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错误的诗歌《错误》赏析 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佳作。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初看这首诗时,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国性。这是一首绝对的中国诗,是一首属于中国人的诗,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故事。因此,这首诗的外壳虽标榜着学习西方技巧的现代派,但它所传达出的更深一层的中国传统意识是不可置疑的。 《错误》一诗,承受的可说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统。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日以继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我"的归来。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又悠长深远。终于"我"回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美丽的,因为日盼夜 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或许,有些人会把诗中的"我"理解为浪子无家可归的悲哀,而这种理解是未尝不可的。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台湾人的心态是一种漂泊,等待着一天能够有个定位,他们在台湾岛上仅是一个过客,想着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然而,由于政治缘故,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产生出失落惆怅之感。不过,如果尝试把郑愁予的其他诗作与《错误》相对比的话,不难找出有力的旁证。如郑愁予《情妇》中"我想,寂寥与等待,对妇人是好的"和"因我不是常常回家大那种人"两行,皆表现出女子深守闺中,等待主人公归来的主题。另一首诗《窗外的女奴》中"我是南面的神,裸着的臂用纱样的黑夜缠绕。于是,垂在腕上的星星是我的女奴" 亦透露了女子在冷清寂寞的悠长岁月中,空等着男子归来的凄凉心境。 《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全篇幅不长,但所表现的艺术技巧不仅被人称道,更被人在口头上传诵。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索。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 这种写法与柳宗元《江雪》中从"千山鸟飞绝"的大景,最后落墨在渔翁独钓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间处理,颇有相似之处,将诗情层层推向高潮。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从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小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 这首诗另一动人之处是其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字。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的,"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若与此诗的中国性联想,又似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所表现的意境。 同时,郑愁予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帏",特别是"东风"这一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再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杨牧在《郑愁予传奇》的长篇文章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强调了郑愁予诗歌语言的中国化,从而体现了中国的思想与情感。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另一个优点。郑愁予在谈论写诗技巧时,说:"写诗要忠诚,对自己诚,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写的东西连自己都不确定,那就是不忠实。"因而郑愁予的《错误》强调纯净利落,清新轻灵,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戏,或堆砌词藻,竭力以最忠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这是一首真实、真情的诗。《错误》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我想最重要的因素不在于以词藻取胜,而是以它内在的情感感动人。这种情感不伪装、不雕饰,在诗中使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感染力。 2.急求郑愁予《错误》朗诵注意事项,是用伤感的语气还是应该用满怀向个人认为以失落惆怅为调来读。但是全篇要重清新,愁也是深深的失落淡淡的愁,语气不能厚重,更不可撕心裂肺地吼,和悲恸不同! 下面就朗诵技巧谈点不成熟看法,抛砖引玉吧。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一节,有温馨,爱慕和企盼意。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这一节,前面部分要读出一种怜惜心疼的感觉,尤其是“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一句;后面部分则宜加上一点失望。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节,自嘲、失落,前面二句可以含笑读愁音,末句四字念泪而出。 另外,给朋友提点小建议:虽为比赛,你心中不要认为是比赛,不然容易做作。哪里快哪里慢,哪里升哪里降,哪里轻哪里重,一切在自己心中!比赛时,脑海里想着这一幅画面,想着这个失落的骑马男子和那个如莲的女子…… 补充,这首诗有人说是纯粹的爱情诗,有人说储蓄表达了诗人对大陆的盼望与眷恋。理解成前者,更易朗诵一些。最后,祝你比赛取得好成绩!一举夺魁! 3.关于错误这首诗歌1 这首诗隐含了时间是在春季三月。地点是在江南。人物是:“我”和“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的人 ?“你”是1、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喻指女子红颜的消退)2、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的窗扉紧掩。描摹女子幽闭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寂寞女子哀愁的形象)的人 2 “不来”、“不飞”、“不响”、“不揭”, 四个否定句式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呼应重复, 既加强了抒情的深婉性, 又有助于音调的和谐。 3 “错误”一词用“美丽”来修饰,好。明确女子等待的那位游子,不是归人而是过客 4.关于诗歌错误开篇一句意象鲜明简洁,古典韵味十足。 我打着马从江南走过,那寂寞女子的容颜如莲花的盛开与凋零,诗人用羞涩的莲花来形容闺房中女子容颜的更改,更凸显了了女子等待的煎熬和期待的心态。 东风为何不来,柳絮为何不飞?东风无力百花残,双重否定的用法再次渲染了忧伤空寂的氛围,将心比喻成寂寞的小城,寂寞就有了真切的依托,有形有态,接着寂寞继续延伸下去,向那满是青石的街道延伸,跫音为何不响,春帏为何不揭,只因窗扉紧掩,这又是一个双重否定句,强烈的揭示了一份孤独清冷的思念,柳絮和东风在这段是两个意象,折柳灞桥陵,杨柳岸晓风残月,柳絮漫天飞舞何其伤感,东风是季节的暗示,春天里生机乍现,借东风,万物长,欣欣然!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我是过客。达达的马蹄只是流浪路过此地,并不想驻足停留,伊人空欢喜,这只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啊!错误的是谁呢?是深藏在闺楼里相思的女子,还是骑马走江南的那男子,如若错误的是男子,他为何忍心不进门来,害得女子相思泪流,是不愿还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如若错误的是女子,她心中苦苦牵挂的是否不是骑马人,心扉紧掩只因她情有所依,心有他属,于是在她眼里骑马人只是个过客,而不是归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