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中的李是不是李子的意思呀"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 《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作品注释 注释: 琼琚:美玉美石之通称 匪:非 《木瓜》读解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瑶(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被《国风集说》统计),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现代学者一般从朱喜之说,而且更明确指出此诗是爱情诗。平心而论,由于诗的文本语义很简单,就使得对其主题的探寻反而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正如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小它的外延越大,因此,轻易肯定否定某一家之说是不甚可取的。笔者其视为一首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作。 《木瓜》一诗,从章句结构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没有《诗经》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这不是没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变成"投我木瓜(桃,李),报以琼瑶(瑶、玖);匪以为报,水以为好",一样可以),而是作者有意无意地用这种句式造成一种跌宕有致的韵味,在歌唱时易于取得声情并茂的效果。其次,语句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不要说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就是前两句也仅一字之差,并且"琼琚"、"琼瑶"、"琼玖"语虽略异义实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证也是同一属的植物,其间的差异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这样,我们不妨说三章基本重复,而如此高的重复程度在整部(诗经)中也并不很多,格式看起来就像唐代据王维诗谱写的《阳关三叠》乐歌似的,——自然这是《诗经》的音乐与文学双重性决定的。 你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投我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瑶(瑶、玖)",其深层语义当是:虽汝投我之物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实贵逾琼瑶(瑶、玖);我以琼瑶(瑶、玖)相报,亦难尽我心中对汝之感激。作者胸襟之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横亘其间,他想要表达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 读感:"投桃报李"这个成语,应当与这诗的立意有关(该成语也出自《诗·大雅》中的《抑》),只不过作为报答的东西更贵重,情意更深厚。本诗在这里说的是男女两情相悦。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一般交往中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真是如此。男女交往中的"投挑报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仪式。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 西方人是否有这种传统还不清楚,但我们从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中读到这类似"投桃报李"的故事,只是其中充满着悲剧色彩。 如今我们似乎已不大看重仪式了。其实,仪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不可或缺,正如我们不能缺少阳光和空气一样。仪式绝不是一种空洞的形式,总与特定的意义相联系。男女交往可以减去不必要的形式,却不可不有"投桃报李"的仪式。 2.请解释一下'李'字释义 李 汉语拼音:lǐ 笔画数:7 部首:木 笔顺:一丨丿丶乙丨一[1] 五笔编码:sb,sbf 郑码:FYAUnicode:674EGBK:C0EE 字义解释 李1、李〈名〉形声。从木,子声。本义:李树。 同本义。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果实叫李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可吃。 李,李果也。――《说文》 北山有李。――《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又如:李下瓜田(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又指李树的果实、李花、李园 华如桃李。――《诗经•召南•何彼禯矣》 (李:李花) 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李:李子) 丘中有李。――《诗经•王风•丘中有麻》 (李:李园) 2、狱官。通“理” 皋陶为李。――《管子•法法》 3、星名。即角宿二,为室女座 δ星 4、李(Prunus salicina Linn.) 别名 :山李子,嘉庆子,嘉应子,玉黄李 分类: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 5姓氏:百家姓之一,参看李姓。 3.急求:“李”为什么假借为“理”字,以行李为例“李”本意为: 1、李〈名〉形声。从木,子声。本义:李树。 同本义。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果实叫李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可吃。 李,李果也。――《说文》 北山有李。――《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又如:李下瓜田(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又指李树的果实、李花、李园 华如桃李。――《诗经•召南•何彼禯矣》 (李:李花) 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李:李子) 丘中有李。――《诗经•王风•丘中有麻》 (李:李园) 2、狱官。通“理” 皋陶为李。