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顾我复我

1.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

这句诗的意思是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

该句出自先秦佚名《诗经》中的《小雅·蓼莪》,其原文如下: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白话文释义: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

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羞耻。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就去死。没有亲爹何所靠?没有亲妈何所恃?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茫然不知止。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想报爹妈大恩德,老天降祸难预测!

南山高峻难逾越,飙风凄厉令人怯。大家没有不幸事,独我为何遭此劫?南山高峻难迈过,飙风凄厉人哆嗦。大家没有不幸事,不能终养独是我!

扩展资料

此诗六章,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层意思:首两章是第一层,写父母生养“我”辛苦劳累。头两句以比引出,诗人见蒿与蔚,却错当莪,于是心有所动,遂以为比。

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诗人有感于此,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后两句承此思言及父母养大自己不易,费心劳力,吃尽苦头。

中间两章是第二层,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和父母对儿子的深爱。第三章头两句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因瓶从罍中汲水,瓶空是罍无储水可汲,所以为耻,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

句中设喻是取瓶罍相资之意,非取大小之义。“鲜民”以下六句诉述失去父母后的孤身生活与感情折磨。汉乐府诗《孤儿行》说“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从地下黄泉”,那是受到兄嫂虐待产生的想法,而此诗悲叹孤苦伶仃,无所依傍,痛不欲生,完全是出于对父母的亲情。

第四章前六句一一叙述父母对“我”的养育抚爱,这是把首两章说的“劬劳”、“劳瘁”具体化。诗人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语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声促调急,确如哭诉一般。

这章最后两句,诗人因不得奉养父母,报大恩于万一,痛极而归咎于天,责其变化无常,夺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报不能!

后两章第三层正承此而来,抒写遭遇不幸。头两句诗人以眼见的南山艰危难越,耳闻的飙风呼啸扑来起兴,创造了困厄危艰、肃杀悲凉的气氛,象征自己遭遇父母双亡的巨痛与凄凉,也是诗人悲怆伤痛心情的外化。

赋比兴交替使用是此诗写作一大特色。三种表现方法灵活运用,前后呼应,抒情起伏跌宕,回旋往复,传达孤子哀伤情思,可谓珠落玉盘,运转自如,艺术感染力强烈。

2.《诗经》:“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作品内容 年代:先秦作者:诗经作品:蓼莪内容: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榖,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作品注释 人民苦于兵役不得终养父母。

蓼(音陆):长大貌。莪(音俄):莪蒿。

蔚(音卫):牡蒿。花如胡麻花,紫赤;实象角,锐而长。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瓶小而尽,罍大而盈。言罍耻者,刺王不使贫富均。

怙(音护):依靠。 昊天罔极:指父母之恩如天,大而无穷。

烈烈:艰阻貌。发发(音拨):疾貌。

榖:养。律律:同烈烈。

弗弗:风声。卒:终。

指终养父母。 【赏析】 这一首是儿子悼念父母的诗。

诗人痛惜父母辛辛苦苦遗养育了他,而他却不能报恩德于万一。子女赡养父母、孝敬父母,这是我国人民的美德之一,直至今日,仍然是一项必须提倡的公德,人人都应尽这个责任。

这首诗前两章用比,表现“父母劬劳”;后两章用兴,象征自己遭遇不幸,首尾遥遥相对。中间两章一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一写父母对儿子的深爱。

全诗情真意切,表现了作者对父母的深厚感情。 译文: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青蒿。

可怜的父母亲啊!为了生养我受尽劳苦。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牡菣,可怜的父母亲啊!为了生养我积劳成疾。

小瓶的酒倒光了,是大酒坛的耻辱。孤苦伶仃的人活著,还不如早些死去的好。

没了父亲,我依靠谁?没了母亲,我仰赖谁?出门在外,心怀忧伤;踏进家门,魂不守舍。 父母双亲啊!您生养了我,抚慰我、养育我、拉拔我、庇护我,不厌其烦地照顾我,无时无刻怀抱著我。

想要报答您的恩德,而您的恩德就像天一样的浩瀚无边! 南山高耸耸,暴风阵阵起,人们没有不过好日子的,为何只有我遭受不幸!南山高巍巍,暴风呼呼吹。人们没有不幸福的,为何只有我不得终养父母! 《诗经·蓼莪》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很细腻地传达了父母对孩子的痴情眷恋。

