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诗句的经历

一、有没有与诗句有关的生活经历的作文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挫折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生活需要挫折! ——题记 人生变化多端,它如同无边无际的大海,时而巨浪拍岸,时而风平浪静。

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面对挫折,有人失去奋进的勇气,有人却百折不挠,在曲折的人生中获取坚强,所以我认为别惧怕挫折。 就像奥斯特洛斯所说的“人的生命似洪水崩流,不遇到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书中人物柯察金,从贫苦少年逐渐形成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程,年少的他做过店员,任人欺负,偷过德国人的手枪,多少次挣扎在死亡线上。仍坚持革命。

最后再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仍坚持创作。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就应该反思:学习中的苦算什么?保尔带着满身伤痕,忍受着折磨却终未倒下,我们往往在小小的瞌睡虫面下趴下了,却一翻不可收拾,相较而言,我们何等惭愧啊!往往有人再困难面前倒下。

即使在一百次跌倒,也要从一百零一次时站起来。 一个人在科学探究中,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并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就要像爱迪生那样,再发明电灯过程中,做了无数次实验,总共用了6000多种材料,这是多么吓人的数字。

6000多种材料,只能说明在6000多种材料进行实验时,爱迪生失败过很多次,但他没有气馁,没有放弃,最终才确定用钨丝来做灯丝,提高了电灯的寿命,研究好了电灯,这些事实难道不能说是挫折诗人生最好的老师吗?人生难免会有挫折,只要勇敢面对,挫折总会变成前进的动力。 挫折是人们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踏上生活征程的时刻,我们只有不断的磨练自己,才能做到"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是挫折,使他们平静的理想之湖激荡起壮美的浪花;是挫折,使他们和缓的心灵之曲奏鸣出雄壮的旋律!不是吗?挫折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生活需要挫折! 挫折是坚韧之石,擦出希望之火; 是希望之火,点燃理想之灯; 是理想之灯,照亮前进之路;。

二、叙述与诗句有关的经历

人有一种很神奇的能力,我们大都未意识到:人可以看到无限远的地方。

月亮和星星,朝阳与落日,我们都可以毫不费力地看见。但是当我们观看大地时,却遭到挫折。

因障碍物的遮挡,还由于大地是球面,而非平面,所以我们望不到很远的地方,无限的视力很难得到满足。如何能望得更远一些呢?古人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到高山上,则会看得远些。但是看得远,会损失一些细节,即分辨率会降低。

但忽略细节,感受整体,有时正是人们所追求的。正因为此,“登高望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古代楼阁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眺望远方。翻开古典,登楼望远的诗歌何其多也。

武汉的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山西永济的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然而,楼阁的高度毕竟有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远远不够,这还需要去登山。

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 由泰山想到了中国的传统名山——五岳。

为什么五岳中泰山为首?为什么历代统治者都不厌其烦地登泰山封禅祭天?我理解泰山区别于四岳的是:其他四岳或者是山间盆地中的山,如南岳——衡山;或者是高大山脉的一部分,如西岳华山(秦岭的一部分);或者是没有突出的主峰,如中岳嵩山。“嵩山如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北岳恒山,左有吕梁,右有太行等大山,视野阻塞。

总之,这些山视野都不够开阔。泰山则完全不同了。

它从辽阔坦荡、纵横千里的华北大平原上拔地而起,鹤立鸡群、参天独立。它是中原大地上最大的一座“楼阁”,是最高的望台,最能解放视力的地方。

黄河如带,运河似线;华北大平原,千里沃野,万里平川;渤海东北,黄海东南,海陆苍茫,尽收眼底。只有在泰山上,皇帝才会找到“承接天命,定鼎中原”的感觉。

常人登楼、登山、凌绝顶,显然不是满足其“皇帝感”,而是让视力获得解放,享受一次视力奔向极限,视野展向无穷的欢乐。每登临一次高楼和山巅,都是一次视觉的节日,都是长久受到禁锢和压抑的视力走出牢笼的时刻。

但是登上五岳后,我们解放了的视力看到了什么?传统中的五岳不是地理名山,它们的意义更多的是政治和文化上的,或者是美学意义的,它们是政治之山、文化之山、景观之山。有些山则不同了。

