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芳草渡》 溪南越乡音,古柳渡江深。

溪南越乡音,古柳渡江深。

意思:溪南越国乡村音乐,古柳渡江深。

出自作者[唐]皮日休的《芳草渡》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乡村溪边静谧日子的诗,诗中充满了宁静、和谐与平和的氛围。 首句“溪南越乡音”,诗人以越乡指代自己的故乡,表达了他对故乡深深的怀念。“溪南”点明地点,描绘出一条小溪之畔的乡村景象,而“越乡音”则透露出诗人对乡音的眷恋和亲切感。 “古柳渡江深”,诗人以古柳为背景,描绘出一幅柳树掩映的渡江图,渡口江边,古柳依依,渡船悠悠,渡江的场景跃然纸上。这句诗不仅描绘了渡口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日晚无来客,闲船系绿阴”,这两句诗描绘了乡村傍晚时的景象。太阳西下,没有新的客人来访,只有一艘闲船静静地系在绿荫下。这句诗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了。 整首诗通过描绘乡村傍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怀念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将内心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情感和诗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田园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溪南越乡音,古柳渡江深。
日晚无来客,闲船系绿阴。
作者介绍 皮日休简介
皮日休(约838—约883),晚唐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曾居住在鹿门山,道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终。

皮日休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皮日休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关键词解释

  • 南越

    读音:nán yuè

    繁体字:南越

    英语:South Vietnam

    意思:亦作“南粤”。
     
     1.古地名,今广东·广西一带。
      ▶《庄子•山木》:“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

  • 渡江

    读音:拼音:dù jiāng 五笔:iyia

    渡江的解释

    使用船舶、竹筏等工具横穿江河。

    词语分解

    • 渡的解释 渡 ù 横过水面:渡船。渡桥。渡河。摆渡。强渡。远渡重洋。 由此到彼:渡过难关。 转手,移交:引渡。 过河的地方
  • 乡音

    读音:xiāng yīn

    繁体字:鄉音

    短语:口音

    英语:local accent

    意思:(乡音,乡音)
    家乡的口音。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诗:“少小离家

  • 越乡

    引用解释

    远离故乡。《左传·襄公十五年》:“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 南朝 宋 鲍照 《上浔阳还都道中》诗:“谁令乏古节,貽此越乡忧。” 唐 王勃 《他乡叙兴》诗:“边城琴酒处,俱是越乡人。” 宋 陈师道 《寄潭州张芸叟》诗之一:“孰知为郡乐,莫作越乡忧。”

    读音:yuè xiāng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