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春卷的诗句《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 渭城朝雨悒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2.形容春卷的诗句“春卷” 含义:传统习俗,吉祥如意,消灾去难。 小吃“春卷” 用烙熟的圆形薄面皮卷裹馅心,成长条形,然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浮起而成。 春卷的来历: 春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北方人也称为“春饼”。据传在东晋时代就有。那时叫“春盘”。当时人们每到立春这一天,就将面粉制成的薄饼摊在盘中,加上精美蔬菜食用,故称“春盘”。那时不仅立春这一天食用,春游时人们也带上“春盘”。 到了唐宋时,这种风气更为盛行。著名诗人杜甫的“春日春盘细生菜”和陆游的“春日春盘节物新”的诗句,都真实地反映了唐宋时期人们这一生活习俗。在唐代,春盘又叫五辛盘。 明代李时珍说:“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谓之五辛盘。” 以后春盘、五辛盘又演变为春饼。宋朝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这样描述:“常熟糍糕,馄饨瓦铃儿,春饼、菜饼、圆子汤。”到了清代,富家或士庶之家,也多食春饼。 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打春》中记载:“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闹也。” 3.写春卷的片段春卷是一道很好吃的点心,今天,我到舅舅家和舅妈一起做春卷。 我先拿出一棵黄牙菜,用水清洗干净,掰成一叶一叶的,重叠起来,先切成条状,再切成丁,切好之后,我又从冰箱里拿出了绞肉,在锅里倒了一些食用油,开了火,过了一会儿,油就开始沸腾起来,我放了四分之一的绞肉,不停地翻炒,绞肉渐渐由大红色变成了淡淡的粉红色,在这个时候,与菜丁一起炒,然后放几勺蘑菇精,再放一些面稀,炒好后,油也被吸干了。接着我们把炒好的绞肉馅儿,装在一个大碗里,等馅变冷后才能包。然后我们又从冰箱里拿出一包白白、薄薄的春卷皮,我们把春卷皮一张一张地分开,再在一个小碗里放几勺的速溶生粉,再加一些清水,拌成了面稀。拿一张春卷皮在桌上摊平,用筷子夹一些馅放在春卷皮的正中央,弄成1厘米高、9厘米长,2厘米宽。先把下面的一个角放上来,再把两边的角往里拉,不能碰到馅,然后往上推,在留出一个角的时候,用勺子蘸一点点面稀在那个角上,再继续推,使春卷粘得更牢。 我和舅妈一起包了很多春卷,我们在锅里倒了很多食用油,然后开火,等油沸腾了,我先放了一个春卷,试一试该怎么炸,用筷子慢慢地翻动,直到春卷炸成金黄色夹出。渐渐熟练了以后,我就三个三个炸,终于炸完了。闻着香喷喷的春卷,我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我连忙拿了一个往嘴里送,咬一口,又香又脆,真好吃! 4.春卷是怎么做出来的春卷是用干面皮包馅心,经煎、炸而成。 它由立春之日食用春盘的习俗演变而来。 据晋周处《风土记》载:“元旦造五辛盘”, 就是将五种辛荤的蔬菜搭配烹制而成,供人们 在春日食用,故又称为“春盘”。 唐时,其内容 有了发展变化,《四时宝镜》称:“立春日,食芦 菔、春饼、生菜,号春盘。 ”以后发展日趋精美, 到元代,已有关于包焰油炸的春卷记载。 元代无名氏编撰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记载有“卷煎饼”:“摊薄煎饼,以胡桃仁、松 仁、桃仁、榛仁、嫩莲肉、干柿、熟藕、银杏、熟 栗、芭榄仁,以上除栗黄片切外皆细切,用蜜、糖霜和,加碎羊肉、姜末、盐、葱调和作馅,卷 入煎饼,油焯过。 ”这就是早期的春卷制法。 明代食谱《易牙遗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清代已出现春卷之名。 