如喜马拉雅、冈底斯山、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横断山、贺兰山……这些山都是地理之山,它们的存在对热量、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等地理要素的分布有着重大的意义,它们是划线分界的大山,在这些大山的两翼,有着迥然不同的景观。东西向的大山与南北向的大山对环境的改变有很大的不同。

简单地说:东西向的山脉改变山两翼热量的分布,南北向的山脉让山两翼的干湿明显不同。先说说那些大体东西方向横亘的大山。

如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秦岭、南岭、喜马拉雅山等。这些大山并不是窄窄的一条山岭,而是由许多方向相同的山脉组成的山系,比如天山由南天山、中天山、北天山组成;祁连山平行的山脉有7条之多,宽处达400多公里;秦岭从南到北,能找出逐渐升高的3道山脊线,阔达300公里。

一方面,因为山宽,从南到北气温的降低就不容忽略,另一方面,因为山高,还有海拔上升造成的降温,二者叠加使得山地气候的变化远较平地剧烈,加之冬季对北方南下寒潮的阻挡,几种因素使得这些山脉往往成为气候的分界线。比如秦岭分中国为南北;天山把新疆分为暖温带的南疆与中温带的北疆;阿尔泰山分开了中温带与寒温带;昆仑山—阿尔金—祁连山是高寒的青藏高原与干热的西北干旱区的分界线;南岭划分了我国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的界限;喜马拉雅山的分界作用就更明显了,它的北坡寒冷干旱,植被稀疏,它的南坡则湿热多雨,丛林茂密,一派亚热带的景象。

我们再来看看那些南北向的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贺兰山、横断山。山东西两翼的不同主要体现在降水量和湿润程度上。

因为这些大山阻挡了来自大海的水汽云团,它们大多成为了干旱和湿润的分界线。大兴安岭东坡湿润,西坡干旱,因此它分开了农耕和游牧,它还是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太行山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也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贺兰山则是干旱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也是荒漠与草原、沙漠与沙地的分界线。

横断山由一系列南北向的大山构成,因此情况复杂些。总的看来它是高寒的青藏高原与湿热的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

但是细分起来,山却是各有特色。它们当中有的是湿润和干旱的分界线,有的是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分界线,有的甚至是印度洋水系和太平洋水系的分界线;从文化角度看,这些山又是民居类型、婚姻制度、不同语言、不同族群的分界线。

许多地理大山已经超越了雪线,因此许多山峰是雪峰,但是即使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也留下了一些山口,或者叫垭口的地方。那些路上的行旅,经过艰难的爬升,到达垭口时都会停下来,站在垭口上眺望,享受视觉的盛宴。

中国的这些地理大山都有一些知名的垭口,但要体会垭口的意义,还是应该走一次跨越横断山区的川藏线,。

三、关于诗歌的故事

诗的故事

这里有一个宋之问巧遇骆宾王的故事。

初唐诗人骆宾王曾参与起兵反对武则天,但归于失败,他只得隐姓埋名,出家当和尚。

这天,杭州灵隐寺来了一个年轻的游客,此人正是宋之问。晚间,宋之问于寺间长廊漫步,见皓月当空,野山魃魃,便诗兴大发,吟出“鹫岭郁昭哓,龙宫隐寂寥”两句诗来,自觉有些意味,可是下面两句却一时接不上来。长廊尽头,宋之问忽见一老僧打坐。他便上前招呼。老僧抬眼寒喧几句,道:“老衲倒有两句 ——”于是,他缓缓吟来:“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宋之问听了,深感佩服。

宋之问回房细细品味,觉得老和尚的两句妙不可言,第二天一早就兴冲冲地跑去拜见老和尚,可不见人影。正在徘徊怅然之际,一个小和尚经过,宋之问赶忙上去询问,和尚道:“噢,他就是骆宾王啊。”

诗的故事

宋之问曾经被朝廷流放到广东罗定县一带,后来偷偷地从那里逃回家乡,这首诗就是逃跑途中,经过汉江时写的,感情比较真挚。

前两句回忆流放到广东时,不仅生活困苦,而且还得不到家人的任何消息。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的时间。“断”和“复”字用得很好,表现出诗人在广东度日如年,与世隔绝的痛苦。

