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崇胜寺》 僧房宿鸟栖帘外,客馆鸣泉过枕前。

僧房宿鸟栖帘外,客馆鸣泉过枕前。

意思:僧房宿鸟栖息在帘外,客馆鸣泉超过枕前。

出自作者[宋]夏竦的《崇胜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川景色和僧人生活的诗,通过对庐山五峰的描绘,以及僧人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山川美景的欣赏和对僧人生活的向往。 首句“山当庐阜五峰边,地占侯谿好习禅”,诗人直接点明庐山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以“五峰”为庐阜的主峰,突出庐山的雄伟壮丽。同时,“地占侯谿”则描绘了庐山周围的环境,展现出山中的幽静和神秘。而“好习禅”则暗示了庐山是修行的好地方,与诗人的主题相呼应。 “杳蔼峰峦云蔽日,参差楼殿瓦生烟”,这两句通过描绘庐山的云雾和楼殿的景象,进一步展现了庐山的神秘和美丽。诗人用“杳蔼”形容峰峦被云雾遮蔽的样子,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而“参差楼殿”则描绘了庐山中的建筑,展现出庐山的人文景观。最后,“瓦生烟”则以动态的描绘,展现了楼殿上的瓦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僧房宿鸟栖帘外,客馆鸣泉过枕前”,这两句描绘了僧人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的声音,进一步展现了庐山的宁静和美丽。诗人用“宿鸟栖帘外”来形容僧人的住处,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而“鸣泉过枕前”则以听觉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声音在枕边响起,让人感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最后,“但可登临间访古,西来无法与人传”,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庐山的向往和对僧人生活的向往。他认为登临庐山可以欣赏美景,寻访古迹,而僧人的生活则是宁静、祥和、与世无争的。同时,“西来无法与人传”也暗示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的壮丽景色和僧人生活的宁静祥和,表达了诗人对山川美景的欣赏和对僧人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当庐阜五峰边,地占侯谿好习禅。
杳蔼峰峦云蔽日,参差楼殿瓦生烟。
僧房宿鸟栖帘外,客馆鸣泉过枕前。
但可登临间访古,西来无法与人传。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北宋大臣、古文字学家,夏承皓之子。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

夏竦以文学起家,曾为国史编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员,宋真宗时为襄州知州,宋仁宗时为洪州知州,后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由于夏竦对文学的造诣很深,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流传于后世。

关键词解释

  • 鸣泉

    读音:míng quán

    繁体字:鳴泉

    意思:(鸣泉,鸣泉)

     1.淙淙鸣响的泉水。
      ▶唐·张鷟《游仙窟》:“激石鸣泉,疏巖凿磴。”
     
     2.使泉水淙淙鸣响。
      ▶唐·李峤《楚

  • 宿鸟

    读音:sù niǎo

    繁体字:宿鳥

    意思:(宿鸟,宿鸟)
    归巢栖息的鸟。
      ▶唐·吴融《西陵夜居》诗:“林风移宿鸟,池雨定流萤。”
      ▶宋·苏轼《和人回文》诗之四:“烟锁竹枝寒宿鸟,水沉天色霁横参。”

  • 僧房

    读音:sēng fáng

    繁体字:僧房

    意思:僧人居住的房舍。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临浚流,列僧房。”
      ▶唐·张籍《逢贾岛》诗:“僧房逢着款冬花,出寺吟行日已斜。”
      ▶宋·黄庭坚《次韵答

  • 外客

    读音:wài kè

    繁体字:外客

    英语:guest who is not a relative

    意思:
     1.外来的客人。
      ▶汉·焦赣《易林•师之涣》:“恶来唿伯,烦惊外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