因此,身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们每个人不可不知的。 诗经·小雅——《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榖,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注释】:人民苦于兵役不得终养父母。

蓼(音陆):长大貌。 莪(音俄):莪蒿。

蔚(音卫):牡蒿。 花如胡麻花,紫赤;实象角,锐而长。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瓶小而尽,罍大而盈。言罍耻者,刺王不使贫富均。

怙(音护):依靠。 昊天罔极:指父母之恩如天,大而无穷。

烈烈:艰阻貌。 发发(音拨):疾貌。

榖:养。 律律:同烈烈。

弗弗:风声。 卒:终。

指终养父母。 【赏析】: 《蓼莪》悼念父母恩德,抒发失去父母的孤苦和未能终养父母的遗憾,沉痛悲怆,凄恻动人,清人方玉润称为“千古孝思绝作”(《诗经原始》卷十一)。

诗以丛丛莪蒿摇曳兴起心中苦涩的悲悼之情, 或正是悼念之情景,其中连用“生”、“鞠”、“拊”、“蓄”、“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直颂父母恩德。充分表达“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的孝子之思,而一旦失去,“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的失落油然而生,终于发生“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的悲天怆地呼号。

末两章又是景象描绘,南山高大,正示父母的恩德,飘风的吹拂,又写孝子的悲苦,情与景交融,虚与实相衬,充分表达了诗人一片至真至性的情咸,却又给人无比想象的空间。/sicijianshang/tangqian/shijing/0673003364846316.htm。

3.顾我,复我 什么意思

出自《诗经·邶风-“诗经-邶风”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诗经-小雅” 孔夫子所谓“思无邪”的“诗经”中,吟诵男女爱情的居多,但歌颂父母养育之恩的却寥寥。不过,上面的这两段文字却是情之所至,感人心怀,谨此摘录来奉献给我万里之遥的父母。

和爸妈坐在家中喝下午茶。窗外其它树木的叶子早已凋零,只剩下松柏的绿。

这个时节,德国的天总是灰蒙蒙的。雨从昨夜就开始下,淅淅沥沥,现在终于停了。

从不断飘过的云中,偶尔可见一重蓝天。爸妈还在翻看西班牙的照片:野岸边奇崛的岩石,柔软沙滩上的追逐嬉戏,沿着希罗纳狭窄幽深的小巷拾级而上,高迪公园中古怪神奇的雕像,巴塞罗那热闹非凡的朗布拉斯大街,当然还有集市上新鲜的海货和瓜果蔬菜-除了参与我们每天的户外活动:沙滩上晒太阳,海边打水漂儿、拾贝壳,或者沿着崎岖的山路爬山看海之外,作为一名“假日家庭主妇”,妈的最大乐事便是上集市采购鲜货,然后回家下厨掌勺,让一家老小大饱口福。

这样的时候-不需惦念上班或上学,一家人一起好吃懒做,一起游山玩水,一起附庸风雅,这在我们应该是第一次。从我记事时起,我们的家就常常是一个不完整的家。

记忆中的妈(想来应该是我现在的年龄)穿起翻毛皮鞋和棉大衣就往不知是天涯海角的哪个工地去了,一去便是数月半载。我从没有刻意去想象她待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作为土木工程师的她究竟从事的是怎样一种职业。

只是每次出差回来,她都带来些我们平常在北京难以见到的东西,比如各种海螺贝壳,比如闪烁着光芒的矿石,比如北京冬天见不到的绿色蔬菜,比如她从上海买来的灯心绒花布和黑亮亮的小皮鞋。妈的职业对我来说非常抽象,就象她不在我身边时,由于缺乏对她的感知,而使得妈这个人有时都抽象得仿佛一个概念而已。

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填补着我对妈想象的空白,也使她一次又一次的长途跋涉在我头脑中变得生动起来。后来学会了看地图,我便开始在地图上寻找她去过的地方:北至锡林郭勒大草原,南达海南岛的五指山。

妈说蒙古牧民豪放热情,他们的酒量真大!妈还说,五指山老林里的姑娘没有裙子穿。我听着,好象在听天方夜谭,无法想象坐在我面前的、一丝不苟为我们缝衣做饭的她,怎样与男人为伍,出现在苍凉空旷的蒙古草原,或是亚热带的原始丛林中。