后两句写了一个逃亡之人接近故乡时的矛盾之情:一方面诗人日夜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由于自己的牵累而遭受不幸。而且这种矛盾之情越接近家乡时就越强烈,导致诗人特别害怕碰到熟人,害怕自己的担心会变成现实。

此诗写了古人在遭受流放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的发展。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诗人的心情。这种抒写真切可感、富有感情,耐人寻味。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两句,后代曾广为流传。

四、有关古诗的故事

一、

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故事: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

孟郊思母

话说唐朝德宗年间,孟郊任江苏省溧阳县县尉。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里看书,看了一会儿,觉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此时,窗外明月当空,晚风轻拂。他抬头眺望明月,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回想自己几十年寒窗苦读,直到五十来岁才中了进士,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尉。这几十年,老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自己每次赴京赶考,出门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总是忙前忙后,为自己准备行装。特别是这一次出门前一天的晚上,母亲坐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针地为自己缝衣服。母亲一边缝,一边小声念叨着:“多缝几针,缝得密实一点儿,才结实、耐穿。出门在外要多保重身体,早点儿回来,别让娘在家惦记……”当时,听着母亲暖人心脾的话语,望着母亲布满皱纹的脸庞和如霜的白发,孟郊的心里一阵酸楚,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感到,母爱是多么伟大啊,就像春天的阳光那么温暖。

孟郊想到这里,一股激情在胸中回荡。他返身回到书案前,挥毫写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由于坚持主张抗金,陆游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攻击。公元1166年,四十二岁的陆游被免了官。报国无路,带着满腔的悲愤,陆游回到了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常常伴着青灯,独坐到深夜。

第二年的四月,农村里到处打鼓吹萧,准备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欢乐的气氛。陆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于是他柱着手杖出发了。走着走着,山路渐渐盘旋起来。又走了一个多时辰,人烟渐渐稀少。当他登上一处斜坡,放眼望去,前面山重水复,路断人绝,好像无法再前进了。陆游兴致正浓,不肯回头,沿着山坡又走出几十步,转过山角,突然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片空旷的谷地,一个小村庄掩映在绿柳红花之中(柳暗花明),好像传说中的桃花源。陆游很高兴,走进这个小村庄,衣着简单、性情纯真的村民用自己酿的腊酒款待了这位客人。

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陆游重新振作起来了。写下了《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五、关于古诗的故事

孟郊思母

话说唐朝德宗年间,孟郊任江苏省溧阳县县尉。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里看书,看了一会儿,觉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此时,窗外明月当空,晚风轻拂。他抬头眺望明月,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回想自己几十年寒窗苦读,直到五十来岁才中了进士,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尉。这几十年,老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自己每次赴京赶考,出门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总是忙前忙后,为自己准备行装。特别是这一次出门前一天的晚上,母亲坐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针地为自己缝衣服。母亲一边缝,一边小声念叨着:“多缝几针,缝得密实一点儿,才结实、耐穿。出门在外要多保重身体,早点儿回来,别让娘在家惦记……”当时,听着母亲暖人心脾的话语,望着母亲布满皱纹的脸庞和如霜的白发,孟郊的心里一阵酸楚,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感到,母爱是多么伟大啊,就像春天的阳光那么温暖。

孟郊想到这里,一股激情在胸中回荡。他返身回到书案前,挥毫写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六、关于古诗名句的作文可以叙述自己有关诗句的经历或自己从中得到的启

