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旱魃

1.旱魃的史书记载

《说文》:“魃,旱鬼也。”

诗经》孔疏引《神异经》:“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

《子不语》卷一《旱魃》里描写为:“猱形披发,一足行”。

袁枚《续子不语》又说:“尸初变旱魃,再变即为犼。”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卷七:旱魃为虐,见《云汉》之诗,是事出经典矣。《山海经》实以女魃,似因诗语而附会。然据其所言,特一妖神耳。近世所云旱魃,则皆僵尸。掘而焚之,亦往往致雨。夫雨为天地之.合,一僵尸之气焰,竟能弥塞乾坤,使隔绝不通乎?雨亦有龙所作者,一僵尸之技俩,竟能驱逐神物,使畏避不前乎,是何说以解之?又狐避雷劫,自宋以来,见于杂说者不一。

夫狐无罪欤,雷霆克期而击之,是淫刑也,天道不如是也。狐有罪欤,何时不可以诛,而必限以某日某刻,使先知早避?即一时暂免,又何时不可以诛,乃过此一时,竟不复追理?是佚罚也,天道亦不如是也。是又何说以解之?偶阅近人《夜谈丛录》,见所载焚旱魃一事、狐避劫二事,因记所疑,俟格物穷理者详之。

旱魃制造旱灾,见于《诗经》中的“云汉”一诗,可见是出自经典的了。《山海经》把旱魃看作女性,似乎是在《诗经》的基础上附会出来的。然而,据上述经典所言,旱魃专指一位妖神。近世所说的旱魃,却都是僵尸。把僵尸挖掘出来焚烧掉,也就往往导致下雨。可是,雨是由天地二气的结合所形成的,一具僵尸的气焰就能塞满乾坤,使天地二气隔绝不通吗?雨也有龙形成的,一具僵尸的伎俩就能驱逐神物,使龙畏避不肯向前吗?如何来解释这些疑问呢?还有,狐躲避雷击的事情,从宋代以来就经常见于各种杂说记载。如果狐没有罪过,雷霆按期出去,那就是滥用刑罚,不合乎天道。如果狐有罪过,何时不可诛杀呢?为什么要必定限制在某日某刻,让其预先得知及早躲避呢?即使是一时侥幸躲过,又何时不可继续诛杀,却过了规定时刻竟不再追究?这显然是失于刑罚,也不合乎天道。又作何解释呢?偶尔翻阅近人所著的《夜谈丛录》,见到其中焚烧旱魃、狐狸避劫二事,因此记下了个人的疑问,以待穷究事物道理的先生们详细解释。《阅微草堂笔记》

杜甫《七月三日》诗:“退藏恨雨师,健步闻旱魃。”值得一提的是,“魃”多与“旱”组合,极少单用。即使单用,还是“魃”不离“旱”。

《山海经》原文:“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神异经·南荒经》云:“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所之国大旱。一名格子,善行市朝众中,遇之者投著厕中乃死,旱灾消。” 旱魃,上可旱天屠龙,下可引瘟渡江

2.古代神话中有旱魃这个人吗

旱魃(hàn bá),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

《诗·大雅·云汉》:“旱魃为虐,如惔如焚。” 孔颖达疏:“《神异经》曰:‘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

’” 唐·杜甫 《七月三日》诗:“退藏恨雨师,健步闻旱魃。” 石灵《捕蝗者》:“本来大家商议要刨旱魃,后来袁大爹着人来叫抬龙王,不要刨旱魃,才改了主意。”

《说文》:“魃,旱鬼也。” 《诗经》孔疏引《神异经》:“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

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

《子不语》卷一《旱魃》里描写为:“猱形披发,一足行”。袁枚《续子不语》又说:“尸初变旱魃,再变即为犼。”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卷七:“近世所云旱魃,则皆僵尸,掘而焚之,亦往往致雨。”杜甫《七月三日》诗:“退藏恨雨师,健步闻旱魃。”

值得一提的是,“魃”多与“旱”组合,极少单用。即使单用,还是“魃”不离“旱”。

民间传说宋真宗时,旱魃作怪,竭盐池之水。真宗求助于张天师,天师就派关羽去降伏。

关羽苦战七天,降伏了妖魔。真宗感其神力,封为“义勇武安王”。

这一天恰好是农历五月十三日,后民间便多于是日举办关帝庙会,祈求关帝显灵逐魔消灾、普降甘霖,并把这天称为雨节。且以为是日必雨,所谓“大旱不过五月十三”。

倘若不雨,则求之关帝必验。编辑本段道教记载 道教中也有记载,旱魃出世,方圆百里之地尽皆滴水无存。

《山海经》所记雨神称应龙。与雨神对应的是旱神,称女魃。

应龙和女魃还被引入黄帝与蚩尤之战中,足见此神话已开始历史化。旱魃神话对后世创作影响颇大,如《神异经·南荒经》云:“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顶上,走行如风”,“所之国大旱。

