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二》 腊雪清晨题牍背,红丝砚水不曾凝。

腊雪清晨题牍背,红丝砚水不曾凝。

意思:腊月雪清晨题木简背后,红丝砚水不曾凝聚。

出自作者[清]纪昀的《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二》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万家烟火暖云蒸,销尽天山太古冰。腊雪清晨题牍背,红丝砚水不曾凝》是一首描绘冬日景象的美丽诗篇。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万家炊烟升腾的温暖场景,消融了天山太古的冰雪,以及腊雪清晨题诗的情景,展现出一种宁静、祥和的冬日氛围。 首句“万家烟火暖云蒸,销尽天山太古冰。”描绘出一幅万家灯火温馨的场景,如同云气蒸腾一般,温暖了寒冷的冬夜。这句诗巧妙地运用了暖云和烟火这两个意象,既描绘了冬日的寒冷,又表达了人间温暖的场景。同时,“销尽天山太古冰”一句,更是将冬日的严寒与温暖形成对比,凸显出诗人的情感变化。天山是寒冷的地方,太古冰则是极寒的象征,而“销尽”一词则表达了冰雪在人间温暖面前逐渐消融的情景。 “腊雪清晨题牍背,红丝砚水不曾凝。”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冬日的景象。清晨时分,腊雪落在牍背上,诗人以此为题开始书写信件。这一场景中,我们看到了诗人的勤奋和专注,也看到了冬日的清冷与寂静。而“红丝砚水不曾凝”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冬日的寒冷与干燥,红丝指代的是红色的丝线,通常用于装订书籍或写字,因此这里用来形容砚台中的墨水。由于冬天的干燥,砚台中的水不会凝结,进一步强化了冬日的寒冷和干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精妙的用词,展现了冬日中万家炊烟升腾、腊雪清晨题诗的宁静祥和之景。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冰雪与人间温暖、清冷与专注的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万家烟火暖云蒸,销尽天山太古冰。
腊雪清晨题牍背,红丝砚水不曾凝。
作者介绍 纪昀简介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任官50余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他的诗文,经后人搜集编为《纪文达公遗集》。

嘉庆十年(公元1805)二月,纪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关键词解释

  • 红丝

    读音:hóng sī

    繁体字:紅絲

    意思:(红丝,红丝)

     1.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牵红丝娶妇》:“郭元振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宰相张嘉贞欲纳为婿。
      ▶元振曰:‘知公门下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以

  • 砚水

    读音:yàn shuǐ

    繁体字:硯水

    意思:(砚水,砚水)
    砚池中用以磨墨的水。
      ▶唐·李白《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诗:“去岁左迁夜郎道,珫璃砚水长枯藁。”
      ▶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马毛带

  • 清晨

    读音:qīng chén

    繁体字:清晨

    英语:early morning

    意思:早晨。指日出前后的一段时间。
      ▶汉·贾谊《新书•官人》:“清晨听治,罢朝而议论。”
      ▶三国·魏·曹植

  • 腊雪

    读音:là xuě

    繁体字:臘雪

    意思:(腊雪,腊雪)
    冬至后立春前下的雪。
      ▶唐·刘禹锡《送陆侍御归淮南使府》诗:“泰山呈腊雪,隋柳布新年。”
      ▶宋·欧阳修《蝶恋花》词:“尝爱西湖春色早,腊雪方销,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