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去岁罢杭州今春领吴郡惭无善政聊写鄙怀兼寄》 为问三丞相,如何秉国钧。

为问三丞相,如何秉国钧。

意思:为问三丞相,如何掌握国政。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去岁罢杭州今春领吴郡惭无善政聊写鄙怀兼寄》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国家丞相治国无方,自己虽身居高位却无力改变现状的愤懑之情的诗。 首联“为问三丞相,如何秉国钧。”诗人直接向三位丞相发问,质问他们如何掌握国家大权,治理国家。这一联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关切。 颔联“那将最剧郡,付与苦慵人。”诗人痛斥丞相将最重要的郡县交给懒散无能的人治理,进一步揭示了丞相治国无方的事实。 颈联“岂有吟诗客,堪为持节臣。”诗人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认为只是吟诗的人怎能担任持节的使臣,批评朝廷用人不当。 尾联“不才空饱暖,无惠及饥贫。”诗人感慨自己虽然身居高位,却无力惠及百姓,心中充满愧疚。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深关切,对丞相无能的愤懑,以及对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的愧疚。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犀利,直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为问三丞相,如何秉国钧。
那将最剧郡,付与苦慵人。
岂有吟诗客,堪为持节臣。
不才空饱暖,无惠及饥贫。
昨卧南城月,今行北境春。
铅刀磨欲尽,银印换何频。
杭老遮车辙,吴童扫路尘。
虚迎复虚送,惭见两州民。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国钧

    读音:guó jūn

    繁体字:國鈞

    意思:(国钧,国钧)
    犹国柄。
      ▶晋·王羲之《遗殷浩书》:“任国钧者引咎责躬,深自贬降,以谢百姓。”
      ▶唐·白居易《去岁罢杭州今春领吴郡寄三相公》诗:“为问三丞相,如

  • 丞相

    读音:chéng xiàng

    繁体字:丞相

    英语:ancient term for secretary of state

    意思:
     1.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长官。
      ▶战国·秦悼武王二

  • 如何

    读音:rú hé

    繁体字:如何

    短语:争 怎 焉 哪样 安 哪 何等

    英语:what

    意思:
     1.怎样。
      ▶《书•尧典》:“帝曰:‘俞,予闻,如

  • 相如

    读音:xiàng rú

    繁体字:相如

    意思:相同;相类。
      ▶《墨子•备城门》:“﹝门﹞广八尺,为之两相如。”
      ▶孙诒让间诂:“谓门左右两扇同度。”
      ▶《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厥土之膏,亩价一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