推荐你去看: 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一本书。

http://ishu.blog.enorth.com.cn/topic/103817.shtml 文章列表: 人生若只如初见 后记:功夫应在诗外 2007-05-26 13:29 当时只道是寻常(二) 2007-05-26 13:27 当时只道是寻常(一) 2007-05-26 13:25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二) 2007-05-26 13:24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一) 2007-05-26 13:22 断肠人在天涯 2007-05-26 13:21 断肠词(二) 2007-05-26 13:19 断肠词(一) 2007-05-26 13:17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07-05-26 13:16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2007-05-26 13:14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007-05-26 13:13 风住尘香花已尽 2007-05-26 13:11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2007-05-26 13:10 江城子 2007-05-26 13:08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2007-05-26 12:52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2007-05-26 12:50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007-05-26 12:49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2007-05-26 12:47 三生杜牧,十里扬州,前事休说 2007-05-26 12:45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2007-05-26 12:44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2007-05-26 12:42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2007-05-26 12:41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2007-05-26 12:39 薛涛笺上十离诗 2007-05-26 12:38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2007-05-26 12:37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二) 2007-05-26 12:35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一) 2007-05-26 12:34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2007-05-26 12:32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2007-05-26 12:30 潘岳悼亡犹费词(二) 2007-05-26 12:28 潘岳悼亡犹费词(一) 2007-05-26 12:27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2007-05-26 12:25 天不绝人愿,故使侬见郎 2007-05-26 12:21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移 2007-05-25 22:57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2007-05-25 22:53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2007-05-25 22:51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2007-05-25 22:49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007-05-25 22:46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007-05-25 22:4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007-05-25 22:41 人生若只如初见(二)长恨歌 2007-05-25 22:40 人生若只如初见(一)怨歌行 2007-05-25 22:39 此一生,与谁初见?——自己给自己的书评 2007-05-25 22:38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不甘于淹没在浩瀚书海中的作品。她似在谈诗词,又似在谈风月。

她不拘泥于对古典诗词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丰富的散文随笔。她用清丽、感性的笔调,配以优雅、飘逸的插图,描绘出一幕幕古典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爱情画卷,引领读者倾听一段段经典、震撼的浪漫往事。

诗人,词人,凸现其旷世奇才与至真性情。才子,佳人,似笑非笑的嫣然,执迷不悔的凛然,心照不宣的释然,让我们在悲喜交加中恍然……。

七、叙述与诗句有关经历的作文

如果你是考试,建议你用父母为题,写出真情实感,这样老师会给你高一点的分数 或者写你的第一次,最好早中间悟出什么道理。

第一次做饭,启示:做什么是都不能心急。 第一次……,启示:每个第一次都回味无穷,要学会珍惜,才能感觉其中的乐趣。

…… 我总是把梦遗忘在夜里,遗忘在那片蓝得过于深邃的夜空里。 ——题记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踏着轻快的脚步离开了,初夏了,重庆渐渐热了起来,似乎多了一份烦躁,多了一份浮华,多了一份喧闹。

我依旧透过落地式的玻璃窗,以一种很童年的,身躯侧着倾斜的方式仰望夜空,我看到的是一个明媚的夜空,没有星星的点缀,或许是一份缺憾,但或许渲染了整个重庆的繁华。 今天的夜晚会很安静,父母不在。

今天的夜晚会很喧闹,因为窗外。 我看见了月亮,是残月吧,以一种苍白而骄傲的姿势挺立着,月光算不上皎洁,但至少如水般澄澈透亮,突然想起苏轼的那首《记承天寺夜游》,但是恐怕人们更喜欢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吧。

初夏是一种很纯真的滋味,而夜则是一种深沉的祈祷。 我一直很喜欢夜晚,尤其是静谧的夜晚,初夏,我喜欢那份刚好而适中的热度,就像刚刚的起程,一样的充满希望与活力,一样的新鲜与憧憬。

初夏之夜带了一份羞涩,开始。 重庆是我的故乡,在我的眼里,它日趋完美。

但是我却时常看不到星星,那些儿时的梦想于是就这样在我青春的这个优雅的开始与我失之交臂,我不知道当我坐在青春的尾巴上时还是否会记得我的梦想与我的童年,还有,我的青春。 日渐喧闹吧,你看到了吗?窗外的霓虹灯在光鲜地闪烁,无数的高楼在骄傲地耸立着,我不知道我是否还会记得陪伴我童年的窗外的那片青草地,如今已是水泥地,在冰冷的夜里更显孤傲。

可我知道结局,我知道这是城市进步的标志,因为没有事物可以不变,人们总说物是人非是一种凄凉,那么物非人是呢? 我们在以一种聆听地姿势走过每一个季节,我们再也感觉不到耳边吹过的风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春天已经过去了,我在一个学期的开头和春天的万物复苏错过,流年的光阴,美丽的脚印,凹下去的是我的记忆。 现在我只能挥手道别,就像毕业时和同学的道别一样,不断地告戒自己永远铭记那些再也看不到的,微笑着的坚强的脸庞,到后来才发现无能为力。

