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改诗》 送老聊题颂,逢辰曾和柏梁诗。

送老聊题颂,逢辰曾和柏梁诗。

意思:把老子写颂,逢辰曾经和柏梁诗。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改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晚岁吟》,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在晚年仍然坚持创作的心境。 首联“推敲觅句浑如故,卧起诗人始觉衰”,表达了作者虽然年老,但仍然像年轻时那样热爱诗歌,追求推敲觅句,这种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是如此的深沉和执着,即使身体衰弱,也难以抵挡。 颔联“送老聊题□□颂,逢辰曾和柏梁诗。”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是他面对衰老和死亡的一种方式。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参与国家大事的渴望,这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抱负。 颈联“今无鲍叔谁知我,后有扬雄必好之。”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他希望有鲍叔这样的知音能够理解他,同时也期待有扬雄这样的后辈能够继承和发展诗歌艺术。 尾联“丛藁麻搽鸦蚓黑,匹如墨蜡打残碑。”描述了作者晚年生活的场景,他用麻藁当纸,用墨蜡笔进行创作,这种简陋的条件并没有影响他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晚年仍然坚持创作的心境,他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是如此的深沉和执着,即使面对衰老和死亡,也难以抵挡。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对社会和国家大事的关心,以及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这些情感和态度都深深地打动着读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推敲觅句浑如故,卧起诗人始觉衰。
送老聊题颂,逢辰曾和柏梁诗。
今无鲍叔谁知我,后有扬雄必好之。
丛藁麻搽鸦蚓黑,匹如墨蜡打残碑。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逢辰

    读音:féng chén

    繁体字:逢辰

    意思:谓遇到好时机。
      ▶唐·顾升《瘗琴赋》:“生不逢辰兮,人物弃捐;音徽不远兮,南山之巅。”
      ▶宋·陈师道《九日寄秦观》诗:“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 柏梁

    读音:bǎi liáng

    繁体字:柏梁

    意思:
     1.指柏梁台。
      ▶《史记•孝武本纪》:“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僊人掌之属矣。”
      ▶南朝·梁·江淹《倡妇自悲赋》:“去柏梁以掩袂,出桂苑而敛眉。”

  • 送老

    引用解释

    1.养老;怡老。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十四:“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 唐 李商隐 《杜工部蜀中离席》诗:“美酒 成都 堪送老,当罏仍是 卓文君 。” 宋 苏轼 《送王敏仲北使》诗:“吾生如寄耳,送老天一方。”

    2.犹送终。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四折:“一齐的去那 皖子城 中送老。”《西游记》第三二回:“把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