《调鼎集》虽仍以 “春饼”为名,但是已做成卷状,其原文为:“干 面皮加包火腿肉、鸡等物,或四季时菜心,油 炸供客。又,咸肉腰、蒜花、黑枣、胡桃仁、洋 糖共剁碎,卷春饼切段。 单用去皮柿饼捣烂, 加熟咸肉、肥条,摊春饼作小卷,切段。单用 去皮柿饼切条作卷亦可。” 这里介绍了三种制 法,既包馅(咸、甜均有)又有卷,是典型的春 卷形状及制法,与今日之春卷极为相近。 5.谁可以把舒婷的春卷这篇阅读的答案全部告诉我啊五、阅读散文《春卷》,完成15-18题。(16分) 春卷 舒婷 ①春卷的普及范围是这样狭小,只有闽南人心领神会。厦门和泉州虽同属闽南,春卷体系又有不同,一直在相互较力,裁判公婆各执一词,于是各自发展得越加精美考究。 ②即使在厦门工作了好几年的外地人,也未必能吃上正宗春卷。隆冬时节大街上小吃摊都有的卖,仿佛挺大众化的。A其实,萝卜与萝卜须,吃起来毕竟有很大区别。 ③有稀客至,北方人往往包饺子待客,而南方人就做春卷吗?也不。即使上宾有如总统,春卷却也不肯召之即来。首先要看季节,最好是春节前后。过了清明,许多原料都走味,例如海蛎已破肚,吃起来满嘴腥。第二要有充足的时间备料。由于刀工要求特别细致,所以第三还要有好心情。当然不必像写诗那么虔诚,但至少不要失魂落魄到将手指头切下来。 ④霜降以后,春卷的主力军纷纷亮相。但是,抹春卷皮的平底锅还未支起来;秋阳熙熙,小巷人家屋顶尚未晾出一簸簸海苔来。这时候的包菜尚有“骨”,熬不糜;红萝卜皱皱的,还未发育得皮亮心脆;海蛎还未接到春雨,不够肥嫩;B总之,锣鼓渐密,帘幕欲卷,嗜春卷的人食指微动,可主角绝不苟且,只待一声嘹亮。 ⑤终于翡翠般的豌豆角上市了,芫荽肥头大耳,街上抹春卷皮的小摊排起了长龙。主妇们从市场回家,倾起一边身子走路——菜篮子那个重呀! ⑥五花肉切成丝炒熟;豆干切成丝炒黄;包菜、大蒜、豌豆角、红萝卜、香菇、冬笋各切成丝炒熟,拌在一起,加上鲜虾仁、海蛎、扁鱼丝、豆干丝、肉丝,煸透,一起装在大锅里文火慢煨。 ⑦这是主题,桌上还有不少文章。 ⑧春卷皮是街上买的,要摊得纸一样薄,还要柔韧,不容易破。把春卷皮摊平桌上,抹上辣酱,往一侧铺张脱水过的香菜叶,撒上絮好油酥过的海苔,将上述焖菜挤去汤水堆成长形,再撒上蒜白丝、芫荽、蛋皮、贡糖末,卷起来就是春卷。初涉此道的人往往口不停地问先怎么啦再怎么啦,延误时机,菜汁渗透皮,最后溃不成卷。孩子则由于贪心,什么都多多地加,大人只好再帮垫一张皮。因此鲁迅的文章里说厦门人吃的春卷小枕头一般。 ⑨曾经到一个外地驻厦门办事处去玩。那儿几个巧媳妇雄心勃勃想偷艺,要做春卷,取出纸笔,要我一一列账备料。我如数写完,她们面面相觑,无人敢接。再去时,她们得意洋洋留我午饭,说是今天有春卷。我一看,原来是厚厚的烙饼夹豆芽菜,想想也没错,这也叫春卷,福州式的。 ⑩C春卷在厦门,好比恋爱时期,面皮之嫩,如履薄冰;做工之细,犹似揣摹恋人心理;择料之精,丝毫不敢马虎,甜酸香辣莫辨,惊诧忧喜交织其中。到了泉州,进入婚娶阶段,蔬菜类炖烂是主食,虾、蛋、海蛎、扁鱼等精品却另盘装起,优越条件均陈列桌上,取舍分明,心中有数。流传到福州,已是婚后的惨淡经营,草草收兵,锅盔夹豆芽,粗饱。 ○11做春卷是闽南许多家庭的传统节目(传统闽南家庭的家务多由女性承担)。小时候因为要帮忙择菜,锉萝卜丝,将大好的假期花在侍候此物上真是不值,下定决心讨厌它。我大姨妈是此中高手,由她主持春卷大战,我们更是偷懒不得。大姨妈的“春卷情结”影响了我们,除夕晚上,我们几个孩子无一不是因为吃多了春卷而半夜起来灌醋揉肚子干呕的。 ○12每每发誓,轮到我当家,再不许问津春卷。 ○13不料我公公、丈夫、儿子都是死不悔改的春卷迷。今年刚刚入冬,儿子就计较着:“妈妈,今年我又大了一岁,春卷可以吃四个吧?”丈夫含蓄,只问我要不要他帮拎菜篮子。公公寡言,但春卷上桌,他的饭量增了一倍。D只好重拾旧河山,把老节目延续下来。 ○14幸亏我没有女儿。 ○15可惜我没有女儿。 15.春卷好吃,却不能“召之即来”。结合文章,概括其中的原因。(3分) 16.评点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请你从划线的A、B、C、D四处中任选一处,结合选文进行评点。(提示:可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任选角度)(4分) 17.