一名格子,善行市朝众中,遇之者投著厕中乃死,旱灾消。” 《山海经》里最惨烈动人的故事,是黄帝与蚩尤大战。

书中《大荒北经》等多处记载:蚩尤经过长期准备,制造了大量兵器,纠集众多精灵,向黄帝发起攻击。黄帝派应龙到冀州之野去抗击他。

应龙是长着翅膀的飞龙,发动滔天洪水围困蚩尤。蚩尤请来风伯、雨师,应龙的军队迷失在漫天风雨之中。

黄帝听说雷泽里有雷神,长着人头龙身,经常拍打自己的肚子,能发出惊天动地的雷声,就杀了无辜的雷神,用他的皮做成大鼓敲打起来,震破蚩尤的凄风苦雨。黄帝又派了天女魃参战。

魃身穿青衣,头上无发,能发出极强的光和热。她来到阵前施展神力,风雨迷雾顿时消散,黄帝终于擒杀了蚩尤。

应龙和魃建立了奇勋,但也丧失了神力,再也不能回到天上。应龙留在人间的南方,从此南方多水多雨。

魃留居北方,从此北方多干旱,她无论走到哪里,都被人们诅咒驱逐,称为“旱魃”。编辑本段相关传说 作家孙方之在同名小说的题记中写道:“旱魃,传说中能引起旱灾的怪物,乡村中认为是死后一百天内的死人所变。

变为旱魃的死人尸体不腐烂,坟上不长草,坟头渗水,旱魃鬼会夜间往家里挑水。只有烧了旱魃,天才会下雨。

鲁中一带乡村中烧旱魃习俗延续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修炼了近千年的僵尸,如果愿意,轻而易举地就可以使一州一县赤地千里、滴水无存,他们因此被称旱魃。

僵尸与传说中的吸血鬼有着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差别。僵尸可分为六级:一是“白僵”,尸体入养尸地后,一月后浑身开始长茸茸白毛,这类僵尸行动迟缓,非常容易对付,它极怕阳光,也怕火怕水怕鸡怕狗更怕人;二是“黑僵 ”,白僵若饱食牛羊精血,数年后浑身脱去白毛,取而代之的是一身几寸长的黑毛,此时仍怕阳光和烈火,行动也较缓慢,但开始不怕鸡狗,一般来说黑僵见人会回避,也不敢直接和人厮打,往往在人睡梦中才吸食人血(黑僵与白僵合称为“黑白僵煞”)。

全世界乡村和农场已报告出数万起‘不明吸血生物’攻击牲口的事件,甚至有人认为“野人”就是黑僵;第三种为“跳尸”,黑僵纳阴吸血再几十年,黑毛脱去,行动开始以跳为主,跳步较快而远,怕阳光,不怕人也不怕任何家畜(平时再能叫的狗,一旦遇到‘黑僵’或‘跳尸’就不叫了,但是猫见僵尸就会冷叫);第四种“飞尸”,由跳尸纳幽阴月华而演变,飞尸往往是百年以上甚至几百年的僵尸,行动敏捷,跃屋上树,纵跳如飞,吸食精魄而不留外伤;第五种僵尸已近乎魔,名为“魃”,又称“旱魃”“火魃 ”“干魃”,飞尸吸纳精魄数百年之后,相貌愈发狰狞,可谓青面獠牙啖人罗刹,还能变幻身形相貌迷惑众人,上能屠龙旱天下能引渡瘟神,旱天瘟疫由此而发(古代,瘟疫如果伴随着旱灾蔓延,老百姓们就会坚信不疑地认为是旱魃在作怪);最后一种也是最可怕的僵尸,应该说它已不再是“尸”,而是魔王,拥有着与神叫阵的恐怖力量,数千年甚至万年的道行,相传华夏大地只出现过一个这样的魔王,千年前它被观世音菩萨收服为坐骑,名曰“犼”。编辑本段山海经中的旱魃 僵尸可分为五级:一是“白僵”,尸体入养尸地后,一月后浑身开始长茸茸白毛,这类僵尸行动迟 旱魃 缓,非常容易对付,它极怕阳光,也怕火怕水怕鸡怕狗更怕人;二是“黑僵 ”,白僵。

