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里斯羽什么意思张开翅膀。 出自国风-周南-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注释: 1、螽(zhōng终)斯:或名斯螽,一种直翅目昆虫,常称为“蝈蝈”。一说“斯”为语词。 2、诜(shēn 身):同莘莘,众多貌。 3、振振(zhēn真 古音):茂盛的样子。 4、薨(hōng轰)薨:很多虫飞的声音。或曰形容螽斯的齐鸣。 5、绳绳(mǐn):延绵不绝的样子。 6、揖(jí集 古音)揖:会聚的样子。揖为集之假借。 7、蛰(zhé哲)蛰:多,聚集。 翻译:蝈蝈张翅膀,群集低飞翔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家族正兴旺啊。蝈蝈张翅膀,群飞嗡嗡响啊。你的子孙多又多,世代绵延长啊。蝈蝈张翅膀,群聚挤满堂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和睦好欢畅啊。 扩展资料: 原文赏析: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前两句描写,后两句颂祝。而叠词叠句的叠唱形式。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鲜明的特色。如果说,“宜尔子孙”的三致其辞,使诗旨显豁明朗;那么,六组叠词的巧妙运用,则使全篇韵味无穷。 《诗经》运用叠词颇为寻常,而《螽斯》的独特魅力在于:六组叠词,锤炼整齐,隔句联用,音韵铿锵,造成了节短韵长的审美效果。 同时,诗章结构并列,六词意有差别,又形成了诗意的层递:首章侧重多子兴旺;次章侧重世代昌盛;末章侧重聚集欢乐。 平中暗含波折;六字炼得甚新,诗意表达圆足。另外,在朱熹《诗集传》中,《螽斯》是比体首篇,故用以释比。 其实,通篇围绕“螽斯”着笔,却一语双关,即物即情,物情两忘,浑然一体。因此,“螽斯”不只是比喻性意象,也可以说是《诗经》中不多见的象征性意象。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国风·周南·螽斯 2.带羽字的诗句在古诗句中,带羽字的诗句多与鸟类相关,如“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肃肃鸨羽,集于苞栩”、“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等。 (一)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出自《国风·邶风·燕燕》。《燕燕》是先秦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国风·邶风》中的一篇, 是先秦时代的民歌,是中国诗史上最早的送别之作。全诗四章中,前三章重章渲染惜别情境。尤其该诗开篇曰”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即燕子飞翔天上,参差舒展翅膀。其借燕子要飞,来表达妹子远嫁南方的依依惜别之情。当妹子远嫁时,相送郊野路旁。瞻望不见人影,泪流纷如雨降,痛心悲伤。宋代许顗评价这种离别伤情,“真可以泣鬼神!”而清代王士禛在《带经堂诗话》更评价该诗为“万古送别之祖”。 (二)肃肃鸨羽,集于苞栩。“肃肃鸨羽,集于苞栩”出自先秦的诗作《鸨羽》。《鸨羽》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反徭役剥削和压迫的诗作,写农民长期服役,不能耕种以养活父母,以诗表示抗争。《鸨羽》全诗三章,每章七句,风格顿挫悲壮。诗三章分别以“肃肃鸨羽,集于苞栩”、“肃肃鸨翼,集于苞棘”、“肃肃鸨行,集于苞桑”作为开篇,也即大鸨扑棱棱地振动着翅膀,成群栖息在丛生的柞树上、枣树上、桑树上。鸨鸟本属于雁类的飞禽,其爪间有蹼而无后趾,生性只能浮水,奔走于沼泽草地,不能抓握枝条在树上栖息。而今鸨鸟居然反常地飞集在树上,犹如让农民抛弃务农的本业常年从事徭役而无法过正常的生活。作者以隐喻的手法,独具匠心之的点出了王室的差事没完没了,成群的农民反常的生活,长期在外服役而不能在家安居务农养家糊口,其苦情可见一斑。 (三)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凤皇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出自《大雅·卷阿》。《大雅·卷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该诗为一首颂美诗,借君子之游而献诗以颂,透露出一派雍容祥和的盛世气象。诗中,作者曰“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蔼蔼王多吉人,维君子命,媚于庶人”。诗以凤凰比周王,以百鸟比贤臣。诗人以凤凰展翅高飞,百鸟紧紧相随,比喻贤臣对周王的拥戴,显现出一片百鸟朝凤的气象。 3.诗经鸿雁于飞肃肃其羽是什么意思诗经“鸿雁于飞,肃肃其羽”的意思是:鸿雁翩翩空中飞,扇动双翅嗖嗖响。 鸿雁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译文 鸿雁翩翩空中飞,扇动双翅嗖嗖响。那人离家出远门,野外奔波苦尽尝。可怜都是穷苦人,鳏寡孤独心悲伤。 鸿雁翩翩空中飞,聚在沼泽的中央。那人筑墙服苦役,先后筑起百堵墙。虽然辛苦又劳累,不知安身在何方。 鸿雁翩翩空中飞,阵阵哀鸣声嗷嗷。惟有那些明白人,知我作歌唱辛劳。惟有那些糊涂虫,说我闲暇发牢骚。 4.《诗经》唐风鸨羽诗经·唐风——《鸨羽》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 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 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 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 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 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注释】: 肃肃:鸟翅扇动的响声 鸨:音保,鸟名,似雁 栩:丛密的柞树 盬:音古,闲暇 蓺:音易,种植 怙:依靠。 曷:怎么。 所:处所,指安居的处所。 棘:酸枣树。 食:吃。 极:尽头,终极。 行:行列。 尝:吃。 常:正常的生活。 译文: 大雁簌簌拍翅膀, 成群落在柞树上。 王室差事做不完, 无法去种黍子和高粱。 靠谁养活我爹娘? 高高在上的老天爷, 何时才能回家乡? 大雁簌簌展翅飞, 成群落在枣树上。 王室差事做不完, 无法去种黍子和高粱。 赡养父母哪有粮? 高高在上的老天爷, 做到何时才收场? 大雁簌簌飞成行, 成群落在桑树上。 王室差事做不完, 无法去种稻子和高粱。 用啥去给父母尝? 高高在上的老天爷, 生活何时能正常? 赏析: 《鸨羽》抒写了农民对繁重而无休止的王室徭役的抗议和怨恨。表达了人们渴望家人团聚安居乐业的稳定生活。特别是从中揭示出徭役对生产的破坏,对人从头生活的破坏,意义更为深刻。诗以鸨鸟集在树上的摇摆不定,比喻徭役使人不得休息,既形象,又引人联想。 5."凤凰于飞,翙翙其羽意思是,凤与凰相伴而飞,边飞边鸣,有奇异美丽的神鸟凤凰来相配,一看到它们天下都将太平安宁。翙翙:众多貌。这句话是拼凑而成。前两句出自诗经·大雅·卷阿。后两句是后人仿写。 扩展资料: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是周王出游卷阿,诗人所陈赞美之歌。以凤凰比周王,以百鸟比贤臣。诗人以凤凰展翅高飞,百鸟紧紧相随,比喻贤臣对周王的拥戴。然后又以高冈梧桐郁郁苍苍,朝阳鸣凤宛转悠扬,渲染出一种君臣相得的和谐气氛。 6.求《诗经》中曹风的部分●国风·曹风 ○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候人 彼候人兮,何戈与礻殳。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维鹈在梁,不濡其咮。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荟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娈兮,季女斯饥。 ○鳲鸠 鳲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鳲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鳲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鳲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下泉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