终于有了一次机会,让我们可以亲眼目睹妈在工地上的风采。工地座落在古老的秦长城脚下,郁郁葱葱的崇山峻岭之中。

自然风光虽是绝佳,而散落在这里的村庄却是如此的贫穷。我们进山时,搭乘的吉普在干裂得如同龟背的河床上颠簸,仿佛能把人的五脏六腑都颠出来,不过这样的苦旅对于兴奋得无以复加的我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探险带来的乐趣。

在妈工地上的第一个礼拜确实激动人心,虽然妈的工地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宏伟,妈也不是一个“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女将军,而是被当地朴实的矿工们亲切地称呼为“北京来的李工”。李工两位千金的到来自然是工地上的大事,矿工们在深山老林中为我们捕获了一只背部带条纹的野松鼠,逗松鼠成了我们的一大乐趣。

再就是和妈一起进山,当时满山遍野都是盛开的金灿灿的百合花,与大自然如此的接近是我们在城里所不能想象,不能感受得到的。这里的秦长城,也不同于我们认识的八达岭。

远远望去,雄风依旧,如同一条黄色巨龙逶迤在绵绵山脉中,但走上近前,看到的却只是一堆堆被风化的石块,只是烽火台的地方要明显高于一般的城墙,给人留下想象长城曾经威严的空间。尽管这里充满大自然的野趣,但在一切的兴奋和新鲜感过后,我们终于开始想往北京的家了。

妈的工地距离附近一座小山村不远,她住的矿山招待所就在这个小村子里,条件是城里人难以想象的简陋。由于我们的到来,妈还特地到食堂定了小炒,至少午餐一菜中有肉。

当时北京的生活虽谈不上富裕,但比起这穷乡僻壤来说,已经有天渊之别了。妈后来还不无嗔怪地对爸说了我们这两位娇小姐在工地的表现,“天天给她们吃小炒,她们居然还说人家做的肉是臭的。”

我们的挑剔对一生吃过很多苦的妈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正当我们打算回家的时候,来时干枯的河床-也是唯一联系矿山与外界的通道,由于连日大雨,已成了泥沼地,连吉普都无法行进。

后来不得不百无聊赖地枯等,直到火辣辣的太阳再把河床烤干。这期间我问妈,“妈,你怎么能在这样的地方一待就是几个月呢?”妈的回答很简单,“越是偏僻的地方,才越会有矿藏。

这就是我的工作呗。” 如果不是这次经历,我绝对想象不出妈在外是个“女强人”。

因为她回到家中时,绝少提及工作的事情,完完全全地扮演一个母亲的角色。可是,妈决不是人家常说的“贤妻良母”,她继承了她父亲-我姥爷私塾教师的风度:管教孩子的事上,严厉有加。

为此,我曾暗暗叫苦不迭,不过学校里赢得的荣誉和认可倒也使我至少在人前可以显尽风光。后来妹开始读书的时候,遇到不体面的成绩而需家长签字的时候,我自然当仁不让,代为“家长阅”。

多少年后,有一次同老朋友谈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我不经意地说,。

4.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作品内容 年代:先秦作者:诗经作品:蓼莪内容: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榖,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作品注释 人民苦于兵役不得终养父母。

蓼(音陆):长大貌。莪(音俄):莪蒿。

蔚(音卫):牡蒿。花如胡麻花,紫赤;实象角,锐而长。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瓶小而尽,罍大而盈。言罍耻者,刺王不使贫富均。

怙(音护):依靠。 昊天罔极:指父母之恩如天,大而无穷。

烈烈:艰阻貌。发发(音拨):疾貌。

榖:养。律律:同烈烈。

弗弗:风声。卒:终。

指终养父母。 【赏析】 这一首是儿子悼念父母的诗。

诗人痛惜父母辛辛苦苦遗养育了他,而他却不能报恩德于万一。子女赡养父母、孝敬父母,这是我国人民的美德之一,直至今日,仍然是一项必须提倡的公德,人人都应尽这个责任。

这首诗前两章用比,表现“父母劬劳”;后两章用兴,象征自己遭遇不幸,首尾遥遥相对。中间两章一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一写父母对儿子的深爱。

全诗情真意切,表现了作者对父母的深厚感情。 译文: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青蒿。

可怜的父母亲啊!为了生养我受尽劳苦。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牡菣,可怜的父母亲啊!为了生养我积劳成疾。

