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扬诗经

1.出自】:《诗经·鄘风·君子偕老》:“胡然而天也

形容衣饰之华贵,原出《诗经》“胡然而天,胡然而帝”,这里写错而已.胡天胡帝 名称:胡天胡帝拼音:hú tiān hú dì胡:何;帝:指天神.什么是天,什么是帝.①原形容服饰容貌像天神一样美丽,后也表示尊敬崇仰.②用于贬义,形容言语荒唐、行为放肆.出处:语本《诗经·鄘风·君子偕老》:“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例如:心如醉,疑雨疑云梦正浓.★周亮《次石庵冬日感怀韵》舆门开处,但见一位华装炫饰,的女娇娃,姗步下舆.(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七回) 用法:宾语、定语;表示尊敬崇仰读徐仲可《闻见日抄》“周李交恶”章:李莼客(慈铭,晚清名士)参加府试,制艺文题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莼客提比(八股文“四比”之第一比)曰:“胡天胡帝之容,宜喜宜嗔之面.”。

2.《诗经~扬之水》的全文出处及译文

原载:《诗经别裁》,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

扬之水①,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一章)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二章)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②。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三章)

①朱熹曰:“扬,悠扬也,水缓流之貌。”

②范处义曰:“楚轻于薪,蒲轻于楚,以喻王益微弱,不特不能令大国,亦不能令小国矣。申,平王之母申后之家,在陈、郑之南,迫切于楚,故戍守之也。”“甫也,许也,与申同为姜氏,亦平王之母党也。‘彼其之子’,指诸侯而言,谓当戍而不往者。”王应麟引《大雅·崧高》“维申及甫,维周之翰”,曰“申、甫之地,为形势控扼之要”。又引《左传·成公七年》楚子请申、吕以为赏田事,曰“楚得申、吕而始强,兹所以为周室之屏翰欤”。按甫即吕。又,蒲,毛传曰“草也”,郑笺则曰蒲为蒲柳。当以毛说为是。“不流束蒲”,是极言其微也。又“束薪”云云,《诗》多用来拟喻婚姻,而婚姻也常常是政治力量的结缘,用在“扬之水”之喻中似乎也有这样的含义。

可以引来与这一首诗作对比的,有《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此诗很能够代表秦地风气。班固讲汉事,犹引《无衣》,曰“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耳”(《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许谦说此诗云:“平居暇日,情意之孚,恩爱之接,固已彼此交得欢心,一旦同在战阵,昼识面貌,夜记声音,而左提右挈,协心力战,可以扬威而制胜,不幸而败,亦争取为死,此王者之兵所以无敌也。”《无衣》固奉王命而出征,但彼时秦乃将兴将盛之邦,本当有如此义勇之气,若《王风·扬之水》,则是一个国事日坏的局面,虽王命,而无力已如“扬之水”。

诗序曰:“《扬之水》,刺平王也。不抚其民而远戍于母家,周人怨思焉。”此说大抵可据。姜炳璋曰:“申、许为中国门户,楚不得申、许,北方未可窥也。今用重兵扼之,未始非东迁后之要务,然申于晋、郑诸国为近,而于周差远,平王既不能正申侯之罪,号令四方,复遣京旅远戍仇国,只觉侯国之民安堵如故,而王畿之民奔走不逞,更代无期,归期莫卜,戍者所以怨也。”戍申、戍甫、戍许,本是固边之策,或曰王畿之民不当远戍,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怨声之出,关键似乎仍不在此,是国人对国事失望,对国君失掉信心,乃所以有从军之怨也。秉国者失去国人的信任,又如何可以号令天下。故也可以说,有《扬之水》之怨,而王室不能不微了。

“扬之水,不流束薪”,比也。欧阳修以为:“曰激扬之水其力弱不能流移于束薪,犹东周政衰不能召发诸侯,独使国人远戍,久而不得代尔。”邓翔曰:“王者下令如流水之源,所以裕其源者,盖有道矣,故势盛而无所不届。今悠扬之水至不能流束薪,何足以用其民哉。”如此解释,不惟说此诗通,用以说同题的《郑风》和《唐风》,也大抵合于诗意,即它是用来拟喻势力微弱。至于“扬之水”之扬,曰“激扬”,曰“悠扬”,似乎都不错,但是就诗意而推敲,则仍以“悠扬”之释为切。

当然这里很可能还有音调相同的一面。刘玉汝曰:“《诗》有《扬之水》,凡三篇。其辞虽有同异,而皆以此起词。窃意诗为乐篇章,《国风》用其诗之篇名,亦必用其乐之音调,而乃一其篇名者,所以标其篇名音调之同,使歌是篇者即知其为此音调也。后来历代乐府,其词事不同,而犹有用旧篇名或亦用其首句者,虽或悉改,而亦必曰即某代之某曲也。其所以然者,欲原篇章之目以明音调之一也。”“以此而推,则《诗》之《扬之水》其篇名既同,岂非音调之亦同乎。”

