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襄阳唐诗

1.10句描写襄阳的古诗词

唐代诗人描写襄阳景物的诗 襄樊市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宣传襄樊,要像山西宣传祁县晋商一样,突出自己的独特之处,从旅游的角度来说,突出襄樊的历史文化内涵,宣传文化名人笔下的山水景物、城市风光,最能体现它的历史文化底蕴.现在的“襄樊”,是古代“襄阳”、“樊城”之合称,而古时建制以“襄阳”为行政区域名.“襄阳”不仅是军事重镇,更以古典的城廓、美丽的山水而成为文人墨客描述赞美的对象.仅在唐代诗歌中,就有几位诗歌大家吟咏过襄阳的城、城外的山、襄江的水,留下了精妙的佳句. 初唐诗人杜审言的《登襄阳城》“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诗中表现了秋天登襄阳城所见的整体观感,写出了楚山、汉水的磅礴气势和习池奇异的风光. 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人物王维写了《汉江临眺》,描写了襄江惊天动地的波涛映影的郡邑、似有似无的襄阳的山色,那“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的名诗流芳百世. 与王维并驾齐驱、同为唐代山水诗泰斗人物的襄阳本土诗人孟浩然的诗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襄阳的鹿门山、鱼梁州、岘山、万山等风物景点.如《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昼已昏,与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已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诗中可见鱼梁州与襄阳一带的景物,点缀着归村人影的平沙远渡、象一弯新月的江畔小舟、鹿门山的烟树、庞德公松径下的月光.表达的是诗人的怀慕隐逸之幽情.再如《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襄阳城南的岘山是两晋名将祜镇守荆襄时常登的地方,将军登岘山饮酒吟诗.襄阳百姓为纪念羊公,在山上建碑,见者堕泪,杜预因名堕泪碑.孟浩然在诗中表达了天留胜迹,我辈复登,碑志留思的情感.《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秋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 .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兰山就是万山,诗人描写了秋天登万山所见的清秋情景,渡头沙、归村人、天边树、如月洲等尽收眼中,在美景中表现怀友之情,希望朋友重阳节同来登高饮酒,日暮归雁,唤起愁绪,清秋发兴,引出共醉之望.。

2.襄阳的古诗

1 襄阳曲二首 崔国辅

2 襄阳曲 李端

3 大堤曲 李白

4 大堤曲 李贺

5 走马引 李贺

6 妾薄命三首 李端

7 襄阳歌 李白

8 襄阳曲 李白

9 广溪峡 杨炯

10 景龙二年余自门下平章事削阶授江州员外司马…途中言志 崔湜

11 游龙山静胜寺 张说

12 襄阳路逢寒食 张说

13 襄阳行 张潮

14 除夜乐城逢孟浩然 张子容

15 题襄阳图 徐安贞

16 汉江临泛 王维

17 哭孟浩然(时为殿中侍御史,知南选,至襄阳有作) 王维

18 送郝判官 李颀

19 送皇甫曾游襄阳山水兼谒韦太守 李颀

3.襄阳最著名的诗句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

楚国边塞连接着三湘之水,荆门山下茫茫九派相汇合。

江水滚滚似奔流天地之外,青山延绵水雾中时时隐现。

波涛汹涌城郭仿佛飘江上,大浪翻滚远空好似在摇晃。

襄阳的风光真是无限美好,愿与山翁留此地长醉不归。

扩展资料:

《汉江临泛》的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时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维,因公务去南方,途经襄阳。此诗是诗人在襄阳城欣赏汉江景色时所作。

《汉江临泛》的名家点评:

《王孟诗评》:顾云:此等处本浑成,但难拟作,恐近浅率。

《瀛奎律髓》:右丞此诗,中两联皆言景,而前联尤壮,足敌孟、杜《岳阳》之作。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气象涵蓄,浑浑无际,浅率者拟学不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汉江临泛

4.10句描写襄阳的古诗词

这是总结过的几句。

1.李白在《襄阳曲》:“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堤。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

2.襄阳歌 (唐)李白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3.登襄阳城(唐)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4.襄阳乐(唐)郑锡 春生岘首东,先暖习池风。

拂水初含绿,惊林未吐红。5.乐哉襄阳人送别刘太尉从广赴襄阳(宋)欧阳修 嗟尔乐哉襄阳人,万屋连甍清汉滨。

嗟尔乐哉襄阳人,道扶白发抱幼孙。 谁能持我诗以往,为我先贺襄阳人。

6.樊 城(清)顾文炜 水镇荆襄分古郡,烟开秦楚拥春山。7.隆中山(宋)苏轼 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

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8.隆中山(宋)曾巩 出身感三顾,鱼水相后先。

开迹在庸蜀,欲正九鼎迁。9.汉江临眺(唐)王维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0.回棹诗(唐)杜甫 清思汉江上,凉忆岘山颠。 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

