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一作陪柏台友访聪上》 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

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

意思:石屋里没人到,标准床看见老虎睡觉。

出自作者[唐]孟浩然的《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一作陪柏台友访聪上》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作者在拜访一位禅师时的所见所感。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赏析这首诗: 1. 引言:诗的开头“欣逢柏台友,共谒聪公禅”表达了作者对这次与友人一同拜访禅师的喜悦之情。其中,“柏台友”指的是友人,而“共谒聪公禅”则表明他们一同去拜访一位禅师。 2. 景色描绘:“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这几句诗描绘了作者所见的禅师所在地的景色。其中,“石室”、“绳床”、“阴崖”、“枯涧”等意象,给人一种静谧、幽深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地方。而“常抱雪”、“为生泉”则进一步描绘了这里的寒冷和清净。 3. 禅意感悟:“阴崖”和“枯涧”这些意象,暗示着生命的艰难和无常,而“虎眠”则可能象征着生命的危险和挑战。然而,尽管环境如此艰难,禅师却能在其中找到清净和安宁,这正是禅宗所追求的境界。作者通过这些描绘,表达了对禅宗智慧的敬仰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4. 情感表达:“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对禅师的敬仰和喜悦之情。尽管他们的道路不同,但他们都在法筵中找到了同欢。这表明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背景,但都受到了禅宗智慧的启示和影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与友人一同拜访禅师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禅宗智慧的敬仰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它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禅宗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也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欣逢柏台友,共谒聪公禅。
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
阴崖常抱雪,枯涧为生泉。
出处虽云异,同欢在法筵。
作者介绍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石室

    读音:shí shì

    繁体字:石室

    英语:Thach That

    意思:
     1.古代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函。
      ▶《左传•庄公十四年》“先君桓公命我先人,典司宗祏”晋·杜预注:“宗祏,宗庙中藏

  • 无人

    引用解释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