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雪清晨题牍背,红丝砚水不曾凝。
意思:腊月雪清晨题木简背后,红丝砚水不曾凝聚。
出自作者[清]纪昀的《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二》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万家烟火暖云蒸,销尽天山太古冰。腊雪清晨题牍背,红丝砚水不曾凝》是一首描绘冬日景象的美丽诗篇。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万家炊烟升腾的温暖场景,消融了天山太古的冰雪,以及腊雪清晨题诗的情景,展现出一种宁静、祥和的冬日氛围。
首句“万家烟火暖云蒸,销尽天山太古冰。”描绘出一幅万家灯火温馨的场景,如同云气蒸腾一般,温暖了寒冷的冬夜。这句诗巧妙地运用了暖云和烟火这两个意象,既描绘了冬日的寒冷,又表达了人间温暖的场景。同时,“销尽天山太古冰”一句,更是将冬日的严寒与温暖形成对比,凸显出诗人的情感变化。天山是寒冷的地方,太古冰则是极寒的象征,而“销尽”一词则表达了冰雪在人间温暖面前逐渐消融的情景。
“腊雪清晨题牍背,红丝砚水不曾凝。”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冬日的景象。清晨时分,腊雪落在牍背上,诗人以此为题开始书写信件。这一场景中,我们看到了诗人的勤奋和专注,也看到了冬日的清冷与寂静。而“红丝砚水不曾凝”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冬日的寒冷与干燥,红丝指代的是红色的丝线,通常用于装订书籍或写字,因此这里用来形容砚台中的墨水。由于冬天的干燥,砚台中的水不会凝结,进一步强化了冬日的寒冷和干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精妙的用词,展现了冬日中万家炊烟升腾、腊雪清晨题诗的宁静祥和之景。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冰雪与人间温暖、清冷与专注的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