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夜坐杂言次韵(二首)》 远公竟不出,逸驾安可攀。

远公竟不出,逸驾安可攀。

意思:远公竟不出,逸驾安可以攀登。

出自作者[明]全室宗泐的《夜坐杂言次韵(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明月出东岭,照我窗牖间》,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的诗。 首段描绘了明月在东岭升起的景象,月光洒满窗户,照亮了寂静的夜晚。接着,诗人又描绘了群动夜晚休息,白云独自归山的画面,进一步烘托出夜晚的宁静。 诗人通过“群动夜方息”和“白云亦孤还”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宁静之美的深深欣赏。他似乎在思考,在这样的夜晚,只有白云和明月相伴,这是一种多么和谐、多么美好的画面。 诗人接着转向对佛教思想的思考。“缅思支道林,沃州曾买山。”这里的“支道林”和“远公”都是佛教和道教的人物,他们主张出世、清净、超脱,这与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想法相呼应。“曾买山”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曾经想过在沃州(即现在的浙江境内)买下山林,过上那种远离尘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 最后,“远公竟不出,逸驾安可攀。”这两句诗借用佛教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的厌倦。“远公”是佛教禅宗的代表人物,他主张“顿悟”,即通过内心的体验和观察达到对真理的领悟。而“逸驾”则是指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人以“远公竟不出”表达了对这种境界的向往,同时也以“安可攀”表达了对这种境界难以达到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明月、白云等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诗人通过对佛教思想的引用,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表达。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明月出东岭,照我窗牖间。
群动夜方息,白云亦孤还。
缅思支道林,沃州曾买山。
远公竟不出,逸驾安可攀。

关键词解释

  • 逸驾

    引用解释

    1.奔驰的车驾。 南朝 齐 谢朓 《冬日晚郡事隙诗》:“愿言税逸驾,临潭饵秋菊。” 唐玄宗 《<孝经>序》:“希升堂者必自开户牖,攀逸驾者必骋殊轨辙。” 邢昺 疏:“逸驾,谓奔逸之车驾也。” 清 黄鷟来 《咏怀》之十四:“翠节忽杳蔼,逸驾难追攀。”

    2.高超地驾御事物。比喻才能出众。 明 杨琏 《龙膏记·空访》:“我小姐

  • 远公

    读音:yuǎn gōng

    繁体字:遠公

    意思:(远公,远公)
    晋高僧慧远,居庐山·东林寺,世人称为远公。
      ▶唐·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诗:“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宋·梅尧臣《访矿坑老僧》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