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形容心烦

1.形容心情不好的很烦躁的诗句有哪些

1、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

2、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4、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

5、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6、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8、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9、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

1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1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1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

1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描写烦闷的诗词

1、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2、一帘秋雨,满城枫叶,孤枕难眠!

3、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5、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6、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8、腹心受害诚堪惧,唇齿生忧尚可医。

9、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10、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11、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12、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13、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4、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5、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16、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1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8、鼎湖当曰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1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0、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傍晚,不道人世犹有未招魂。

2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2、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23、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2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25、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26、多情自古伤离别。

27、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28、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9、衣带渐宽人终不悔,为尹消得人憔悴!

30、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关于心烦的成语

禅絮沾泥

比喻禅寂之心受到尘世烦恼的沾染。

出处:《花月痕》第四九回:“兰香来无定处,绿蕊去未移时,想你二人禅絮沾泥,当不复悔偷灵药。”

怅然若失

怅然:形容不如意、不痛快。象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快。—— 关于烦恼的成语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 忠泣诉父名,主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牛成章》

愁潘病沈

泛指烦恼和疾病。

出处:晋·潘岳因忧愁而早生白发,南朝·梁·沈约因病而瘦减腰围。

达观知命

达观:指一切听其自然或看得开;命:命运;知命:指知天命。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任凭命运摆布,无所烦恼。

出处:茅盾《幻灭》十四:“达观知命的思想,暂时引渡静离开了苦闷的荆棘。天快亮时,她也沉沉入睡了。” 你可不能有~的思想。

好肉剜疮

比喻无事生非,自寻烦恼。—— 描写烦恼的成语

出处:《续传灯录》:“说佛说祖,正如好肉剜疮;举古举今,犹若残羹馊饭。”

灰身灭智

佛教语。指断除一切身心烦恼,为小乘阿罗汉果的境界。

出处:隋·智顗《四教仪》:“若灰身灭智,名无余涅槃。”

灰身泯智

佛教语。指断除一切身心烦恼,为小乘阿罗汉果的境界。同“灰身灭智”。

出处:无

六根清净

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关于烦恼的成语

出处:隋·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五种法师,俱得六根清净。” 寸草不留,~,与汝剃除,免得争竞。★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

六根清静

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出处:《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静。” 寸草不留,~,与汝剃了,免得争竞。★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回

闲愁万种

闲愁:说不出的烦恼。莫名的烦恼极多。形容思想空虚,多愁善感。也形容愁情满怀。

出处: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真乃是消磨了闲愁万种。”

熏风解愠

熏风:和风;愠:恼怒怨恨。温和的风可以消除心中的烦恼,使人心情舒畅。—— 描写烦恼的成语

出处: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辩乐》:“昔日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昼景清和,新霁时候。★宋·柳永《永遇乐》词

眼不见,心不烦

比喻只要没有看见或不在眼前,也就不会为这操心或烦恼。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任凭你们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

自寻烦恼

自找的烦闷苦恼。意思是,本来不该有烦闷苦恼。

出处:巴金《家》六:“他不能够说服她们,他又何必自寻烦恼,浪费精力呢?”

自诒伊戚

自寻烦恼;自招灾殃。—— 关于烦恼的成语

出处:《诗经·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左传·宣公二年》:“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自贻伊戚

贻:遗留;伊:此;戚:忧愁,悲哀。比喻自寻烦恼,自招忧患。

出处:《诗经·小雅·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 审得甄廷诏误用药而死于淫,春花婢醉汇事而死于悔,皆~,无为可抵。(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

4.形容“烦恼”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烦恼”的成语有:

心慌意乱 、忐忑不安、心急如焚、闷闷不乐、惴惴不安

1、心慌意乱 【xīn huāng yì luàn】

释义: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孩儿自从接了电报之后,心慌意乱。”

造句:大家这样你一言、我一句的,反而让他六神无主,心慌意乱。

2、忐忑不安【tǎn tè bù ān】

释义: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造句:我感到忐忑不安,想不出一句好说的话来。

3、心急如焚【xīn jí rú fén】

释义: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造句:心急如焚的父亲正在等着接约定的电话。

4、闷闷不乐【mèn mèn bù lè】

释义: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八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造句:这两天,我发现她闷闷不乐,好像有什么心事。

5、惴惴不安【zhuì zhuì bù ān】

释义: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出处:由《 诗经·秦风·黄鸟》一诗中人们经临他们的墓穴,想到君主的残暴,不楚“惴惴其栗”,意即 不寒而栗、胆颤心惊。

造句:暴雨不停,河水暴涨,村民们惴惴不安地守候在河堤上。

5.用一句古文形容“心情非常不好”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歌总集《诗经》

释义: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待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

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宋代苏轼《赤壁赋》

释义: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

3、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宋代苏轼《赤壁赋》

释义: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4、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宋代苏轼《赤壁赋》

释义:本是一代枭雄,但今天却在哪呢。

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释义: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