11.岘山怀古(唐)李白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 12大堤曲(唐)李白 汉江横襄阳,花开大堤暖。

13檀 溪(唐)胡曾 三月襄阳绿草齐,王孙相引跳檀溪。 的卢何处埋龙骨,流水依然绕大堤。

5.古诗中写襄樊(或襄阳)的诗

襄阳古诗

登襄阳城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杜审言(唐代)汉水宴别汉广不分天,舟行杳若先。秋虹映晚日,江鹤弄晴烟。积水浮冠盖,谣风逐管弦。戏游不可极,留恨此山川。宋之问(唐代)使过襄阳登凤林寺阁香阁临清汉,丹梯隐翠微。林簧天际密,人世谷中违。苔石浮栋起,江雨入庭飞。信美虽南国,严程限北归。幽寻不可再,留步惜芳菲。宋之问(唐代)岘山怀古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犹悲堕泪碣,尚思卧龙图。城邑谣分楚,山川半入吴。丘陵徙自出,贤圣几凋枯!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踟躇。陈子昂(唐代)大堤曲南国多佳人,莫若大堤女。玉床翠羽帐,宝袜连花距。魂处自目成,色授开心许。迢迢不可见,日暮空愁予。张柬之(唐代)登襄阳岘山昔年亟攀践,征马复来过。信若山川旧,谁知岁月何!蜀相吟安在?羊公碣已磨。令图犹寂寞,嘉会亦蹉跎。宛宛樊城岸,悠悠汉水波。逶迤春日远,感寄客情多。地本原林秀,朝来烟景和。同心不同赏,留叹此岩阿。张九龄(唐代)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想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万山潭作垂钓坐磐石,水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6.为什么说:半部唐诗在襄阳

在《全唐诗》收录的近5万首诗歌中,就有300多首歌咏襄阳的诗篇,仅《唐诗三百首》中与襄阳相关的诗歌就有27首。

《全唐诗》收录的襄阳籍诗人就有张柬之、柳浑、朱朴、孟浩然、皮日休、张继、张子容、杜审言、杜位、杜易简、席豫等。

此外,许多唐朝著名诗人,如李白、张说、张九龄、元稹、李逢吉、李德裕、徐商、白居易、王维、韩愈、柳宗元、杜牧、常建、王昌龄等,虽然不是襄阳人,但都曾游历过襄阳,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章。

其中,李白多次到过襄阳,并写下了大量吟咏襄阳的诗篇。李白的《襄阳歌》,被选入《全唐诗》,是一首"醉歌"。诗中写到: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诗人触事遣兴,借人写己,充分表现了蔑视功名富贵、追求放浪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襄阳人,杜甫本人虽未到过襄阳,但其诗歌中多次提及襄阳,并对襄阳倾慕有加。

白居易19岁时随父在襄阳客居近十年,对襄阳颇有感情。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三大诗坛巨星在内,横跨有唐一代的这些诗人,都不约而同地把诗的目光投射到襄阳,使唐诗在襄阳形成了一片璀璨星空。

7.关于五词四行赞美襄阳的古诗

唐代诗人描写襄阳景物的诗襄樊市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宣传襄樊,要像山西宣传祁县晋商一样,突出自己的独特之处,从旅游的角度来说,突出襄樊的历史文化内涵,宣传文化名人笔下的山水景物、城市风光,最能体现它的历史文化底蕴。

现在的“襄樊”,是古代“襄阳”、“樊城”之合称,而古时建制以“襄阳”为行政区域名。“襄阳”不仅是军事重镇,更以古典的城廓、美丽的山水而成为文人墨客描述赞美的对象。

仅在唐代诗歌中,就有几位诗歌大家吟咏过襄阳的城、城外的山、襄江的水,留下了精妙的佳句。如初唐诗人杜审言的《登襄阳城》“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诗中表现了秋天登襄阳城所见的整体观感,写出了楚山、汉水的磅礴气势和习池奇异的风光。、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人物王维写了《汉江临眺》,描写了襄江惊天动地的波涛映影的郡邑、似有似无的襄阳的山色,那“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的名诗流芳百世。与王维并驾齐驱、同为唐代山水诗泰斗人物的襄阳本土诗人孟浩然的诗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襄阳的鹿门山、鱼梁州、岘山、万山等风物景点。

如《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昼已昏,与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已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诗中可见鱼梁州与襄阳一带的景物,点缀着归村人影的平沙远渡、象一弯新月的江畔小舟、鹿门山的烟树、庞德公松径下的月光。表达的是诗人的怀慕隐逸之幽情。

再如《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襄阳城南的岘山是两晋名将祜镇守荆襄时常登的地方,将军登岘山饮酒吟诗。襄阳百姓为纪念羊公,在山上建碑,见者堕泪,杜预因名堕泪碑。