小瓶的酒倒光了,是大酒坛的耻辱。孤苦伶仃的人活著,还不如早些死去的好。

没了父亲,我依靠谁?没了母亲,我仰赖谁?出门在外,心怀忧伤;踏进家门,魂不守舍。 父母双亲啊!您生养了我,抚慰我、养育我、拉拔我、庇护我,不厌其烦地照顾我,无时无刻怀抱著我。

想要报答您的恩德,而您的恩德就像天一样的浩瀚无边! 南山高耸耸,暴风阵阵起,人们没有不过好日子的,为何只有我遭受不幸!南山高巍巍,暴风呼呼吹。人们没有不幸福的,为何只有我不得终养父母! 《诗经·蓼莪》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很细腻地传达了父母对孩子的痴情眷恋。

因此,身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们每个人不可不知的。 诗经·小雅——《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榖,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注释】:人民苦于兵役不得终养父母。

蓼(音陆):长大貌。 莪(音俄):莪蒿。

蔚(音卫):牡蒿。 花如胡麻花,紫赤;实象角,锐而长。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瓶小而尽,罍大而盈。言罍耻者,刺王不使贫富均。

怙(音护):依靠。 昊天罔极:指父母之恩如天,大而无穷。

烈烈:艰阻貌。 发发(音拨):疾貌。

榖:养。 律律:同烈烈。

弗弗:风声。 卒:终。

指终养父母。 【赏析】: 《蓼莪》悼念父母恩德,抒发失去父母的孤苦和未能终养父母的遗憾,沉痛悲怆,凄恻动人,清人方玉润称为“千古孝思绝作”(《诗经原始》卷十一)。

诗以丛丛莪蒿摇曳兴起心中苦涩的悲悼之情, 或正是悼念之情景,其中连用“生”、“鞠”、“拊”、“蓄”、“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直颂父母恩德。充分表达“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的孝子之思,而一旦失去,“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的失落油然而生,终于发生“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的悲天怆地呼号。

末两章又是景象描绘,南山高大,正示父母的恩德,飘风的吹拂,又写孝子的悲苦,情与景交融,虚与实相衬,充分表达了诗人一片至真至性的情咸,却又给人无比想象的空间。

5.顾我 复我

出自《诗经·邶风-“诗经-邶风”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诗经-小雅”孔夫子所谓“思无邪”的“诗经”中,吟诵男女爱情的居多,但歌颂父母养育之恩的却寥寥。不过,上面的这两段文字却是情之所至,感人心怀,谨此摘录来奉献给我万里之遥的父母。

和爸妈坐在家中喝下午茶。窗外其它树木的叶子早已凋零,只剩下松柏的绿。

这个时节,德国的天总是灰蒙蒙的。雨从昨夜就开始下,淅淅沥沥,现在终于停了。

从不断飘过的云中,偶尔可见一重蓝天。爸妈还在翻看西班牙的照片:野岸边奇崛的岩石,柔软沙滩上的追逐嬉戏,沿着希罗纳狭窄幽深的小巷拾级而上,高迪公园中古怪神奇的雕像,巴塞罗那热闹非凡的朗布拉斯大街,当然还有集市上新鲜的海货和瓜果蔬菜-除了参与我们每天的户外活动:沙滩上晒太阳,海边打水漂儿、拾贝壳,或者沿着崎岖的山路爬山看海之外,作为一名“假日家庭主妇”,妈的最大乐事便是上集市采购鲜货,然后回家下厨掌勺,让一家老小大饱口福。

这样的时候-不需惦念上班或上学,一家人一起好吃懒做,一起游山玩水,一起附庸风雅,这在我们应该是第一次。从我记事时起,我们的家就常常是一个不完整的家。

记忆中的妈(想来应该是我现在的年龄)穿起翻毛皮鞋和棉大衣就往不知是天涯海角的哪个工地去了,一去便是数月半载。我从没有刻意去想象她待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作为土木工程师的她究竟从事的是怎样一种职业。

只是每次出差回来,她都带来些我们平常在北京难以见到的东西,比如各种海螺贝壳,比如闪烁着光芒的矿石,比如北京冬天见不到的绿色蔬菜,比如她从上海买来的灯心绒花布和黑亮亮的小皮鞋。妈的职业对我来说非常抽象,就象她不在我身边时,由于缺乏对她的感知,而使得妈这个人有时都抽象得仿佛一个概念而已。

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填补着我对妈想象的空白,也使她一次又一次的长途跋涉在我头脑中变得生动起来。后来学会了看地图,我便开始在地图上寻找她去过的地方:北至锡林郭勒大草原,南达海南岛的五指山。