3.诗经猗嗟中 抑若扬兮 是什么意思

不安的心丶157 :你好。

《诗经 国风 齐风 猗嗟》:这首诗每章均以“猗嗟”发端。按“猗嗟”为叹美之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或“啊呀”。用这种叹美词语开头的诗句,具有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提醒读者注意诗人所要赞美的人或事。它在描写少年射手的形象和技艺时,起到一种渲染烘托的作用。

《齐风 猗嗟》赞美少年鲁庄公,外貌英俊,技射高潮。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你的问题【抑若扬兮】:在第一章。第一章可以译为:

哎哟这人真健壮,身材高大又颀长。【前额方正容颜好】,双目有神多漂亮。进退奔走动作巧,射技实在太精良。【 】就是抑若扬兮的意思。

4.求助:以“扬”字开头的诗句有那些

离骚 屈原

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

扬之水 诗经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1],从子于沃。

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

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

扬之水 诗经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

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

扬之水,不流束薪。终鲜兄弟,维予二人。

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

扬之水 诗经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5.诗经中“有美一人,婉如清扬”的解析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出自《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全文如下:

野有蔓草①,零露漙兮②.有美一人,清扬婉兮③.邂逅相遇④,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⑤.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⑥.

【注释】 ①蔓(màn):茂盛. ②零:降落.漙(tuán 团):形容露水多. ③清扬:目以清明为美,扬亦明也,形容眉目漂亮传神.婉:美好. ④邂逅:不期而遇. ⑤瀼(ráng 瓤):形容露水浓. ⑥臧:通“藏”,藏匿.一说读作zāng ,好、善之意,藏:一起满足欲望,《集传》:“偕藏,各的其所欲也.” .

译文:

郊野蔓草青青,缀满露珠晶莹.有位美丽姑娘,眉目流盼传情.有缘今日相遇,令我一见倾心. 郊野蔓草如茵,露珠颗颗晶莹.有位漂亮姑娘,眉目婉美多情.今日有缘喜遇,与你携手同行.

这首诗写的是大清早上,草露未干,田野间一对情人相遇,欢喜之情,发于歌唱.

诗歌前半首塑造了一个眉清目秀、心地善良、善为乐声的年轻女子形象。

后半首写了一只离群的鸟,它在黄昏投宿在水中的沙洲,它伸长了脖子,鼓动着翅膀,在那里悲哀地叫着。听到它的叫声,我深情地回头望着它,它激起了我心中的忧愁啊。嗐,我亲爱的人儿,它的叫声让我想起了你,让我如何忘怀?这忧愁啊,紧紧缠绕在我心中。

有人评析说这前后是两首诗。这种意见不可取,因为前半首只是描绘了一个女子的形象,而没有表明描绘这个形象的用意何在。这首诗的问题在于前后半首之间缺少语意的链接,使其看起来如断开的两首。只有最后两句才把前后半首连接在了一起。

6.什么扬什么什么的成语

发扬光大、飞扬跋扈、欲扬先抑、名扬四海、扬扬得意、抑扬顿挫、发扬蹈厉、发扬踔厉、扬扬自得、鹰扬虎视、鹰扬虎噬、明扬仄陋、言扬行举、发扬蹈励、张扬其事、搜扬仄陋、阐扬光大、奉扬仁风、激扬清浊、眉扬目展、飞扬浮躁、骑扬州鹤、明扬侧陋等。

一、发扬光大

释义:使事业或优良 作风、传统等在原来基础上发展、扩大或提高。

出处:《周易·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享。”

译文:土地深厚充满物产,符合人类需要的东西没有止境。大地容纳宽广还在继续发扬光大,众多物产都亨通顺利。

二、名扬四海

释义:名声传扬到天下。形容名声很大。

出处:元·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雄纠纠名扬四海,喜孜孜笑满腮。”

译文:英勇无畏名声传扬到天下,高兴喜悦的笑容满脸。

三、抑扬顿挫

释义: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

出处: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曹植)诗;委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译文:而子建的诗文,无论是从情调的委婉、韵律的洒脱还是气势的抑扬顿挫来看,都已经不可以单单用好不好来评论了。

四、鹰扬虎视

释义:象鹰那样飞翔,如虎一般雄视。形容十分威武。

出处:《诗经·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译文:太师尚父姜太公,就好像是展翅飞雄鹰。

五、飞扬浮躁

释义:轻浮急躁。

出处:《朱子全书·论语一》:“飞扬浮躁,所学安能坚固。”

译文:轻浮急躁,所学习的知识怎么能牢固。

相关
上一篇
诗经-伐檀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