每个人都只是彼此生命里的过客,就像初夏的夜是无数个四季与无数个白昼的小插曲。于是学会更好地珍惜。

有人说,当你每天都重复做某一件事的时候,就会发现,时间流逝得很快。 我想是的,当我站在轻轨的车厢里的时候,我看见无数纵横交错的房屋楼宇,蜿蜒盘旋的柏油马路,我看着时间轻盈的笑脸,记录在我们的生活里,寄生在我们的生命里。

初夏之夜是是唯美的,但时间的流逝是真实的。 我曾经去爱过世界,可当我读了《神曲》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原来,没有绝对的事物,没有绝对的时间,没有绝对的爱。

现在是初夏的夜晚,安详,像熟睡的孩子,或许汽车的鸣笛真的是最好的摇篮曲。 学会以勇敢的姿势面对生活,学会以骄傲的姿势面对人生,学会以顽强的姿势面对时间。

初夏之夜。 请你告诉我,这是个多么美好的夜晚。

现在我所能吟颂的,也只是天堂篇部分的内容了: 我看到了全宇宙的回散的书页 完全被收集在那光明的深处 有仁爱装订成完整的一本书卷 实物和偶然物 以及其间的关系 仿佛糅合和融化在一起 使我所讲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模样 岁月匆匆而过,蓦然回首,我已走进小学校园生活近六年了,念及往事,不胜唏嘘.那人生道路上的无数个第一次就象波涛起伏的海浪,荡漾在我的心头.是那样的亲切而熟悉,又是那样的美好而和谐.第一次上台表演的经历就一直使我不能忘怀. 那是在我五岁第一次上台时,在上台前,我的心中忐忑不安,总是无法调整出好的情绪.开始表演了,强烈的镁光灯直射下来,就象一双犀利的眼睛,盯得我喘不过气来.我更紧张了.当我看到台下那么多人的目光聚集在我的身上,原本就担心的我一下子忘了自己的动作,傻呆呆地站在幕布旁.那一刹那,我听到的音乐就象奔驰的野马,嗡嗡作响;镁光灯则是一把锋利而尖锐的箭,射进了我的内心深处.好在这时,老师在幕布旁不断的鼓励我,小声地说:"你一定能行!"我深深地吸了口气,很快镇静下来.我微笑着自信地走上了舞台.一上台,我就好象置身于一池碧水中,身体变得那么地舒展,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娴熟而自然.那音乐如潺潺的溪水,镁光灯也如和煦的暖阳.我的舞姿尤如一只傲气的白天鹅在湖面上游动;又象一缕纯洁的阳光,干净而温暖;更象一朵蓬勃的向日葵,正努力地向上生长.终于,我在观众们的掌声中退了场. 事后,我一直在想:有自信不一定能成功.但是,如果你充满自信,就有成功的希望.自信是飞向蓝天的翅膀,是航行的船桨.在任何时候,自信都会助你一臂之力,到达成功的彼岸.让自己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吧! 我爱第一次,她教会了我成功的秘笈:充满自信,她象破土的新芽,给了我向上的力量. 生 日 ——怀念我的老院 天津一考生 十五岁的生日到了。 妈妈在新装修的房子里,显眼地摆放了两盆鲜花,一盆是火红火红的。

八、有关诗歌的故事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

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成 道 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有一天地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非常高深。

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岁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难奉行啊!” 李白读书的故事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么刻苦,甚至有些贪玩,有一天他到一条小河边去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磨一根铁棒,就上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为什么磨铁棒?”老太太告诉他是在磨针。

李白说:“那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老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深有感悟,从此刻苦读书,成为一代“诗仙”。

给诗加“腰”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小妹说:“还算好。不过,这个‘腰’不够美。”

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说:“是个佳句,但是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

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问:“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苏小妹说:“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隐’,要略胜一筹。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加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加突出。

而我要说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赞。

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所以比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推敲的来历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

