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望月诗经

1.有关望月思乡的诗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上.

2.望月 月的诗歌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后出塞五首〉其二)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宿江边阁》) 水静楼阴直,山昏塞月斜。

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遣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月千里寄相思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

至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鬓湿臂寒,看月之久也。

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末又想到聚首时,对月舒愁之状,词旨婉切,见此老钟情之至。

(《杜臆》)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梦李白二首》其一)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抒怀》)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江汉》)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谁好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宿府》)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丈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客夜》)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张泌:《寄人》 照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词:《苏幕遮》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范仲淹:《御街行》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 词:《蝶恋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吴文英 词:《唐多令》 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技上月三更 唐 崔涂:《春夕》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遥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周邦彦 词:《兰陵王》 孤灯不如思欲绝,卷惟望月空长叹……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如素愁不眠。”

李白:《长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 词:《临江仙》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皇甫冉:《春思》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卢纶:《晚次鄂州》。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共看明月应泪垂,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望月有感》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靖康耻。犹未雪,巨子恨,何时灭……。

岳飞 《满江红》 回 昭阳辞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 妾身,不愿似天家,金 缺。文天祥 《满江红》 拜将名歌,怀贤阁杳,空指冲冠鬃,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胡世将 词:《酹江月》 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孤忠耿耿。剑铓冷侵秋月。

(南宋)黄中辅 词:《念奴娇》。 想故国,高台月照,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南宋)刘辰翁 词:《柳梢青》 璧月初晴,黛云远澹,春事维主?……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 刘辰翁 龙虎敬,风云天。

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反二,泪盈襟血。客馆夜惊尘土梦,宫东晓碾关山月。

问姮娥,于我肯从容,月圆缺。 王清惠;《满江红》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 !……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邓剡 词《酹江月》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赤璧怀古》词《念奴娇》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

辛弃词:《满江红》。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词《江城子》。 沙上弃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 词:《天仙子》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扬花过无影。 张先 词:《木兰花》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蒋氏女 词《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 吕本 《南歌子》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词:《雨霖铃》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苏过 《点绎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词《西江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 《月夜》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

3.请教"西楼望月"的出处经常在古诗词中看到的,却不知道他的出处,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 (1)寄:寄赠诗篇。

李儋(dan丹):字元锡,武威(今甘肃省武威县)人,曾官殿中侍御史,与韦就物友善。 (2)去年:指人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春离长安赴滁州作埋。

逢君别:指与李儋相逢旋又分别。君,指李儋。

(3)茫茫:广阔无际的样子。难自料:自己难以预料。

(4)黯黯:心神暗淡不快的样子。(5)思田里:想念田园乡里,即希望辞官归隐。

(6)邑:城邑,这有使人民安居乐业,因而感到惭愧,俸,封建社会中官吏的薪金。 (*7)闻道:听说,问讯:问候是否平安。

(8)西楼:滁州西楼。这两句说,听说你想来探望我,我常在州西楼城盼望,已经好几个月了。

[简要评析] 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上任上所作。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春夏之交,韦应物从尚书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与好友李儋分别。

这首诗写情意真挚 的寄赠之作,在诗歌艺术上有特色,诗人本来是思念挚友才作诗寄意的,但开始两句不说今日的思,而是追叙去年在百花盛开的大好大师傅光中相逢旋又分别,到今日群芳争艳恰为一年。这就是昌,在这一个中诗人常常忆念知友,所以追作一笔。

第三句宕开,感慨世事茫茫,难以逆料,正反映了仕途艰危,宦海险恶。 诗人披露了一个富有正义感的封建官吏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正概括出处在专制制度下某些正直官吏的心境。

第四句双归到眼前,虽值欣欣向荣的春天,但心情黯淡,愁虑郁结,无知音倾叶,独自成眠。这又和结联盼望友人相照应。

第三联是对友人抒怀,也引出殷切期待友人来临的尾联。 结尾两句才正面点也寄赠,饱含深情。

全诗写得曲折有变化,婉约而有深意 。

4.谁知道《望岳这个古诗

杜甫《望岳》 栏目:唐诗鉴赏 作者:情诗网 2004-9-14 23:59:00 浏览:1692 相关信息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

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

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

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

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

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萧涤非)。

5.诗经月亮的诗句

月: 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水调歌头 作者: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太阳: 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 其三十二 朝日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其三十五 壮年以时逝,朝露带太阳。愿揽羲和辔,白日不移光。

《采薪者歌》 日没不周西,月出丹渊中。阳精蔽不见,阴光代为雄。

《咏怀诗十三首》 其一 清阳曜灵,和风容与。明日映天,甘露被宇。

其七 朝云四集,日夕布散。素景垂光,明星有烂 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甫《江南春绝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古诗《望月的作者是谁我为什么怎么都查不到呢

望月 年代:【唐】 作者:【郑锡】 高堂新月明,虚殿夕风清。

素影纱窗霁,浮凉羽扇轻。稍随微露滴,渐逐晓参横。

遥忆云中咏,萧条空复情。望月 年代:【唐】 作者:【刘驾】 清秋新霁与君同,江上高楼倚碧空。

酒尽露零宾客散,更更更漏月明中。望月(一作客中月) 年代:【唐】 作者:【于武陵】 离家凡几宵,一望一寥寥。

新魄又将满,故乡应渐遥。独临彭蠡水,远忆洛阳桥。

更有乘舟客,凄然亦驻桡 望月(一作张瑛诗) 年代:【唐】 作者:【刘云】 天汉凉秋夜,澄澄一镜明。山空猿屡啸,林静鹊频惊。

望月诗 年代:【南北朝】 作者:【庾信】 夜光流未曙。 金波影尚赊。

照人非七子。含风异九华。

蓂新半壁上。桂满独轮斜。

乘舟聊可望。无假逐仙槎。

望月 年代:【宋】 作者:【宋祁】 早月始娟娟,西南寥泬天。 魄中藏暗树,轮外上虚弦。

傍汉含银浅,过云漏叶鲜。遥知今夜鹊,犹得稳枝眠。

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首。

7.求诗经《月初》

月出皎兮①,佼人僚兮②。

舒窈纠兮③,劳心悄兮④。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⑤。

舒懮受兮,劳心慅兮⑥。 月出照兮⑦,佼人燎兮⑧。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⑨。[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①皎:毛传:“皎,月光也。”