孟浩然在诗中表达了天留胜迹,我辈复登,碑志留思的情感。《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秋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 。

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兰山就是万山,诗人描写了秋天登万山所见的清秋情景,渡头沙、归村人、天边树、如月洲等尽收眼中,在美景中表现怀友之情,希望朋友重阳节同来登高饮酒,日暮归雁,唤起愁绪,清秋发兴,引出共醉之望。

8.为什么说半部唐诗在襄阳

不要说违规啦,今天判了几道题。

1 襄阳唐诗在国内的地位重要的政治地位、发达的经济、便利的交通,带来了唐代襄阳文化的繁荣。《全唐诗》里收录的属今湖北的诗人大多是襄阳人,当时全国著名的襄阳籍诗人有张柬之、柳浑、朱朴、孟浩然、皮日休、张继、张子容、杜审言、杜位、杜易简、席豫等。

唐朝其他著名诗人,如李白、张说、张九龄、元稹、李逢吉、李德裕、徐商、白居易、王维、韩愈、柳宗元、杜牧、常建、王昌龄等都曾游历过襄阳,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章。其中,李白多次到过襄阳,并写下了大量吟咏襄阳的诗篇。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襄阳人,杜甫本人虽未到过襄阳,但其诗歌中多次提及襄阳,并对襄阳倾慕有加。白居易19岁时随父在襄阳客居近十年,对襄阳颇有感情。

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三大诗坛巨星在内,横跨有唐一代的这些诗人,都不约而同地把诗的目光投射到襄阳,使唐诗在襄阳形成了一片璀璨星空。2 襄阳唐诗在海外的传播唐代襄阳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千百年来吟唱不绝,使寒山寺成为吴中胜景。

施蛰存先生在《唐诗百话》中说:“一首七言绝句,数百年来,为国内外人士如此爱好和重视,它又使一个荒村小寺成为千秋名胜,这是《枫桥夜泊》独有的光荣。”寒山寺本非声名显赫,却因《枫桥夜泊》名闻江南。

清人程德全《重修寒山寺碑记》说:“苏之有寺,是见于张懿孙(张继字懿孙)《枫桥夜泊》一诗。”寺因诗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为人乐道的佳话。

张继的《枫桥夜泊》以其特殊的美感价值远播海外,在日本家喻户晓,甚至被编入日本教科书,影响一度超越同是唐代诗人的李白和杜甫。清代文学家俞樾在《重修寒山寺记》一文中说:“吴中寺院,不下千百区,而寒山寺以懿孙一诗,其名独脍炙于中国,抑且传诵于东瀛。”

“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造庐来见,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另一位襄阳大诗人孟浩然的诗歌在国内影响深远,还传播到邻近的高丽。

朝鲜思想界“大儒”栗谷曾编选了一部中国汉诗选集《精言妙选》,收录了140位诗人的520首诗歌,其中收录孟浩然诗20首,为盛唐诗人中入选最多的。14世纪中叶以后,《孟浩然诗集》在高丽得到广泛流传。

《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四十四《襄阳·宫室》“东轩”条下录有姜浑《咏东轩》诗:“襄阳来忆故人贤,残雪睛峰映画轩。孟浩空吟驴背句,山公犹欠习池筵。”

诗中“孟浩”即孟浩然。高丽著名诗人李齐贤在自己的作品里多次言及孟浩然,有“令人却忆孟襄阳,驴背吟诗忍饥冻”的佳句。

李齐贤门生郑枢的《廉副令用孟襄阳集中韵见示,即次韵》一诗,反映了当时《孟浩然诗集》的流传状况。还有李崇的《道上遇雪》诗:“雪华如席乱飘扬,驴背吟高兴更长。

我本陶斋好诗者,旁人错比孟襄阳。”足见当时孟浩然及其诗已经脍炙人口。

韩国著名文人兼诗歌批评家许筠高度评价孟浩然诗,他写了一首《读徐迪功集》:“中原何李帜词场,江左徐郎亦雁行。应似开天推李杜,清高还有孟襄阳。”

3 襄阳唐诗传播的当代启示在国际交往中,文化交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自古即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韩国、日本文化中,唐诗不仅是可用来吟咏欣赏的异国文学作品,更是诗歌创作的楷模,集中体现了唐诗及中国诗文化对韩国、日本文学和文化的深刻影响。美国日本问题专家赖肖尔在《日本人》一书中指出:“日本人非常清楚,他们的文字、词汇、艺术和许多传统的价值观念都来源于中国。

中国是他们的希腊、罗马。”日本人对寒山寺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寒山寺一直是日本人心目中的文化圣地。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除夕,千年古刹寒山寺的钟声在古城苏州的上空鸣响,会吸引大批日本友人前来聆听和祈福,这很大程度上与唐代襄阳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在日本广泛流传有关。然而,襄阳作为张继的故乡,对张继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甚至在襄阳找不到任何与张继相关的古迹,更没有借张继这位中日“文化大使”发展对日文化交流,这不能不说是襄阳对外交流的遗憾。