3.旱魃的由来

《诗经·云汉》有句“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朱注云:“魃,旱神”。

宋人朱YU《萍州可谈》说:“女魃窃其家物以出,男魃窃外物以归。”好笑。

《子不语》卷一《旱魃》里描写为:“猱形披发,一足行”。与夔近。不过袁枚《续子不语》又说:“尸初变旱魃,再变即为犼。”

《阅微草堂笔记》卷七:“近世所云旱魃,则皆僵尸,掘而焚之,亦往往致雨。”

山东民俗说除旱魃的事:“过去,如逢久旱不雨,突然发现谁家的新坟坟头有湿润泥土,就说这坟出了旱魃。据说旱魃能喝尽天下的水,而且生吃活鸡。所以,出旱魃的新坟不仅坟头湿润,而且坟里藏有很多鸡毛。这也是检验旱魃的标志。如果这两个条件成立,就必须把旱魃打死。打时,先掘开坟墓的封土,露出棺材后立即用一张大鱼网扣住,以免旱魃逃跑。蒙好网,用钻子将棺材打一圆孔,把装好药和沙子的土枪伸进眼里,“轰”的一枪,将棺材轰碎,此时参加打旱魃的人冲上前去,用活钩、锨、镢等铁器将尸体拖出刨碎,然后拖着就跑。据说把旱魃的碎块拖到哪儿哪儿就会下雨。在过去严禁掘人坟墓的时代,打旱魃往往成为某些人报私仇、泄私愤的借口。”

4.旱魃的具体资料

传说"旱魃"是黄帝的女儿.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射。

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

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

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

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山海经>大致上的内容讲的是黄帝和蚩尤的大战.皇帝有一女儿叫魃,光头,相貌奇抽,传闻魃张嘴可以喷出火焰,皇帝叫女儿魃帮忙打败了蚩尤,魃却因为和蚩尤的大战中喷火,元气不足,就在赤水养伤,因为魃住在赤水,那里常年都不下雨,魃又叫旱魃,后来魃觉的很羞愧就离开了赤水,传闻中僵尸的始祖就是旱魃,黄帝之女! 魃,旱鬼也。从鬼,犮声。

——《说文》 旱魃为虐,如惔如焚。——《诗·大雅·云汉》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

——《山海经·大荒北经》《诗经·云汉》有句“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

朱注云:“魃,旱神”。 宋人朱YU《萍州可谈》说:“女魃窃其家物以出,男魃窃外物以归。”

好笑。《子不语》卷一《旱魃》里描写为:“猱形披发,一足行”。

与夔近。不过袁枚《续子不语》又说:“尸初变旱魃,再变即为犼。”

《阅微草堂笔记》卷七:“近世所云旱魃,则皆僵尸,掘而焚之,亦往往致雨。” 另:山东民俗说除旱魃的事:“过去,如逢久旱不雨,突然发现谁家的新坟坟头有湿润泥土,就说这坟出了旱魃。

据说旱魃能喝尽天下的水,而且生吃活鸡。所以,出旱魃的新坟不仅坟头湿润,而且坟里藏有很多鸡毛。

这也是检验旱魃的标志。如果这两个条件成立,就必须把旱魃打死。

打时,先掘开坟墓的封土,露出棺材后立即用一张大鱼网扣住,以免旱魃逃跑。蒙好网,用钻子将棺材打一圆孔,把装好药和沙子的土枪伸进眼里,“轰”的一枪,将棺材轰碎,此时参加打旱魃的人冲上前去,用活钩、锨、镢等铁器将尸体拖出刨碎,然后拖着就跑。

据说把旱魃的碎块拖到哪儿哪儿就会下雨。在过去严禁掘人坟墓的时代,打旱魃往往成为某些人报私仇、泄私愤的借口。”

5.先有的僵尸还是先有的吸血鬼

吸血鬼最早出现自圣经,是亚当和夏娃的长子该隐触怒上帝后成为吸血鬼的始祖,14世纪教会承认有吸血鬼,而传说多流传于17、18世纪的中欧地区。

僵尸东西方传说中均有出现。东方的僵尸理论形成于清朝,清朝的袁枚在其著作《子不语》里面描绘了各种僵尸,并称诗经中的旱魃就是一种僵尸,各种传说也流传于清朝,时间是18世纪的样子。西方的僵尸(zombie)传说来源于巫毒教,源于西非,广泛流传于17-19世纪。

所以,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的僵尸,传说出现的都比吸血鬼晚一些。(当然,要按照袁枚的说法旱魃也是僵尸的话,那就和吸血鬼差不多了)。

相关
下一篇
诗经的兴6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