音:kě lián

    繁体字:可憐

    短语:怜 惜 体恤 怜惜 悯 不忍 同病相怜

    英语:pitiful

    意思:(可怜,可怜)

     1.值得怜悯。

  • 非是

    引用解释

    1.谓不正当的事。《管子·明法解》:“国无明法,则百姓轻为非是。”

    2.以非为是。《荀子·修身》:“非是是非谓之愚。” 杨倞 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则谓之愚。”

    3.不正常,意外。

    4.不当;有过错。《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臣前奏请葬 丁姬 復故,非是。”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