孟浩然被称为“孟襄阳”,他的名字早已与襄阳融为一体。晚唐诗人卢延让有诗句赞孟浩然:“高据襄阳播盛名,问人人道是诗星。”

现代学者闻一多先生也在《唐诗编》中说:“张祜曾有过‘襄阳属浩然’之句。我们却要说,浩然也属于襄阳。

也许正惟浩然是属于襄阳的,所以襄阳也属于他。大半辈子岁月在这里度过,大多数诗章是在这地方、因这地方、为这地方而写的。

没有第二个襄阳人比孟浩然更忠于襄阳,更爱襄阳的。”可以说,孟浩然是襄阳的形象代言人,他不遗余力地把襄阳推介到世界,理应成为襄阳的一张重要名片和文化符号。

遗憾的是,今天我们对孟浩然旅游品牌的宣传、挖掘、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襄阳作为唐诗高地,襄阳诗人的诗歌在海外广泛传播,这是襄阳发展对外交流的一笔宝贵财富。

9.《唐诗三百咏襄阳》

书网上没有,摘几首给你 襄阳歌 (唐)李白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篱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傍人借问笑何事,笑煞山翁醉似泥。

鹭鸶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槽丘台。 金鞍骏马唤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风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上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 晋朝羊公一片石,龟龙剥落生莓苔,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 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生死。 襄王云雨今何在,江水东流猿夜色。

送李尚书赴襄阳 (唐)韩愈 帝忧南国切,改命付忠良。 剑挂星摇动,旗分兽簸扬。

五营兵转肃,千里地还方。 控带荆门远,飘浮汉水长。

赐书宽属郡,战马隔邻疆。 纵猎雷霆速,观棋玉石忙。

风流岘首客,花艳大堤倡。 宝贵由身致,谁教不自强。

登襄阳城 (唐)杜审言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襄州春游 (唐)皮日休 信马腾腾触处行,春风相引与诗情。

等闲遇事成歌咏,取次衡筵隐姓名。 映竹认人多错误,透花窥鸟最分明, 岑牢单绞何曾著,莫道猖狂似祢衡。

襄阳乐 (唐)郑锡 春生岘首东,先暖习池风。 拂水初含绿,惊林未吐红。

渚边游汉女,桑下问庞公。 磨灭怀中刺,曾将示孔融。

汉江临眺 (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回棹诗 (唐)杜甫 清思汉江上,凉忆岘山颠。 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

汉江漾舟 (唐)孟浩然 漾舟逗何处,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往来,操玩无厌足。 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 联句鹦花续。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岘山怀古 (唐)李白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 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登岘山 (唐)张九龄 昔年亟攀践,征马复来过。 信若山川旧,谁知岁月何。

蜀相吟安在,羊公碣已磨。 令图犹寂寥,佳会亦蹉跎。

宛宛樊城岸,悠悠汉水波。 逶迤春日远,感慨客情多。

地本原林秀,朝来烟景和。 同心不同尝,留叹此岩阿。

登鹿门山 (唐)孟浩然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鸟近方识,浦树遥莫辩。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缆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以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偎蹇。 控讨竟永穷,回艇夕阳晚。

大堤曲 (唐)刘禹锡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浆声咿哑满中流。

大堤曲 (唐)李白 汉江横襄阳,花开大堤暖。 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散。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檀溪寻故友 (唐)孟浩然 花伴成龙竹,池分跃马溪。 田园人不见,疑向洞中栖。

檀 溪 (唐)胡曾 三月襄阳绿草齐,王孙相引跳檀溪。 的卢何处埋龙骨,流水依然绕大堤。

习池晨起 (唐)皮日休 清曙萧森载酒来,凉风相引绕亭台。 数声翡翠背人去,一番芙蓉含日开。

菱叶深深埋钓艇,鱼儿漾漾逐流杯。 竹屏风下登山屐,十宿高阳忘却回。

郢城西楼吟 (唐)张继 连山尽处水萦迥,山上戌门临水开。 珠帘直下一百丈,日暖游鳞自相向。

昔人爱险闭层城,今人复爱闻江清。 沙洲枫岸无来客,草绿花开山鸟鸣。

登望楚山最高顶 孟浩然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跻。

石壁疑削成,众山比全低。 晴明试登陟,目极无端倪。

云梦掌中小,武陵花处迷。 暝还归骑下,萝月映深溪。

襄阳曲四首 (一) 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 》。 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

(二) 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 头上白接篱 ,倒著还骑马。

(三) 岘山临汉水,水绿沙如雪。 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

(四) 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 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