谓月光洁白明亮。关于诗的主题,《毛诗序》认为是讽刺陈国统治者“好色”,朱熹《诗集传》谓“此亦男女相悦而相念之辞”。

高亨《诗经今注》认为描绘“陈国统治者,杀害了一位英俊人物”。现在多认为是月下相思的爱情诗。

②佼(jiāo):同“姣”,美好。“佼人”即美人。

僚:同“嫽”,娇美。 ③舒:舒徐,舒缓,指从容娴雅。

窈纠:与第二、三章的“懮(yǒu)受”、“夭绍”,皆形容女子行走时体态的曲线美。 ④劳心:忧心。

悄:忧愁状。 ⑤懰(lǐu):妩媚。

⑥慅(cǎo):忧愁,心神不安。 ⑦照:照耀(大地)。

⑧燎:明也。一说姣美。

⑨惨(zào):当为“懆(cǎo)”,焦躁貌。 【译文】 多么皎洁的月光,照见你娇美的脸庞,你娴雅苗条的倩影,牵动我深情的愁肠! 多么素净的月光,照见你妩媚的脸庞.你娴雅婀娜的倩影,牵动我纷乱的愁肠! 多么明朗的月光,照见你亮丽的脸庞,你娴雅轻盈的倩影,牵动我焦盼的愁肠![1]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如果把这里所说的“人”理解为审美的人,把这里所说的“月”理解为人的审美对象的月,那么是谁第一个用含情脉脉的审美的眼光观照月亮?是谁第一个在这冰冷的自然之物中发现了温情的诗意?是谁最先把它从“远在天边”拉到“近在眼前”,贴近人们的心灵?就作为审美意识的载体和结晶的文学作品来说,应是这首《月出》的作者。

每首诗都有自己的意境,自己的情调。中国古代咏月的诗篇真是积案盈箱,汗牛充栋,比如《古诗十九首》的“明月何皎皎”、“明月皎夜光”,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及李白的《古朗月行》、杜甫的《闺中望月》,等等等等,不管它们如何变换着视角,变换着形式,变换着语言,但似乎都只是一种意境,一种情调,即迷离的意境,怅惘的情调。

这种意境与情调,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 《月出》的意境是迷离的。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说它“从男意虚想,活现出一月下美人”。诗人思念他的情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开始的。

也许因为月儿总是孤独地悬在无垠的夜空,也许因为它普照一切,笼盖一切,所谓“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月下怀人的作品总给人以旷远的感觉。作者的心上人,此刻也许就近在咫尺,但在这朦胧的月光下,又似乎离得很远很远,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

诗人“虚想”着她此刻姣好的容颜,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时而分明,时而迷茫,如梦,似幻。 《月出》的情调是惆怅的。

全诗三章中,如果说各章前三句都是从对方设想,末后一句的“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则是直抒其情。这忧思,这愁肠,这纷乱如麻的方寸,都是在前三句的基础上产生,都由“佼人”月下的倩影诱发,充满可思而不可见的怅恨。

其实这怅恨也已蕴含在前三句中:在这静谧的永夜,“佼人”为何月下独自地长久地徘徊,一任夜风拂面,一任夕露沾衣?她也是在苦苦地思念着自己。这真是“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春江花月夜》)。

与迷茫的意境和惆怅的情调相适应,《月出》的语言是柔婉缠绵的。通篇各句皆以感叹词“兮”收尾,这在《诗经》中并不多见。

“兮”的声调柔婉、平和,连续运用,正与无边的月色、无尽的愁思相协调,使人觉得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另外,形容月色的“皎”、“皓”、“照”,形容容貌的“僚”、“懰”、“燎”,形容体态的“窈纠”、“懮受”、“夭绍”,形容心情的“悄”、“慅”、“惨”,在古音韵中或属宵部韵或属幽部韵,而宵、幽韵可通,则此诗可谓一韵到底,犹如通篇的月色一样和谐。

其中“窈纠”、“懮受”、“夭绍”俱为叠韵词,尤显缠绵婉约。其实,这些词意的细微差异现在已很难说清。

后人连篇累牍的解释,坦率地说,未尝没有望文生义、强作解人之嫌,当然这也是不得已的事。如今读者应当而且只能根据全诗的意境和情调去心领神会。

不过这也恰巧可以发挥读者的想像,填补时间的变迁所造成的意义空白。 望月怀人的迷离意境和伤感情调一经《月出》开端,后世的同类之作便源源不断,焦竑《焦氏笔乘》说:“《月出》见月怀人,能道意中事。

太白《送祝八》‘若见天涯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子美《梦太白》‘落月满屋梁,犹疑见颜色’,常建《宿王昌龄隐处》‘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王昌龄《送冯六元二)‘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类甚多,大抵出自《陈风》也。”姚舜牧《重订诗经疑问》也说:“宋玉《神女赋》云:‘其始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正用此诗也。”

他们举出的例子,只是其中一部分罢了。而这些滥觞于《月出》的望月怀人诗赋作品,总能使人受到感动与共鸣,这也正如月亮本身,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

[2]。

相关
上一篇
关雌诗经
下一篇
武姜诗经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