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徐商叟所藏李伯时四天王图》 老衲或戒之,回向心地初。

老衲或戒之,回向心地初。

意思:老钠或警惕的,回向心地开始。

出自作者[宋]王炎的《题徐商叟所藏李伯时四天王图》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于一幅画的赏析,画作由龙眠派大师绘制,画中内容包含了佛教与儒教的元素,引发了作者对于信仰、宗教与艺术的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的“龙眠有巧手,幻出汗血驹”,赞扬了画师的技艺,通过画作展现出骏马的生动形象。接着,“老衲或戒之,回向心地初”,表达了画作可能对观者产生的内心触动,引导人们回到内心的初始,反思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 “遂画白依仙,蕲与梵释俱”,描绘了画中包含的佛教元素,如白衣仙人、梵天、释迦牟尼等。同时,“北方四天王,亦附瞿昙居”,提到了画中的佛教神祇,并与佛陀有所关联。而“杂以马龙像,宿习终未除”,则展示了画作中可能存在的其他元素,如马和龙的形象,这些可能代表着一些深层的习惯或信仰。 对于这些不同的形象和元素,“信者谓其有,疑者意其无”,表达了人们对画作的不同理解和感受,有人相信其中蕴含着某种意义,有人则持怀疑态度。这种差异反映了人们对于信仰和理解的多样性。 最后,“何以信不疑,取诸贝叶书”,点出了佛教经典的重要性,它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对信仰的信任和不疑虑。然而,“子不语怪神,从释恐畔儒”,提醒人们要避免过度解读画作中的神秘元素,以免偏离了儒教的价值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于一幅画的赏析,探讨了信仰、宗教、艺术和理解的复杂关系。它提醒我们,艺术可以作为一种媒介,引发我们对于自身信仰和价值观的反思,但同时也需要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绘画艺术的欣赏和对宗教哲学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龙眠有巧手,幻出汗血驹。
老衲或戒之,回向心地初。
遂画白依仙,蕲与梵释俱。
北方四天王,亦附瞿昙居。
杂以马龙像,宿习终未除。
四王名字异,且复形状殊。
信者谓其有,疑者意其无。
荡荡天门高,谁能凌空虚。
何以信不疑,取诸贝叶书。
子不语怪神,从释恐畔儒。
语之且不可,笔之其可乎。
因画议及此,于公意何如。

关键词解释

  • 老衲

    读音:lǎo nà

    繁体字:老衲

    英语:old monk

    意思:年老的僧人。亦为老僧自称。亦有借用于道士者。
      ▶唐·戴叔伦《题横山寺》诗:“老衲供茶碗,斜阳送客舟。”
      ▶明·陈汝元

  • 心地

    读音:xīn dì

    繁体字:心地

    短语:胸怀 量 襟怀 度量 度 器量 心胸 气量

    英语:heart

    意思:
     1.佛教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佛教认为三

  • 向心

    读音:xiàng xīn

    繁体字:曏心

    意思:犹归心。谓内心归服。
      ▶清·黄辅辰《戴经堂日钞•七月初十日》:“临淮招募新兄弟,有一千三百六十七,都不甚向心,暂尚未汇。”

    解释:1.犹归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