妈说蒙古牧民豪放热情,他们的酒量真大!妈还说,五指山老林里的姑娘没有裙子穿。我听着,好象在听天方夜谭,无法想象坐在我面前的、一丝不苟为我们缝衣做饭的她,怎样与男人为伍,出现在苍凉空旷的蒙古草原,或是亚热带的原始丛林中。

终于有了一次机会,让我们可以亲眼目睹妈在工地上的风采。工地座落在古老的秦长城脚下,郁郁葱葱的崇山峻岭之中。

自然风光虽是绝佳,而散落在这里的村庄却是如此的贫穷。我们进山时,搭乘的吉普在干裂得如同龟背的河床上颠簸,仿佛能把人的五脏六腑都颠出来,不过这样的苦旅对于兴奋得无以复加的我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探险带来的乐趣。

在妈工地上的第一个礼拜确实激动人心,虽然妈的工地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宏伟,妈也不是一个“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女将军,而是被当地朴实的矿工们亲切地称呼为“北京来的李工”。李工两位千金的到来自然是工地上的大事,矿工们在深山老林中为我们捕获了一只背部带条纹的野松鼠,逗松鼠成了我们的一大乐趣。

再就是和妈一起进山,当时满山遍野都是盛开的金灿灿的百合花,与大自然如此的接近是我们在城里所不能想象,不能感受得到的。这里的秦长城,也不同于我们认识的八达岭。

远远望去,雄风依旧,如同一条黄色巨龙逶迤在绵绵山脉中,但走上近前,看到的却只是一堆堆被风化的石块,只是烽火台的地方要明显高于一般的城墙,给人留下想象长城曾经威严的空间。尽管这里充满大自然的野趣,但在一切的兴奋和新鲜感过后,我们终于开始想往北京的家了。

妈的工地距离附近一座小山村不远,她住的矿山招待所就在这个小村子里,条件是城里人难以想象的简陋。由于我们的到来,妈还特地到食堂定了小炒,至少午餐一菜中有肉。

当时北京的生活虽谈不上富裕,但比起这穷乡僻壤来说,已经有天渊之别了。妈后来还不无嗔怪地对爸说了我们这两位娇小姐在工地的表现,“天天给她们吃小炒,她们居然还说人家做的肉是臭的。”

我们的挑剔对一生吃过很多苦的妈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正当我们打算回家的时候,来时干枯的河床-也是唯一联系矿山与外界的通道,由于连日大雨,已成了泥沼地,连吉普都无法行进。

后来不得不百无聊赖地枯等,直到火辣辣的太阳再把河床烤干。这期间我问妈,“妈,你怎么能在这样的地方一待就是几个月呢?”妈的回答很简单,“越是偏僻的地方,才越会有矿藏。

这就是我的工作呗。”如果不是这次经历,我绝对想象不出妈在外是个“女强人”。

因为她回到家中时,绝少提及工作的事情,完完全全地扮演一个母亲的角色。可是,妈决不是人家常说的“贤妻良母”,她继承了她父亲-我姥爷私塾教师的风度:管教孩子的事上,严厉有加。

为此,我曾暗暗叫苦不迭,不过学校里赢得的荣誉和认可倒也使我至少在人前可以显尽风光。后来妹开始读书的时候,遇到不体面的成绩而需家长签字的时候,我自然当仁不让,代为“家长阅”。

多少年后,有一次同老朋友谈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我不经。

6.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

作品内容

年代:先秦作者:诗经作品:蓼莪内容: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榖,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作品注释

人民苦于兵役不得终养父母。 蓼(音陆):长大貌。莪(音俄):莪蒿。蔚(音卫):牡蒿。花如胡麻花,紫赤;实象角,锐而长。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瓶小而尽,罍大而盈。言罍耻者,刺王不使贫富均。 怙(音护):依靠。 昊天罔极:指父母之恩如天,大而无穷。 烈烈:艰阻貌。发发(音拨):疾貌。榖:养。律律:同烈烈。弗弗:风声。卒:终。指终养父母。 【赏析】

这一首是儿子悼念父母的诗。诗人痛惜父母辛辛苦苦遗养育了他,而他却不能报恩德于万一。子女赡养父母、孝敬父母,这是我国人民的美德之一,直至今日,仍然是一项必须提倡的公德,人人都应尽这个责任。

