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食屡经祇树下,降龙因落沪川边。
意思:经过多次只树下乞讨,降龙因落沪川边。
出自作者[明]九皋声公的《次韵开元石钵》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佛教教义的赞美诗,通过对佛手、祇树、降龙、沪川、寒竹、卓锡泉等佛教象征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法无边、神力护持的敬仰之情。
首句“磨砻圭角象天圆,佛手亲持不计年”,佛手如同精心打磨的圭角,象征着佛法的精深和广大,佛手轻轻一握,便能持守无量岁月,表达了对佛法的无尽敬仰和赞美。
“乞食屡经祇树下,降龙因落沪川边”,描述了佛教中的苦行僧,他们常常在祇树下乞食,降龙之地也常常在沪川边,象征着佛教修行中的苦行和忍耐。
“悬时寒映当窗竹,洗次遥分卓锡泉”,描绘了寺庙周围的景色,寒竹在窗前摇曳,卓锡泉在远处流淌,这些自然景观与佛教修行息息相关,象征着佛法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最后,“神物护持希世宝,故遭劫火至今传”,表达了对佛教教义中神力护持的敬仰,即使遭遇劫火,佛教教义和象征也不会消失,证明了佛教的永恒和影响力。
整首诗通过对佛教教义和象征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法无边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苦行和忍耐的崇敬之意。这首诗不仅是对佛教教义的赞美,也是对人类精神追求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