――《管子•法法》 3、星名。即角宿二,为室女座 δ星 4、李(Prunus salicina Linn.) 别名 :山李子,嘉庆子,嘉应子,玉黄李 分类: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 5姓氏:百家姓之一,参看李姓。 可见,并不是所有的“李”都假借为“理”,只有当作“狱官”讲时才假借 4.为什么大人说李子吃多了要死人啊复制给你看。 说起李子,自然就使人想起\"桃李满天下\"、\"艳如桃李\"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说。桃和李这对同属蔷薇科植物的亲姊妹,在文学作品中往往是相提并论的,可是在生活中却有天垠之别的不同待遇。\"桃养人\",听之悦耳醒心。\"李子树下埋死人\",听之使人大为败兴,实际上是冤枉了李子。 李子,在《诗经》中称为\"李\"。之后,又有称作\"李实\"、\"嘉庆子\"的,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据《本草纲目》记载:\"李,绿叶白花,树能耐久,其种近百。其子大者如杯如卵,小者如弹如樱,其味有甘、酸、苦、涩数种,其色有青、绿、紫、朱、黄、赤、缥、绮、胭脂、青皮、紫灰之殊,其形有牛心、马肝、杏李、水李、离核、合核、无核、匾缝之异,其产有武陵、房陵诸李。早则麦李、御李、四月熟,迟则晚李、冬李、十月、十一月熟。又有季春李,冬花春实也\"。另据王祯《农书》载:\"北方一种御黄李,形大肉厚核小,甘香而美;江南一种均亭李,紫而肥大,味甘如蜜;有擘李,熟则自裂;有糕李,肥粘如糕。皆李之嘉美者也\"。今湖北宜昌的李子,大若鸡蛋,远近闻名。传统的洛阳李子酸甜多津,也吸引着不少游人品尝。 李子的营养虽不及桃,但在水果中也属于较高的。每千克李子中含蛋白质4.8克、脂肪6.6克、糖164.4克、纤维素10.4克、胡萝卜素0.66毫克、硫胺素0.10毫克、维生素〓0.18毫克、尼克酸2.8毫克、维生素C10毫克、钙162毫克、磷190毫克、铁4.8毫克。仅此一些数据就可以说明\"李子树下埋死人\"的话,起码是太夸大了李子的坏处。 李子作药有清肝涤热、生津、利水的用途,对虚劳骨蒸、消渴、腹水有治疗作用。据《本草求真》说:\"李味属肝,故治多在肝,正思邈所谓\'肝病宜李\'之意也。中有痼热不调,骨节间有劳热不治,得此酸苦性入,则热得酸则敛,得苦则降,而能使热悉去也\"。李子的根、树胶、核仁、根皮也都有治疗作用,根重清热解毒,能治疗消渴、淋病、痢疾、丹毒、牙痛。树胶能治目翳、透发麻疹、定痛消肿。核仁善散瘀、利水、滑肠,以治疗跌打瘀血作痛、痰饮咳嗽、水气肿满、大便秘结、虫蝎蜇痛。根皮可清热下气,能治疗消渴心烦、奔豚气逆、带下、齿痛。 李子危害人体也确有其实,孙思邈说:\"不可多食,令人虚\"。《滇南本草》载:\"不可多食,损伤脾胃\"。《随息居饮食谱》也有\"多食生痰,助湿发疟疾,脾虚者尤忌之\"的话。生活中证实,多食李子能使人表现出虚热、脑胀等不适之感。发苦涩味和入水不沉的李子有毒,也是不能吃的。 纵观民谚,桃、杏、李这三种水果的利与害是相对而言的。就这几种水果的益处相互比较来说,民谚说的道理是对的。就其每一种来说,应该看到它们各有利弊。水果毕竟是生活中的辅助品,当择其利而食之,适量而可。 5.诗经 带熙的句子不一定要熙吖 诗经里美的句子可多了 月出佼兮,佼人僚兮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 北风其凉,雨雪其雾。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侣。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6.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 我怀恋着倩影,我心伤悲! 8.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纷纷飘落。 10.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11.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1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译:在别的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1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1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 1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17.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译: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 18.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19.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 译:月亮出来,如此洁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动人。 6.<诗经·采薇>表达的思想内容《采薇》是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作的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诗的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为了抵御狁的侵扰,他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多么渴望边境早日安定而返故乡!四、五二章陡转笔锋,描写边防军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兵士们的爱国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末章写解甲归里。虽能生还,然昔日的征戍劳苦却只换来今日的“载渴载饥”,怎不令人黯然伤神? 此诗选自“小雅”,却有“国风”民歌的特点,颇为讲究句式重叠与比兴手法的运用。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文字略有变化,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贴。第四章以常棣盛开象征军容之壮、军威之严,新警奇特。末章以从征前与来归时的景致,寄托不尽的感伤,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的妙言佳句。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贴,因此《采薇》一篇确是《诗经》中最好的篇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