这首诗前两章用比,表现“父母劬劳”;后两章用兴,象征自己遭遇不幸,首尾遥遥相对。中间两章一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一写父母对儿子的深爱。全诗情真意切,表现了作者对父母的深厚感情。

译文: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青蒿。可怜的父母亲啊!为了生养我受尽劳苦。

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牡菣,可怜的父母亲啊!为了生养我积劳成疾。

小瓶的酒倒光了,是大酒坛的耻辱。孤苦伶仃的人活著,还不如早些死去的好。没了父亲,我依靠谁?没了母亲,我仰赖谁?出门在外,心怀忧伤;踏进家门,魂不守舍。

父母双亲啊!您生养了我,抚慰我、养育我、拉拔我、庇护我,不厌其烦地照顾我,无时无刻怀抱著我。想要报答您的恩德,而您的恩德就像天一样的浩瀚无边!

南山高耸耸,暴风阵阵起,人们没有不过好日子的,为何只有我遭受不幸!南山高巍巍,暴风呼呼吹。人们没有不幸福的,为何只有我不得终养父母!

《诗经·蓼莪》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很细腻地传达了父母对孩子的痴情眷恋。 因此,身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们每个人不可不知的。

诗经·小雅——《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榖,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注释】:人民苦于兵役不得终养父母。

蓼(音陆):长大貌。

莪(音俄):莪蒿。

蔚(音卫):牡蒿。

花如胡麻花,紫赤;实象角,锐而长。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瓶小而尽,罍大而盈。言罍耻者,刺王不使贫富均。

怙(音护):依靠。

昊天罔极:指父母之恩如天,大而无穷。

烈烈:艰阻貌。

发发(音拨):疾貌。

榖:养。

律律:同烈烈。 弗弗:风声。

卒:终。指终养父母。

【赏析】:

《蓼莪》悼念父母恩德,抒发失去父母的孤苦和未能终养父母的遗憾,沉痛悲怆,凄恻动人,清人方玉润称为“千古孝思绝作”(《诗经原始》卷十一)。诗以丛丛莪蒿摇曳兴起心中苦涩的悲悼之情, 或正是悼念之情景,其中连用“生”、“鞠”、“拊”、“蓄”、“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直颂父母恩德。充分表达“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的孝子之思,而一旦失去,“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的失落油然而生,终于发生“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的悲天怆地呼号。末两章又是景象描绘,南山高大,正示父母的恩德,飘风的吹拂,又写孝子的悲苦,情与景交融,虚与实相衬,充分表达了诗人一片至真至性的情咸,却又给人无比想象的空间。

7.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的意思是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

鞠,指喂养。拊通“抚”。

畜:通“慉”,喜爱。顾:顾念。

复:返回,指不忍离去。 该句出自先秦佚名《诗经》中的《小雅·蓼莪》,其原文如下: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谷,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白话文释义: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

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 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羞耻。

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就去死。没有亲爹何所靠?没有亲妈何所恃?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茫然不知止。

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

想报爹妈大恩德,老天降祸难预测! 南山高峻难逾越,飙风凄厉令人怯。大家没有不幸事,独我为何遭此劫?南山高峻难迈过,飙风凄厉人哆嗦。

大家没有不幸事,不能终养独是我! 扩展资料 全诗六章,首尾四章每章四句,中间二章每章八句。此诗前两章以“蓼蓼者莪”起兴,诗人自恨不如抱娘蒿,而是散生的蒿、蔚,由此而联想到父母的劬劳、劳瘁,就把一个孝子不能行“孝”的悲痛之情呈现出来。

中间两章是第二层,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和父母对儿子的深爱。第三章头两句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

因瓶从罍中汲水,瓶空是罍无储水可汲,所以为耻,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 第四章前六句一一叙述父母对“我”的养育抚爱,这是把首两章说的“劬劳”、“劳瘁”具体化。

诗人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语拙情真,言直意切。这章最后两句,诗人因不得奉养父母,痛极而归咎于天,夺去父母生命,致使欲报不能! 后两章第三层正承此而来,抒写遭遇不幸。

头两句诗人以眼见的南山艰危难越,耳闻的飙风呼啸扑来起兴,创造了困厄危艰、肃杀悲凉的气氛,象征自己遭遇父母双亡的巨痛与凄凉,也是诗人悲怆伤痛心情的外化。

相关
上一篇
诗经二卷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