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

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

那时正是深秋时分,金风一吹,落叶飘飘,那景色十分迷人。南岛一高兴,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来。

但一琢磨,这是下一句,还得有个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一边骑驴往前走,一边念念叨叨。

对面有个官员过来,不住地鸣锣开道。那锣敲得山响,贾岛愣是没听见。

那官员不是别人,正是京兆尹,用今天的职务来说就是长安市市长。他叫刘栖楚,见贾岛闯了过来,非常生气。

贾岛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刘栖楚吓了一跳,以为他是个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

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处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猱桡未返,消息海云端。”

贾岛吃了一回亏,还是不长记性。没过多久,他又一次骑驴闯了官道。

他正琢磨着一句诗,那就是“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

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比刘栖楚有涵养,他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

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各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http://baike.baidu.com/view/45443.html?wtp=tt这是苏小妹的故事,里面也有你说的诗歌的故事,你自己看吧。

九、关于古诗词的故事

侯门似海:

崔郊,唐朝元和年间的秀才。曾寄居姑母家中,并与姑母家的一名丫环相爱,两人的感情甚笃。但后来他的姑母以四十万钱的高价将这个婢女卖给了当时任襄阳司空的于颐。这一年的寒食节,此女子随于颐到郊外游春,巧遇崔郊在一片柳荫下徘徊,崔郊趁人不注意,偷偷作了一首诗赠予她: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后来,一个记恨崔郊的人把这首诗作为罪证,抄下来给于颐看。 于颐派人将崔郊请入府中,拿出他的那首诗问道:“这首诗是你做的吗?” 崔郊十分坦率的告诉了于颐他和那个婢女的夙因。 于颐非常感慨。他对崔郊说:“这个女子虽是我用四十万钱买来的, 但四十万钱算不得什么,你该早就对我讲才是!”于是,于颐亲自作主,将那女子嫁给了崔郊。

红叶题诗:

唐僖宗时的一天傍晚,年轻的于佑在城墙下漫步。时值“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深秋,满地枯萎的落叶,风呼啸着而去,树木的枝桠刺在寒冷的空中好像冰上的裂纹。天色越来越黯,他呆呆立了片刻,颇怀莫名的伤感。他在御沟的流水中洗手,御沟中浮着的落叶在清冽的水中缓缓流出,忽然发现一片较大的红叶上面有墨印,他随手将叶子从水里拾起来。使他意外的是红叶上题着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墨痕未干,字迹姗姗清秀。

他看了看身边高入云端的宫墙,猜想一定是某个宫女所为。于佑把诗带回家里,但此事让他久久不能释怀,每天夜里辗转反侧,眼前全是宫里那个落寞的女子空幻的身影。几天后,他也在红叶上题诗两句,置于御沟上游的流水中:“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之后他又怅然地在流水边徘徊许久才离去。于佑将此事讲给几个同伴听,大家都笑他。

一晃几年过去,于佑已把那件事渐渐淡忘了。他科举不成,几近落魄不堪,于是在富室韩泳家教书。一天韩泳告诉他,不久,唐僖宗放出后宫侍女三千,让她们回到民间婚配。有位叫韩翠苹的女子是韩泳的同姓,正住在韩舍,他愿为二人牵线结缘。当时于佑尚未娶亲,听说韩翠苹姿色美艳,于是答应下来。

于佑婚后与韩翠苹感情很好,一天,韩翠苹在于佑的画笥中看见自己亲笔题写的那片红叶,问于佑哪里得来的,于佑便如实告之。韩翠苹说:“妾在水中也得到一片红叶,不知是何人所做?”于佑取来一看,墨迹犹存,正是自己当年曾经写的。俩人皆默然,泪水盈眶,千言万语不知如何出口,相对感泣良久。因为自红叶题诗到他们结为夫妇,中间已隔着十年的光阴。

韩翠苹为此悲欢交集,于是提笔写下:“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这也许是最凄苦无奈也最浪漫温馨的故事了。“红叶题诗”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在朝代、人名、情节上都有些微出入,《本事诗》里记当事人为顾况,《云溪友议·题红怨》为卢渥,而宋初孙光宪《北梦琐言》成了进士李茵,人名虽各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