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虞美人属于宋词吗虞美人是词牌名。 《 虞美人》 格 一 + - + | - - |(仄韵) +| - - |(叶仄) + - + | | - -(换平韵) + | + - - | | - -(叶平) + - + | - - |(换仄韵) + | - - |(叶仄) + - + | | - -(再换平韵) + | + - - | | - -(叶平) 格 二 | - | | - - |(仄韵) | | - - |(叶仄) | - - | | - -(换平韵) | - - | | - -(叶平) | - -(叶平) | - | | - - |(换仄韵) | | - - |(叶仄) | - - | | - -(再换平韵) | - - | | - -(叶平) | - -(叶平) 说 明: - 表平声,| 表仄声,+ 表可平可仄。 之所以词多数被人称为宋词,是因为宋朝发扬光大盛行。唐朝时候也有词,李白温庭筠都写过词,而南唐李煜,清代纳兰性德都是有名的非宋代词人。 通常说词会把词牌名和词的第一句带出来,不然分不清是谁写的。 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东坡,《如梦令.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李煜《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虞美人是词吗虞美人,词牌名;词牌名『虞美人』的来历 :近日查了虞美人的来历,终于证实词牌名《虞美人》源自虞姬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唐代有无名氏所作的《虞美人》一词,就是写虞姬的:帐中草草军情变,月下旌旗乱,揽衣推枕怆离情,远风吹下楚歌声。 正三更。乌骓欲上重相顾,艳态花无主。 手中莲锷凛秋霜,九重归去是仙乡。恨茫茫。 辛弃疾《虞美人》也是: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 ,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 ,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部分词牌出处:1:暗香 词牌名。从小序中可知始自作者。 绍熙二年冬天,作者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范成大),逗了一个月,石湖拿出诗笺,向作者索要词章新作,作者填写了两首词。石湖吟赏不已,命两个歌妓演唱,音调节珊屯瘢?髡呔徒?馐状拭??栋迪恪贰?2: 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长相思 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丑奴儿 词牌名。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7:捣练子 词牌名。以捣衣而名。 晚唐已有此词调。8: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 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10: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花犯 词牌名。周邦彦自度曲。 “犯”:意为“犯调”,是将不同的空调声律合成一曲,使音乐更为丰富。12: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 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这首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 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14:酹江月 即念奴娇,取苏轼《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 临江仙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常用于咏水仙。 15:六丑周邦彦自创。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 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 “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 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 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16:六州歌头 词牌名。原是唐代的鼓吹曲。 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 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 17: 绿罗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18:卖花声 词牌名。 唐教坊曲名。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 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 其内容专咏浪淘沙。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19:满庭芳 词牌名。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 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20:木兰花 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 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21:念奴娇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22:破阵子 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23:菩萨蛮 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 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24:青玉案 词牌名。 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25:清平乐 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伪托。 26:鹊桥仙 词牌名。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 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27:如梦令 相传后唐庄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 28:阮郎归 词牌名。出自东汉刘晨、阮肇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的典29:瑞鹤仙 词牌名。 宋周邦彦始创,格体参差30:少年游 唐无此词调,宋人晏殊作《珠玉词》中有“长似少年时”句,取之。 3.下面哪一个不是宋词的词牌 虞美人 临江山 碧云天 诉衷情碧云天 碧云天仅仅是范仲淹一首词的第一句,它是琼瑶的一本小说,好像还有同名电影神马的。 虞美人,临江仙,诉衷情各有名篇。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虽然第一个虞美人选用的是南唐后主的词,但这三个无疑是词牌名,由此碧云天不是词牌名。 4.虞美人宋词一、《虞美人·听雨》 作者:宋代蒋捷 1、原文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翻译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二、《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作者:宋代苏轼 1、原文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2、翻译 饮别后归卧船中,只听到淮水波声,如拍枕畔,不知不觉又天亮了。从船篷缝隙中所见之残月是那么小。汴水无情,随着故人东去,而我却满载一船离愁别恨,独向西州。 竹溪的花浦之间,你我曾经一同大醉,当日欢聚畅饮时的情谊胜过别后的伤悲。谁让我偏偏在芸芸众生中发现了你,并与你成为朋友,这才酿成了今日分别这样一场烦恼。 三、《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作者:宋代苏轼 1、原文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2、翻译 登高远眺,千里美景尽收眼底。大自然的湖光山色,要数这里最美。你这一去,何时才能返回?请痛饮几杯吧,但愿醉倒再不离去。 看,沙塘里华灯初放。听,是谁把动人心弦的《水调》来弹唱?当夜深风静我们扶醉欲归时,只见在一轮明月的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澈得象一面绿色的玻璃一样。 四、《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作者:宋代秦观 1、原文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2、翻译 碧桃是在天上以露水栽种的,不是寻常的凡间花卉。娇美的碧桃却生在乱山的深处,而且旁边池水一曲,娇花照水,令人遐想,亦同时令人慨叹,如此艳丽的花朵,杳无人迹来往,就算再美,又等待谁来欣赏呢? 在细雨中,这娇美的碧桃像美人一样更加含情,让人无限爱怜。但是,不知道春天是难以管束的,它由不得惜花人的愿望,终究要匆匆而去。就算为君沉醉一场又何妨?就怕我酒醉醒来,而花已凋残,惜花心情交处寄托,要使柔肠寸断了。 五、《虞美人寄公度》 作者:宋代舒亶 1、原文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2、翻译 芙蓉都已凋落,远天涵着近水,苍茫一片,黄昏时秋风阵阵,涌起波澜。我独自在小楼东畔,久久地倚着栏杆,看分飞的双燕各自东西,远远向寒云飞去,引起我一怀愁绪。 浮生有多少难以消释的烦恼,真应该在醉乡中老去。光阴荏苒,京城又盖满纷纷大雪。我的朋友,你时时都会登上高台把我怀想,你将寄给我一枝梅花,饱含着美丽的江南春光。 5.虞美人的时期是不是乱世时期是的,虞美人处在楚汉之争的时期。 虞姬,是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美人,名虞(yú) ,生卒年、出生地、结局等均无定论,曾在定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项羽为其作《垓下歌》。 相传虞姬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并有“虞美人”之称。后人曾根据《垓下歌》,以及相传是虞姬所作的《和垓下歌》,臆想她的结局是在楚营内自刎,由此流传了一段关于“霸王别姬”的传说。 评价: 楚汉之战,项羽困于垓下,兵孤粮尽,夜闻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他在饮酒中,对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虞姬为楚霸王起舞,含泪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宋词词牌《虞美人》据说得名于虞姬。清朝诗人何浦《虞美人》云:“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军恩是楚腰(虞姬)”认为八千楚军被迫投降刘邦,没有一人像虞姬那样的坚贞。 6.下面哪一个不是宋词的词牌 虞美人 临江山 碧云天 诉衷情碧云天碧云天仅仅是范仲淹一首词的第一句,它是琼瑶的一本小说,好像还有同名电影神马的。 虞美人,临江仙,诉衷情各有名篇。《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临江仙》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虽然第一个虞美人选用的是南唐后主的词,但这三个无疑是词牌名,由此碧云天不是词牌名。 |