作者最后庆幸“幸亏我没有女儿”,却又叹息“可惜我没有女儿”。这似乎十分矛盾,但又在情理之中,结合选文及你的阅读体验,谈谈对此的理解。(4分) 18.在舒婷笔下,春卷是如此富有人情味。你的记忆中一定也有饱含浓浓乡情和亲情的美食。请任选以下一个情境,描绘你与亲人或朋友共享某一种美食(“春卷”除外)的情景。(要求:字数不少于50字)(5分) (1)节日里 (2)饥饿时 (3)游玩中 (提示: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深情描述故乡美食的文章,如《端午的咸鸭蛋》《春酒》等) 6.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杜甫《立春》诗: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诗意】:唐朝立春日时兴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杜甫这时忆起了当年在“两京”(长安、洛阳)过立春日的盛况:盘出高门,菜经纤手,一个个迭送白玉青丝,好不欢乐。可是现今经过了安史之乱,困居夔州(今奉节),再也不能过那样的立春日了,悲愁之际,只有呼儿觅纸题诗遣怀。 【注释】 春盘:古代习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即为“春盘”。 两京:即长安、洛阳两都。 那对眼:那,通挪,挪动、移动;对眼,双眼。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目光随着巫峡的滚滚江流移动。 杜陵远客:诗人的自称。杜陵,即长安东南的杜县,汉宣帝在此建陵,称杜陵。杜子美的远祖杜预是京兆杜陵人,他本人又曾经在杜陵附近的少陵住过,因而经常自称为杜布衣、少陵野老、杜陵远客。 7.有没有春节包春卷的作文除夕那天晚上,家家户户热闹非凡,空气中洋溢着欢乐的气息.我们家里也不例外,我们正在忙着准备年夜饭——春卷。 听说包春卷,我高兴极了,跟着爸爸来到客厅,妈妈早已做好包春卷的准备工作,桌子当中放着一盆肉馅,旁边放着一沓春卷皮。开始包春卷了,爸爸把春卷皮分成三份。每人一份。我面前稍微薄一点儿,我还大声抗议:“怎么就给我这么一点儿,我包的不会比你们差。”妈妈笑着说:“看你能的,先包吧。”大家就开始包了起来。我先拿起一张皮,用左手托着,像是托着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小心翼翼。然后用勺子舀肉馅,我挑了一个大肉块放上去,然后把春卷皮卷了一点再把两头对折,折成一个长方形的条儿,最后用拇指点了些水.糊在春卷皮上把口封好。“包好了!包好了!”我兴奋地叫着。高兴得手舞足蹈.可是我刚把春卷放在桌上,春卷却张开了小嘴,怎么回事?我又动手重做。可每个都有这样的毛病。我琢磨了很长时间还是没包好。我想还是请教爸妈吧,但又不好意思,怕他们笑话我,自个儿在一边干着急。妈妈看见我着急的样子,对我说:“怎么,包不起来了?”我对着旁边几个张开嘴笑的春卷吐吐舌头。妈妈看了看我包的那几个春卷,笑眯眯地说:“你放的肉馅太多,把它的肚子撑破了,嘴巴怎么合得拢呢?”我点点头,妈妈接着说:“你先看我包!”妈妈麻利地拿起一张皮,拿起勺子舀了一点儿肉馅,两三下一个小巧玲珑的春卷就包好了。我重新拿起皮按照妈妈的方法。小心翼翼地包着。不敢有一点儿马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包好了一个。有了上一次的教训,这次的春卷包得好多了。我按同样的方法慢慢地包,一下子包了十来个呢!——一个比一个好。爸爸也在一边笑着说:“我的女儿进步还真快。” 春卷很快包好了。妈妈拿起春卷放在锅里炸,一阵清香扑鼻而来,看着在锅里炸的春卷,我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一会儿我包的春卷炸好了,我拿起一个就吃了起来。咳!你别说。又香又脆还真好吃。 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春卷,至今那春卷的味道还留在我的嘴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